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別人怎么對你,都是你教的》

? ? ? ?這個書名,就像針一樣,第一看就被深深扎了一下,讀完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毫不夸張地說,里面的每一句話都是經典,值得人深思。我就把知識點總結一下:

? ? ? ?前言:任何一段糟糕的關系,必有你的一份功勞。

? ? ? ? 全書共分六大章。第一章--人生是一種選擇:你的模式決定了你的人生。重點語句:你想要的人生,藏在你的生命軟件里。決定生命高度的不是硬件,是軟件。一念之轉,生命從此與眾不同。信念是思想里關鍵的元素,它決定了一個人的行動方向,同時也間接決定了一個人活著的狀態。因為,信念決定了人的行動,不同的行動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你的信念決定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決定了你的結果。反過來,你今天生活的現狀就是過去行為的結果,而行為底下一定有一個支撐你這樣做的信念。你的信念不改變,你的生活就會重復過去的模式。只有換一種新的信念,你才會有新的行為,新的行為才能創造出新的成果,所以,要改變命運,必須從升級生命軟件開始。你的應對模式決定你的人生。做建設者,而不是抱怨者、逃跑者。快樂或痛苦,只是你選擇的人生模式不同。人生七情,喜只占七分之一。總有你意識不到的好處隱藏在什么地方。事情總是兩面的,有一利就會有一弊。當我們試圖抗拒那些弊端的同時,也會因此失去那些我們追求的好處。因為快樂,所以富足。珍惜你擁有的,并表達感恩,這是消除心理痛苦最有效的方法,沒有之一!大多數身心疲勞都是由于內耗造成的。消除內耗的最好方法就是君子坦蕩蕩。每一次背叛,都隱藏著一顆受傷的心。沒有迫害,哪來傷害?其實,每個背叛者的背后,都隱藏著一顆受傷的心。人格,就像人體的骨架。有了骨架,肉身才能有所依附,才能構成一副好身板。人格,也是思想的骨架,沒有這副“骨架”,知識和技能就可能成為破壞者的幫兇。如果窮得太久,也許是你的錯。一件事情不斷重復,就是一個人的模式。要想賺更多的錢,你得有足夠的“貝”。活得累也許是一種“遺傳”。改變從看見自己的模式時開始。你沒有太多能量背負他人的命運。每個行為背后,一定有其正面動機。除了自己,又有誰能拯救你?

? ? ? ? 第二章《看見你的情緒模式:修補你的能量漏洞》。經典語句:與其“嫉妒”不如“羨慕”。你追逐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幸福。接納不等于接受,知足也不等于安于現狀。你是在“修行”?還是在逃避?無論是對過去還是現在的自己,都寬容悅納。現有的一切是過去你所能創造的最佳成果。(《祈禱文》上帝,請賜予我平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賜予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賜予我智慧,去分辨這兩者。)別因追求自由而失去自由。沒有自律,談何自由?有的人身陷牢籠,內心卻無比自由。真正困住你的并不是規則,而是你內在的局限。與其抗爭、逃避,不如與道同行。不管逃到哪里,我們總生活在某種規則中。別讓你的拖延癥拖垮你的人生。習慣了被保護,拿什么對抗未知的恐懼。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建議,而是接納和支持。自我價值感低的人,他們的潛意識會認為自己不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不配過更好的人生。所以,他們會盡一切所能,讓自己停留在目前這種安全,舒適里。表面上看,是因為沒有動力,或者被其他各種各樣的借口拖住手腳。其實是內在的恐懼,或者更深一層說,是自我價值在決定這一切。這,就是“拖延”的實相。開始改變前,請直面你的恐懼。穿越恐懼很重要,因為你能穿越恐懼,就能突破拖延;突破拖延,你人生的境界就又上了一層樓,自我的世界就變得更大,人生的可能性也會更寬廣,當然,前提是,你認為自己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面對情緒,看到它,接納它。