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人尊重物

平常我們說尊重一個人的時候更多說的是尊重別人的生命權、財產權、隱私權等等權利,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一個人的悲傷也是一種權利。令人遺憾的是,常人看到別人悲傷的時刻,總是想盡辦法要引起悲傷者的歡樂情緒。能引起悲傷者的歡樂情緒還好,要是引不起悲傷者的歡樂情緒后逗引者默然離開也好,最怕的是逗引者不厭其煩的逗引讓悲傷者不堪重負,進而惡語相向,大喊一句,“讓我一個待會好不好?”,翻譯成英語就是“leave me alone!”。

看,常人的逗引舉動常常是好心辦壞事,吃力不討好。其實在我看來,常人就是有點太熱情,不會尊重別人的悲傷而已。

悲傷既然能作為一種情緒位列“喜怒哀樂悲恐驚”情緒行列當中,說明肯定有其存在的價值。悲傷的時候人們多半會情緒低落,會一個人呆一會,就想讓自己沉浸在悲傷的氛圍中好好發發呆,看看窗外的車水馬龍。抑或者悲傷的時候喜歡不說一句話的聽聽那些傷感的音樂,讓自己的內心好好休息一下,讓那些紛繁復雜的心思暫時屏蔽掉。這樣有什么作用?其作用就是給心靈一個喘氣的空間,放下那些常日里的包袱好好靜一靜。人的累無非是身體累或是心靈累,人們常說的身心俱疲,說的就是身和心都滿負荷的累而已。我們都會承認勞動了一天后的身體累,會說,“哎呀,累死了,休息一下!”。不過很少有人能說,“心累死了,讓我休息一下,悲傷悲傷。”如此說來,我們能推斷出一個概念,悲傷其實就是“心累需要休息了!”。

說到這里,想必大家都能接受別人悲傷了吧,說是悲傷其實是想讓心休息一會。咱可不能一看到別人情緒低落,就奔過去說,“咋了?說說唄!我帶你去玩玩唄···”,結果他只會回過來一句,“我沒有興趣,讓我一個人待會!”那我們遇到別人悲傷該怎么辦?這不就回到我說的標題上了嘛,尊重別人的悲傷。我們最好的做法就是言語安慰一下,然后讓人家獨自一個人呆一會。累的身體會滿血復活,累的心靈也會在悲傷的保護下重新陽光明媚。

當然了,悲傷只是負面權利中的一小部分。負面權利常見的還有聚少離多、生離死別,只要沒有刻意傷到身邊的人,這些負面情緒自然有其價值,要是過分的打壓這種情緒,結局往往是適得其反。人總是愛承認好的一面,對“壞”的一面總是刻意的去回避,對我們前面說到的悲傷也是。要是我們真的尊重了別人的壞情緒,自然會允許別人身上壞情緒的存在,我們大可以讓壞情緒通過正常的途徑消解,不要想著用什么正能量的方法去解決。我覺得要是尊重了壞情緒的存在,已經是在解決它了。

人要尊重,物呢?物也要尊重。說來這個話題有點矯情,很多人認為,物嘛又沒有生命有什么好尊重的,而且我想尊重它來著,但是怎么尊重呢!有句話叫做“物盡其用”,我們尊重物就是要尊重“物”所擁有的那份“用”。就好比你曾經喜歡鋼筆書法,擁有一支鋼筆,但是此刻你不練鋼筆書法了,卻又舍不得送給練鋼筆書法的朋友,用我的理論來說,你就是不尊重鋼筆這個物。鋼筆為物,就是因其能寫而得,現在既然鋼筆不用來寫字,那浪費了鋼筆身上本身就具有的物力,使得鋼筆所擁有得能寫的才華不能發揮,讓鋼筆不得其志,不是不尊重是啥?

話又說回來,對物的不尊重的解決之道又是啥?很簡單,讓物盡其用就好了。自己用不了鋼筆了,那就送給能用鋼筆的人嘛;自己不穿的衣服想送的送能賣的賣嘛;自己看不了的書,能借的借,能給的給嘛。說到這里,有人肯定會說,那是我辛辛苦苦掙來的,說送就送說賣就賣?請君稍安勿躁,世界上沒有什么是你的,連你的命都不是你的,你說還有什么是你的呢?等你死了的那一刻,身邊的所有物品都會成為別人的,又有哪一樣是你的呢?因此,趁著自己還能決定物的流向時尊重物,讓它發揮自身最大的作用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