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誰的青春不曾迷茫,你的驅動力在哪里?
前些天,有個好朋友忍不住和我吐槽,考完試了感覺一下子都松了下來,之后便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了。
你是不是也有過,一段時間的迷茫。找不到內心的驅動力?
在學校周圍很多同學喜歡給自己制定一個很全面完美的計劃,精確到每分鐘該做什么。而最后這個計劃基本上成為了擺設,我們都以為這份看起來很可行的計劃,可以增加我們內心的驅動力,實際上效果完全相反。
通常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計劃都會泡湯。因為太過于精確,我們每天的生活都處在變化之中的,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就是如此。
而在你有其中一項計劃沒有按時完成,你的內心就會燃起一絲愧疚感。久而久之,越來越多的計劃不在你的掌控范圍之內。這個時候,你干脆選擇放棄。
我記得,混沌大學創始人之一的李教授在講【刻意練習】的時候,說過“很多人每天最后往往敗在了to do list ”上,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你給自己強加了很多限制,思維得不到發散而你內心的驅動力也被完全包裹,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也有按照計劃完成的人,沒有真正的那種滿足感。她會覺得自己像個機器每天往復執行著一些看似很有意義的事情,而事實上內心卻很空虛。
而我發現往往那些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的同學,反而更容易滿足和開心。
002
年輕人都是“易感”體質,這是年輕人的通病。
不是容易感冒,是容易感動自己。
因為沒怎么經歷過真正的辛苦,所以一丁點的忙碌和付出就足以刺激我們這些年輕人在朋友圈為自己譜寫贊歌。
在大學里做了兩年的學生干部。
這真是一段,最容易自我感動的年紀。
部門里辦了個活動,和團隊一起熬了幾天的夜,就覺得自己的大學生活太辛苦了,比高中還辛苦,材料要各種申請和提交,要多麻煩多麻煩。
感覺自己活得太充實了,看著那些和你一起熬夜的人,就會感慨人生終于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了,感動!太感動了!
朋友圈里全是凌晨連三點的操場、站成一排跳離地面的影子以及各種參透人生真諦的心靈感悟……
仿佛人生再辛苦也不過如此了,到頭了,可以去領終身成就獎了。
現在,回過頭想想當初的自己,真的幼稚,實在太幼稚了。
如果你總覺得自己是周圍人中活得最不容易的,相信我,那一定是錯覺。
你用看起來的辛苦不斷麻痹自己的身心,以為你的努力很有力量,實際上不過是看起來。其實,你并不想做這些,你的驅動力不過是感動了自己。
003
當學生是世界上最輕松的職業,最沒有資格說辛苦的職業。學生時期也最需要驅動力,這時的驅動力能給你帶來人生的改變。
常聽學長學姐吐槽抱怨實習有多艱辛,多累多受苦。基本上,每天晚上都需要加班到凌晨,各種任務需要你去完成還要忍受領導的臉色,生怕自己出什么差錯。
確實忙,但總有人比你更忙,尤其是比你優秀的人總是比你還忙。
所以我曾說“努力不是一種選擇,是一種生活狀態”,因為總有一顆害怕落后的心。
該吃苦的年紀,就別總感慨自己活得辛苦了。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受很多在外因素的影響,導致自己常常不明白自己都這么努力了,為什么還不能升遷?
因為你總是功利性的看待自己的努力,卻沒有發自內心找到自己的驅動力,那樣你才能完成得好優秀。
找準內心的驅動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更能讓你感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