百忍不一定成金,卻可能致病。面對情緒時,要看到情緒背后的真實表達。壓抑負面情緒的同時,正面情緒也被壓抑了。別人傷害你一次,你為什么要傷害自己很多年?原諒的焦點是在他人的過錯上。與其責怪,不如療愈自己的傷口。我們不一定要原諒,但可以寬恕。我們要接納焦慮,甚至要感謝焦慮。變,是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法則!特別是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我們面對的變化越來越多,難免會陷入焦慮,不安的情緒中。焦慮會影響我們的睡眠,降低我們的免疫力,還會嚴重拉低我們的生活品質。適度的焦慮,具有積極意義。焦慮不可怕,不覺察才可怕。當你感到焦慮時,試著把焦點拉回到當下,問自己,面對未來可能的威脅,現在該怎么辦?我現在可以做些什么來減少未來可能的損失呢?于是你的焦點就回到了解決方案上,而不是把精力虛耗在無謂的擔心上。一切問題的根源在于自我價值。痛苦不會消失,只會被你消融在生活里。痛苦是自己加給自己的。消除了低層次的痛苦,還有更高層次的痛苦。容與忍:放得下才能放下,能容就無須忍。模式都有其根源,從源頭上改變才徹底。一個胸懷足夠大的人,哪來的委屈?超越的方法:1、位置感知法。2、時間線--從未來看今天,以終為始。3、看到更大的價值。沒有你的允許,沒人能傷害你。有人討厭你,就一定有人欣賞你。能被我們看到的,都是他人在意的。你以為的自信只是自負而已。沒有失敗,只有回饋。真正的自信只能向內修煉和成長。灑脫是接納,而冷漠是隔離。讓人變得脆弱的東西,也讓人變得美好。憤怒并沒有什么不好。憤怒只是一種防衛機制。引發憤怒的原因:1、危險的時候。2、痛苦的知覺。(來自身體)3、痛苦的感受(來自心理)沒有負面的情緒,只有情緒帶來的負面行為。最熱鬧的地方,寂寞的人最多。悲傷時真實地悲傷,快樂時才能真正地快樂。黑夜與白天交替,有陽光就會有陰影,有快樂就一定會有悲傷。一個允許自己感受各種情緒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他悲傷時真實地悲傷,快樂時才能真正地快樂。那些看似永遠快樂的人,并不是沒有痛苦,他們只是用麻木去屏蔽痛苦,讓自己看起來快樂而已。情緒只是一種能量,沒有好壞之分。

? ? ? ? 第三章《穿越關系的屏蔽:別人怎么對你,都是你教的》每個人都想證明自己是對的。對方無法溝通?還是你讓對方無法溝通。每個人都想證明自己是對的,當你去批評和指責對方做得不夠的10%時,他自然會想盡一切辦法向你呈現他已經做到了的90%,于是,爭吵就會因此而起。其實,爭吵的雙方都是對的,只是因為雙方所站的角度不同,關注的焦點不一樣而已。當你把焦點放在對方暫時做得不夠的地方時,你無形中已經把他放在了“錯”的位置,這自然就觸發了他的防御機制,他的心門也就因此而關閉了。當一個人的心門都關閉了,你要如何與他溝通?所以,究竟是對方無法溝通?還是你讓對方變得無法溝通的呢?一句“我懂你”勝過千言萬語。沒有無法溝通的人,只是你暫時沒找到與他溝通的方法而已。只是給予,就能收獲愛情嗎?你的伴侶能感受到你的愛嗎?在一段關系中,光有愛是不夠的。愛有5種”語言“:1、言語的表達:對部分人來說,只有說出來的才是愛。沒有說出來,就算你為他付出再多,他也還是認為你不愛他。2、高品質的時間:全然在一起的陪伴,全然在一起的相處時光。3、禮物:透過一些油性的物質去表達愛。4、服務:通過為對方去做一些事情,通過行動去表達愛。5、身體的接觸:親吻、擁抱、碰觸、握手、性愛等。你剪斷了我的翅膀,卻抱怨我不會飛翔。循規蹈矩不犯錯,就是最好的人生?作為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只是他們都忽略了一點,孩子在聽話的時候,某些珍貴的東西也許就被無形扼殺了。這種現象在家庭教育里實在是令人心痛。試想,如果每個孩子都循規蹈矩,乖巧聽話,按照既有的傳統和理念與這個世界相處,那這個世界談何改變,又談何發展進步?父母要敢于培養”不聽話“的孩子。一個十分聽話的孩子,其實就是一個被剝奪了絕大多數可能性的孩子,因為他只會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事,那些父母所不允許的,或者那些由于父母認知局限所限制的領域,于他而言無形中就被關閉了,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就會像富蘭克林說的那樣,有些人25歲那年已經死了,直到75歲那年才埋葬。