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世界上的比賽往往有兩種打法,一種是比進攻,一種是比防守。進攻打法縱橫捭闔、高起高落,勝負都精彩好看,但結局往往是大勝大敗,而防守打法收縮防御,開局沉悶,中場沉悶,結局沉悶,卻很少有大比分差距。
如果我們把人生比作一場比賽的話,我們也有兩種打法,一種是進攻,一種是防守。如果我們只是想贏一個球,那我們必須要進攻,進攻是獲勝的唯一方法,但是我們要想贏得整場比賽,我們必須要靠防守,要在確保自己不敗的前提下,等待對手的失誤出現,不會失敗就不會被戰(zhàn)勝。
孫子曰:昔之善戰(zhàn)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zhàn)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2、在人生這場超級復雜的比賽中,很多人缺乏全局思維,選擇的都是進攻,盡力在一個個局部追求最優(yōu)決策,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陷入到一個個城池攻防戰(zhàn)的拉鋸中無法自拔,導致整體的戰(zhàn)略意圖無法實現,盲人摸象、管中窺天形容的都是此類。
缺乏全局思維的人通常都會犯以下四個錯誤:
只根據當下的認知框架去考慮未來,因為今天的微薄收入而對可以預知的未來高房價膽戰(zhàn)心驚、信心皆無;
拼命的去想要擁有一切資源,但是卻從來都沒有考慮過擁有之后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么,導致的結果通常都是擁有一個小資源而浪費掉掉更大的資源;
太在意一時的得失,往往因為一個小錯誤就輕易的否定自己,輕易地否定整場比賽,一個不大的挫折就讓他們渴望從頭再來;
毫無節(jié)奏可言,每一刻都要盡全力去沖刺,而不知道迂回折轉,不知道當下所做的選擇應該放到整個人生的全局去思考。
3、如何如何避免這四個錯誤?
要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未來。我們既不能用今天的收入來考慮未來的消費,陷入到短視的困境中牢騷滿腹,也不能認為今天擁有的能力就足以應對未來的挑戰(zhàn),處于自滿當中洋洋得意,要知道,我們處在動態(tài)的世界之中,萬事萬物都是在發(fā)展,我們讓自己陷入到靜態(tài)思維中就是和大趨勢作對,下場就是被這個時代無情的碾壓。
大部分人都把自己封閉起來,拒絕接受新生事物,拒絕學習新的知識,他們和這個時代背道而馳,卻還認為自己是佛系青年,看盡人生風云,其實他們從來就沒有高調過,從來沒有高調過的人妄想低調,那就是不著調。我們要學著做終身學習者,打開自己的思維,新生事物進行一次次碰撞,以激蕩我們陳舊的思想,以新的知識來不斷沖破我們認知圈層。
要利用資源,而不是一味地擁有資源。大部分人都是一味地擁有各類資源,一味的只想擁有,而不去想這資源對自己有什么用,不搞清楚擁有的目的,擁有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就好像考研的時候,你得知道考上研究生是為了做什么,你再去考試,而不是看到大家都在考,頭腦一熱就投入大把時間。資源要為我們所用,才能發(fā)揮出它的效果,如果不會使用,資源對于我們沒有任何意義。
要看到整場比賽,不要因為一時的得失而放棄當下的所有。很多人在比賽的過程中,因為一個發(fā)球失誤就放棄掉正常比賽,但是整場比賽是有很多個球,一個發(fā)球失誤可以在接下來彌補的,但是很多人往往看不到這一點。把這個思考習慣放在工作上就是,很多人因為沒有得到提拔而心生怨憤,或者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之后一時恨起,輕易的就否定現在的崗位,從頭開始。從頭開始不可怕,可怕的是這種短視的思維,會讓我們一次次從頭再來,可是,我們的人生能夠有幾次從頭再來的。
在工作、事業(yè)上,要做出能夠產生疊加效應的選擇。不要用跑短跑的策略去跑馬拉松,人生是一場漫長的長跑比賽,每一個選擇都要考慮在未來能不能產生疊加的效應,每一個選擇都要放到整個全過程來打量。當下的100米成績不重要,重要的是整個過程的持續(xù),重要的是完成整個比賽之后的成績。一旦這樣的思維體系建成,當下的每一分努力在未來都會產生累積效應,在漫長積累之后收獲的是以指數增長的復利。
4、勝利是面向未來的,未來卻是不確定的、是變化的、是可能反轉的,即使當下可以確定的取勝概率是90%,那10%的失敗并不意味著在90件事之后才會出現,也有可能在第一時間就會出現,以勝利為目標,當失敗猝然來臨時往往措手不及,所謂成王敗寇,成功登峰造極,失敗一潰千里。
以不敗為目標,是另外一種思維方法,在做事之處就考慮到概率的存在,考慮到到存在的風險,為自己劃出底線,這個底線就是自己的邊界,風險在可控之內。僅僅是原地不動,相對于失敗也就是勝利。
這個觀念用在投資上,首先追求的不是翻倍,而是保住本金;這個觀念用在賭場上,就是你得保證自己留在賭桌上,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一旦出局你就沒有任何機會了;
這個觀念用在日常生活上,就是你得時刻把自己放在安全的位置上,遠離危險因素。
怕的不是你不斷在進步,怕的是你從來沒有退步,兩種思維方式在歲月的長河中演化下去,將會導致截然不同的后果。這是兩種不同的人生策略,至于采用哪一種,就看你把人生放到多大的尺度上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