昨晚聽到一個職場方法論,很受啟發,幫我輕松減負。
這個方法論叫態度的確定性。先要認清自己的崗位職責,我們是對什么負責的,然后以此規劃你所有關鍵時刻的選擇,且保持一貫的態度。
來個栗子。
像昨天羅胖說的,一個總編室主管,她的責任是對所有上線內容的品質負責,她通過的內容就能上線,不能通過的就得改,無論你這個內容花了多長時間、動用了多少資源、老師是不是大牌、排期是不是很緊,只要她看過品質不過關,對不起,請你改,至于得罪了誰,不管。抱持對內容品質負責這個簡單而唯一的態度,不考慮其他因素,不推算其他衍生的情況,只要品質不過關就不通過。
做銷售就是對業績負責,但我的日常中,充斥這太多態度不確定性,思考太多反而力量不集中。例如,產品部好不容易終于找到我想要的產品,但一算下來成本沒有競爭優勢,高價賣不出去低價賺很少,但考慮到這個產品誕生得太不容易了,前期耗掉了人員的精力投入,自己又渴求了很久,可惜了沉沒成本,不如下單銷售吧,反正也是有錢賺雖然不多。但實際上,這款產品的生命周期肯定是很短的,一個是難找替代供應商,二個沒有成本優勢會一直在市場上處于被動,到最后也只能砍掉,并不是什么好結果。若一開始抱持態度確定性,這個產品是否毛利低?是否沒成本優勢?是否沒有其他競爭力?是,舍棄,何必考慮太多衍生情況。
在職場上,有時想面面俱到,做各方的應援好人,想設法完美但實際上有致命缺陷,因為為了做好人而忽視了自己最基本最唯一的職責,是對業績負責的,就一切行動往指標、業績看齊,無相關的事情不考慮。有確定的態度基礎會讓你成為受尊重的人,想三想四反而會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