他們死的并不是肉體,而是心中的希望,以及對人生無限可能性的堅信。沒了靈魂翅膀的孩子,要如何展翅翱翔?孩子的翅膀,就是他對世界的好奇與求知欲。作為家長,如果我們處處對孩子設限,事事要求孩子聽話,這無疑從小剪斷了孩子的翅膀,扼殺了他的這種天性。一個沒了靈魂翅膀的孩子,你又怎能指望他長大之后展翅翱翔呢?我們往往會用有限的認知去解讀無限的世界,將自己的一生局限在一個無形的囚籠中而全然不知。只是,自己限制自己也就罷了,何苦再去傷害孩子?作為父母,有時候連自己怎么抵達彼岸都不自知,又怎么能去操控,安排孩子的人生呢?沒有什么比對未來充滿希望更寶貴。比知識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性格模式。你本身就是無價之寶,無須用任何事情去證明。但愿更多的父母能夠把家庭教育從知識層面回歸到孩子的性格層面,從小給孩子建立一套健康的信念和價值觀,特別是培養孩子較高的自我價值。我認為,這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一層關系的突破,都會讓你感受到無窮的喜悅。一個人與他人的關系,直接影響他的幸福程度。沒有好的關系,就很難有好的人生體驗。關系發展演變階段:1、吸引期。2、欣賞期。3、習慣期。4、期望期。5、失望期。6、幻覺期。7、臨界期。8、確認期。9、破裂期。10、憎恨和報復期。與父母的關系,是所有關系的源頭。控制一個人就是他反抗你的開始。安全感是內心平和、放松、穩定、自由的感覺。孩子有自己的選擇和人生路,不要去操控他的人生。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我很愛你,但也不想依賴你。愛人之間沒有所謂的輸贏。向內自我察覺,做成改變。每個人都需要在關系中獲得愛、支持和分享。敢于示弱,敢于承認自己需要依靠的人,才是真正的強大。因為他遠離了無助、無望、無價值的病毒性信念。最好的婚姻里,看得見你的關系模式。我們很容易看到別人,卻經常看不到自己。要求伴侶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一切未被療愈的,都將傳給孩子。年輕人,要相信你們的創意。明明天賦異稟,為何卻活成了普通人?我們也曾被否定,現在卻開始否定下一代。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他會給你驚喜的。關系緊張,只因目中無人。給別人最好的禮物,就是希望。關系緊張,優秀是你對事不對人。看到對方的價值,關系才會更親密。我恨你,長大后卻變成了你。不要相信當事人說什么,要看他怎么做?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意義在于你得到的回應。人生是自己的,放下仇恨才能拯救自己。你用什么方法把他變成了現在這樣?會說話的人會說到讓人心生歡喜,不會說話的人能說到讓人心如死灰。這是因為語言能夠引發我們神經的某些反應。為什么心懷好意卻做了壞事?他們變成今天這樣,一定有你的功勞。每個人的內在是多面性的,有天使也有惡魔,至于被喚醒的是哪一個,就看身邊人用什么語言去引導。我們每一個人都注定會影響世界,至少是身邊的小世界。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還是更糟,全在于自己的選擇。

? ? ? ?第四章《一念之轉:活出不一樣的人生》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嗎?父母有父母的命運,我們有我們的人生。內在豐盈,外在才有可能富足。也許你并沒有真正地生活。工作也可以是件快樂的事。人生足夠長,賞花看景并不會影響目標的達成。為什么有些人能把工作當成玩樂,而大部分人都在工作的煎熬中苦苦度日呢?人的內在的組成:1、愛心父母:一個人天生對別人具有關愛、支持、肯定的部分。2、批評父母:這個部分會促使我們批評、貶低、禁止、懲罰和控制他人。3、成人:”成人化“的狀態比較理性、客觀和沒有什么情緒,以現實為基礎,并以成熟、客觀、邏輯及理性思考的態度對待他人。