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心流(四)|用意識就能改變人生

??

今天讀P91-P115,第二章《控制意識,改變體驗的品質》。

本章主要解釋意識是怎樣工作的,以及它對我們的幸福感有何影響。

理解意識,實際上也是理解自我。一個人要認識自己是很難的,「只緣身在此山中」,也可以說是因為你與自己的距離為0,當一個物體跟你距離為0的時候,你要如何觀察它?

但就是這么神奇,意識是可以被意識到的。

今天的思維導圖:

? 01

有一個人早晨出門,被石頭絆了一跤,他很不開心。

他跑回去換褲子,結果遲到了,被扣錢。

他更加郁悶,對待顧客的態度自然不會太好,于是跟顧客吵了起來,被投訴,又一次被扣錢。

米哈里把這種情況稱為意識的失序,他比喻為精神熵

當內在失序之時,注意力被奪走。當一個人的注意力始終關注到他的不幸和倒霉時,他自然無法處理好當下的事務。于是,他會越來越倒霉。

很早的時候看過一篇安徒生童話,叫《老頭子總是對的》。不管老頭干了什么傻事,比如把馬換成鵝,把鵝換成雞,最后換成爛蘋果,老婆子都會說,太棒了,正好有用。兩個人活的很開心,結果贏了一袋子黃金。

所謂的好運氣,就是好心態。世上之事,本來就是陰陽兩面,禍福相依,看到兩面,選擇積極的那一面,可以保持內心的秩序,活的越來越從容淡定。

在米哈里看來,這就是注意力的功能,它像一個探照燈,照射的內容決定了進入意識的內容。

??02

對注意力有多少控制能力,表明了對意識的控制能力。而對意識的控制能力,又決定著生活的品質

有人說,有的人30歲就死了,80歲才埋葬。

我們每天起床,刷牙,洗臉,擠地鐵,上班,閑聊,下班,看電視或者夜店。這樣的過程反復重復,便進入了自動化過程。這些行為里,意識的參與度是不高的。

可以說,就像機器人一樣,那跟死亡了確實沒有太大差別。

按米哈里所說,我們每天85%的時間都沒有好好在使用自己的意識。

何為好好使用意識呢?

就是用意識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運用注意力的精神能量,塑造更好的自我

??03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薩姆。

薩姆15歲跟父親去百慕大過圣誕節。當時,他對自己這輩子要做什么完全沒有概念。我標黑是因為這是一句很重要的話。

在百慕大,他的父親帶他到百慕大珊瑚礁潛水,他被那神秘、美麗的海底世界震驚了。于是他在高中選修了很多生物課程,目前正向海洋科學家的目標邁進。

這是一個偶然事件。但確實非常重要的事件。

在此之前,薩姆的生活是無序的,迷茫的;在此之后,他毫不懷疑這輩子要做什么。

在此之前,他的一切都是被動塑造的,包括他自己;在此之后,他有意識將自己塑造為一名海洋科學家

注意力,讓內在變得有序了。從此之后,他將放入更多與海洋科學有關的資訊,而屏蔽掉更多與之無關的訊息。

注意力就是這樣塑造自我的。

??04

第二章最后,米哈里談自我成長時,講到了「獨特化」和「整合」。

獨特化是將自己與他人區分,整合是將自己與他人聯結。米哈里認為,一個人自我成長時,兩個方面都會同時增長。

這與我的知識體系是相悖的。

在我的體系里,自我成長是「個性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必然導致「共性」的降低。當然,在某個階段,你會「感覺」到更有歸屬感,那只是因為你在「個性化」的過程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隨著你不斷提高,必然會越來越沒有朋友。

這是成長的代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