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是一場春雨,我想我正穿著雨靴,或許是粉色的有天線寶寶圖案的那雙。
鄉村的道路軟軟的,還沒有被硬化。并非鄉親們走路喜歡踩踏著泥土,誰愿意積水沾濕鞋底然后滲入棉襪里呢,或許是業已習慣,或許是安貧即便不樂道,沒有人會咒罵老天下雨,到底是因為莊稼總比鞋子和情緒重要。
在更久的以前,這里應是一座山,這是山腳,而我家居山腰。屋舍是泥磚堆建的,在那時已經看得出裂痕,有的裂縫還被水泥刷了一遍。屋頂是最普遍的黑瓦。那時玩過家家游戲會揀起掉落在屋檐下的黑瓦,把它當做盛飯的碗。過家家的飯食也是在屋檐下挖取,那里的泥土最干凈,早早的就被雨水沖刷去了臟污。
從高處可以看到,屋頂的黑瓦有些錯落,就跟食堂的打菜窗口的前面似的,排隊密密的沒有秩序。有的瓦片甚至脫離了母體,大概是冒著被人踏碎的風險投奔土地去了。春風沉醉,不住地刮,將越過冷冬的殘枝枯葉刮至屋頂。落下的雨水又將枝葉鑲嵌在瓦縫里。一片狼藉。
春雨是綿遠的,大雨慢慢變小,小雨淅淅而不止。雨珠順著瓦片的槽部在檐口落下,檐角的雨珠落得稍大些,宛如珍珠簾子。
農村人把水當作上天的恩賜,不敢輕易揮霍。所以才能看到這一番景:大大小小的水缸置放于檐角下,雨滴不偏不倚地落進水缸,濺起漣漪。一缸如一湖。波紋一圈一圈的蕩開,仿佛要圈攬下整片自然。缸中的倒影自是屋檐,還有屋旁的梨樹。梨樹在風中顫顫巍巍地搖擺,偶爾也能將遺落的雨滴撒入黑色瓷缸里。
奶奶會把水缸收集來的雨水用去澆地灌溉,而這戶人家則不然。不管風吹日曬雨淋,水缸都在那個位置不曾移動,水也沒有倒出去過。有一水缸破了個洞,水自然是裝不滿的,其它的呢,每到下雨時候,水就會溢出缸外。缸里的水因為得不到更新,慢慢變成黛色。小孩子喜歡把柚子皮扔進去,時間一久,水也變得腐臭。我喜歡聽雨落入缸里的聲音,叮叮咚咚,如鐘聲般飽滿,如枝椏上的花苞。
屋前種著梨樹、李子樹和柚子樹,這是鄉村最具代表性的植株。果樹開始抽出新芽,而去年晚秋落下的枯枝和枯葉,還未腐爛透徹,在泥土上接受細菌真菌的啃噬,一場大雨過后更是加快了其腐噬的速度。一腳踩上去,軟軟的,比干凈的道路柔軟,像女人的身體。快要下滲的雨水又被沉重的腳印擠壓出來,帶著腐葉的枯黃色和尸爛味兒。幸而穿的是雨靴,沾濕鞋底也不懼怕。
果樹太過茂密,雨滴潛藏在每一處,為不被濕冷突襲,屋舍的主人——只剩下一個老人家,大約她還裹著被子在床上躺著吧,或是穿著厚厚的大衣在門前看雨。因為一堵墻的存在,證實不了我的猜想,只是透過小小的窗戶,看見屋里的燈還沒有開。
將近黃昏,縷縷炊煙在煙囪上升起,和山霧融為一體。雨珠還在屋檐滴著,水缸里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響,偶爾從田間傳來幾聲狗吠和雞鳴。老人牽著老牛,老牛引著牛崽,就這樣,沒有牧童的短笛,牛兒們也回家了。圈養在屋舍右旁的老牛正嚼著細草,搖搖頭,眨巴著它的大眼睛。
那是十年前的房屋。那是十年前的牛舍。那是十年前穿的雨靴……水缸早就打碎深埋于地了。鋪著黑瓦的房子倒塌,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平頂房。那個老人家的墳墓坐落在我家房子的后面——半山腰子上。那時年少,以為墓地里空空如也,于是在碑前獨自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