4、順從兒童:自卑懦弱,容易順從別人,會顯得幼稚,感到柔弱無助,會迎合別人的期待。5、自由兒童:像孩子般天真,活潑,快樂,自在的部分。如今,真正會”慶祝“的人越來越少。快樂的人生意味著,在做大多數事情的時候,你是快樂的。工作占了人生的三分之一,如果工作不開心,那這三分之一的人生基本就白活了。不會生活的生存只是一種低質量的生存。有意識地把焦點放在收獲上,事情總有它的多面性,即使是一件看起來很糟糕的事情,只要你愿意,總能從中獲得某些收獲。當你能夠隨時隨地看到你的收獲,你自然會像孩子般開心。有意識地為自己的生活設計一些慶祝活動,嘗試用有趣好玩的方式工作。就像我第一次在中央公園跑步那樣,向目標努力奔跑時不忘停下來賞賞花。我們的人生足夠長,偶爾停下腳步去欣賞美景,感受喜悅和安寧,并不會影響我們人生目標的達成。逃離人生的“死循環”,建立可持續的“正循環”正向循環一旦啟動,人生會越來越好。對安全感的追求,會局限我們的人生。與其提前知道那個果,不如先種好當下的因。當你追求確定性時,你正在畫地為牢。我不再祝你“心想事成!”心想事成真的是件好事嗎?我們向往追求的不一定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你的眼界在哪里,你的世界就在哪里。每一個困難的出現都是在助你抵達更高的維度。只要你愿意,生活一定可以更美好。我們的生活狀態,取決于自身能量的高低。有些人,自己的價值卻需在別人身上尋找。心存善念,多行善事,生命因此而更美好。犧牲自己也是一種自私。自私的反義詞是犧牲嗎?所謂的犧牲,其實是為了有所得。犧牲式的付出,換不來更多的愛。別錯把需求當作愛。內在匱乏的人,是很難去付出愛的。錯把需求當成愛,付出的代價是一輩子。婚姻的成功和幸福,一定是從你開始的。千萬別再把需求當成愛了,就算他能滿足你一時,也無法滿足你一世。只有當你充滿愛時,你才能遇到另一個充滿愛的人。好好地愛自己吧,讓自己充滿愛,才是家庭幸福的起點。世間所有的冰冷,都是對溫暖的隱藏。蠻橫無理,其實是因為內心有無處訴說的痛苦。渾身長刺,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人類能夠存活到現在,是因為學會了用各種防衛手段來保護自己。只是每個人保護的方式不同,極端的人會把自己變成一只渾身長刺的刺猬,從單純地保護自己,變成對愛人和親人也會露出尖銳的刺。這些手段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同時,也容易給身邊的人帶來無心的傷害。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光有善良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智慧。為什么付出善意,得到的卻是傷害?斗米恩,擔米仇。得到與付出處于平衡狀態,關系才和諧。我們幫助別人反而會遭受攻擊和抱怨,正是因為幫助對方時,讓對方產生了內疚情緒引起的。人生就像太平,一邊是他人,一邊是自己。一邊是給予,一邊是接受,一邊是付出,一邊是得到。只有保持平衡才不至于傾斜。同樣的,只有當給予與接受,得到與付出處于平衡狀態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能良好地保持下去。

? ? ? ? 第五章《學會接納不完美:遇見更好的自己。你知道你在騙自己嗎?這個世界上,有的人始終活在幻覺中。任何一種行為都會消耗能量。騙誰也不要騙自己。每種需求背后,都有一個口袋等著被填滿。你是單獨的,還是孤獨的?完完全全地接納自己,才懂得欣賞自己。不吃回頭草的馬真的是好馬嗎?誰為我們設下了“不能回頭”的條件。開悟者的特征之一就是沒有評判。生命是流動的,不要固著自己的評判。不吃回頭草的馬充其量是匹笨馬。沒有任何未來值得你犧牲現在。有多少人在為未知的未來而犧牲現在。未來還沒到來,我們卻放棄了珍惜現在。覺察會帶給我自由,因為覺察之后,我們就能看到自己求生存的這種模式,會看到自己對美好生活的渴求,也會看到當下竟被自己忽略了,我們自然就有了選擇空間。當我們的生存真的遇到考驗時,我們可以暫時選擇犧牲一下現在,否則,沒有任何未來值得我們犧牲現在。因為,人生是由每一個當下組成的!如果當下都過得不開心,結果將變得毫無意義。總有一天你也會發現,你的確犧牲了現在,卻不一定換來了美好的未來。你不斷犧牲的不僅是現在,還有你的整個人生!未雨綢繆,聚焦未來,是生存的本能。而立足當下,過好今天,不是生活的智慧。但愿我們都能夠活在當下,享受現在!真正丟人的是,你一直試圖逃避。你是不是全能型自戀的人?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無論是誰,他總會遇到各種困難,總會有感覺無能為力的時候。唯一不同的是,有人遇到困難后就此放棄,一潰千里,從此退縮成為一名受害者:而像小莉這類人,卻把困難變成了激勵自己成長,改變的機會。就像你前行道路上的一塊石頭,有人認為它是絆腳石,而有些人卻把它踩在腳下,讓它成為自己拾級而上的階梯。石頭就是石頭,是絆腳石還是墊腳石?這并不是由石頭本身決定,而是由你自己決定。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你誰都不敢得罪只好得罪自己了。人際關系其實還包括和自己的關系。討好了他人,卻犧牲了自我價值。你不愿意得罪眼前人,很可能正在得罪更多的人。討好只能讓你獲得表面的和諧以及短暫的利益,你不愿意得罪眼前人,很可能正在得罪更多的人,包括那些重要的人,還有你自己。當你能夠把視野擴大一點,不單只看到眼前人,還能看到其他利益相關者,同時把時間的焦點由現在擴展到未來時,我想,你自然會找到一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處事方式。你把多少精力浪費在證明自己上?你能證明自己是正常人嗎?你的價值并不取決于別人的評價。父母直接影響了孩子自我價值的形成。你成為什么樣的人,才會擁有什么樣的成就。財富和權利能決定一個人的層次嗎?改變生命的層次,有時候一句話足矣。內心富足的人必然是快樂的,平和的,幸福的。所以,你究竟是因為恐懼而奔跑,還是為愛而奔跑?這兩種不同的動力決定了不同的人生。當你愿意選擇用愛的動力去替代原來恐懼的力量,人生會因此變得更加美好。所以,并不是你擁有什么才成為什么樣的人,而是你成為什么樣的人才會擁有什么樣的成就。前半生,我們帶著恐懼而奔跑,是因為我們要為了生存而努力,如今,我們可以選擇喚醒愛的力量,就算這股力量沒有恐懼的力量那樣迅猛,但至少,在人生旅途的前行過程中,我們是幸福的。困難將照亮你前進的人生路。面對困難最好的方法不一定是解決困難。是絆腳石還是墊腳石,是由你決定的。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困難遮蔽了希望。省錢不會變得更有錢,吝嗇愛也不會讓你得到愛。懂得感恩,你的人生將收獲驚喜。允許世界的不同,才能看到不同的世界。邁上人生的更高層次,就必須打破你固化的圈子。認識一個優秀的人足以影響一生。我們外在的行為,都是內在信念的顯現。人生的七個層次,你在哪一層?有錢了,就能夠過上上層的生活嗎?往更高層級上升的過程,就是心靈成長的過程。向上的路從來不擁擠,擁擠只因層次太低。真正改變命運的并不是知識。知識如果僅僅停留在大腦,是沒有任何力量的,知識只是透過行動,才能轉化成力量。這種力量不僅可以創造財富,改變人生,還可以推動社會的進步。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打開求知欲的大門。成長,是一個智力不斷提升,胸懷不斷擴大,不斷接納異己的過程。生命的潛臺詞是,身體只求關愛。如果想要被關愛,那就生病吧!身體的疼痛也許是在提醒你注意什么?疾病只是身體受到不公平對待后發出的吶喊。你拼命追求的可能只是你的“安撫奶嘴”。想要不斷占用,其實是內心缺乏安全感。你要的安全感,別人給不了。當你感覺恐懼和不安時,就很容易被利用和操控。

? ? ? ?第六章《心靈成長的旅程: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路不容易走,但我依然選擇前行。每個人在當下,都會做出他自認為最佳的選擇。心酸的春運回家路,艱辛的創業之路,矛盾不斷的婚姻旅程.....還有很多很多的路,都不是容易走的路,可為什么有些路,我們明知道艱難,卻依然要走呢?我們為什么不去選擇那些容易走的路呢?一棵樹,如果沒有根,就沒法生長。一個人如果沒有根,就會像孤魂野鬼一樣,沒了靈魂。你選擇了相對容易走的路,那很可能是條下坡路。過去了的是事,過不去的是情。時間可以治愈一切,但不包括心靈創傷。“疤痕”的存在是為了提醒我們,保護我們。疤痕是潛意識為了保護我們而留下來的印記,是希望我們能記住這個教訓,不再犯同樣的錯誤。而心理創傷也是一樣,有些事情我們以為過去了,但想起時心里還會隱隱作痛,這種傷痛其實就是一道心靈的傷疤,目的就是為了提醒我們,以后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但“傷疤”在保護我們不再受同樣傷害的同時,也限制了我們去突破和發展自己的人生。如果這些“疤痕”不去療愈的話,會累積成一堵堵墻,將自己禁錮在那安全卻十分有限的空間里。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每個人的人生都可以活的更好,前提是你愿意去療愈那一道道“傷疤”,拆除那一堵堵為了安全而建立起來的墻。過去了的,終將成為美好的回憶。是的,沒有失敗,只有回饋!主要生命還在繼續,我們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個過程,每一件事情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我們都可以從中學習。只要我們能從沒一件事情中去學習,去成長,我們就能療愈心中那一道道“疤痕”。你不出發,談何到達?窮只能阻擋懦夫的腳步,卻是勇士走向理想的階梯。不跨過去,你就永遠停留在原地。舒適區太過安逸,卻可以輕易毀掉一個個夢想。一般人都在等有了錢再出去玩,而千帆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她懂得玩了之后再變得有錢!重要的是你敢不敢在當下邁出第一步。一個愿意敞開心扉的人,是有力量的。一味地沉湎于過去,人生是走不長遠的。莫把自己的人生交給算命先生!命沒有定數,要靠自己創造。業力與愿力,都將影響你一生。業力是指控制一切自然界和道德界現象的因果規律。你的愿力越大,對你下半生的影響就越大。模式,其實就是你的業力。如果你看見了,依然不做出任何改變,就等于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過往的因果循環,交給了業力。但如果你有意識地發愿,你就可能為自己改命!你的愿力越大,對你下半生的影響就越大。兼收并蓄,人生才會越走越寬廣。干大事者一定是能夠融合不同理念與特質的人。我們的很多認知都是建立在過去的經歷之上。開放包容,天地更寬。心中有鬼可能是內在陰影的一種投射。比清掃環境更重要的是清掃我們的內心。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心靈成長之怪現象,其實是他的內在正整合。心靈成長是一條路,我們永遠在路上。第一,不要相信某個導師,某個課程或某種方法是心靈成長的唯一途徑。其二,導師也是人,他們并不完美,學其所長,不要模仿他的全部,也不要因為導師有某種缺陷就放棄向他學習。其三,課程結束后三個月內慎做任何重大決定!其四,不要因為培訓公司本身經營不好就放棄對他們課程的學習。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當你感到生活不如意時,問問自己,是什么信念造就了今天這樣的困局? 是什么想法讓我陷入這樣的困境? 把你大腦里冒出來...
    丿紫丁香閱讀 229評論 1 5
  • 久違的晴天,家長會。 家長大會開好到教室時,離放學已經沒多少時間了。班主任說已經安排了三個家長分享經驗。 放學鈴聲...
    飄雪兒5閱讀 7,550評論 16 22
  • 創業是很多人的夢想,多少人為了理想和不甘選擇了創業來實現自我價值,我就是其中一個。 創業后,我由女人變成了超人,什...
    亦寶寶閱讀 1,846評論 4 1
  • 今天感恩節哎,感謝一直在我身邊的親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離不棄。 中午開了第一次的黨會,身份的轉變要...
    迷月閃星情閱讀 10,597評論 0 11
  • 可愛進取,孤獨成精。努力飛翔,天堂翱翔。戰爭美好,孤獨進取。膽大飛翔,成就輝煌。努力進取,遙望,和諧家園。可愛游走...
    趙原野閱讀 2,759評論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