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力鍛煉實操-日常食量控制練習

參加工作后,在肥胖的路上一路狂奔的人不在少數(shù),超負荷的工作壓力讓攝入食物成為一種快速減壓的方式,伴隨而來的是體重失控,體形失態(tài)。

絕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只要攝入熱量小于等于消耗的熱量就不會變胖,但想做卻做不到。

根本原因是當天你的意志力已經(jīng)透支,急需通過滿足欲望來釋壓,食欲就是其中一種。那種就想大快朵頤,肆意人生的人不在求而不得的范圍之內。

在未形成良性循環(huán)的習慣之前,控制食量本質上是調用意志力抵擋誘惑的過程。

控制食量并不能減肥,它只能穩(wěn)定體重不增長,減肥只能靠運動。其實,練習控制食量,是為了提升你的自制力。

自制力可以形象地類比成人類的肌肉,需要一張一弛的持續(xù)使用才會變的更強,而食欲跟性欲一樣都是人類最底層的本能,是每個人每天打交道最多的欲望,鍛煉自制力可以從這開始。

如果你連自己的體重都控制不了,就更別想控制自己的人生。認可自制力的重要性應該不難,那么如何才能求而得之,從控制日常的食量開始,慢慢提升自己的自制力呢?

1.吃飯前喝一杯足量的水。

在剛開始練習時會遇到較大的阻力,所以得用一些討巧的方法輔助,讓水提前產(chǎn)生一些飽腹感,有利于放慢進食的速度。

2.注意進食的順序。

先吃容易產(chǎn)生飽腹感的食物,判斷的依據(jù)是體積大、纖維多,吸水易膨脹,不油不甜。飽腹感強的食物一般蛋白質含量也高,既不會熱量攝入過量,又很健康。

3.細嚼慢咽,體會每一塊食物。

個人經(jīng)驗來看這是最有效的一條方法,通過增加與每一塊食物的接觸時間來提升你對它的重視程度,這樣更能讓你感受到它的存在。體會與食物的連接感,讓你清楚意識到吃了多少,而不是狼吞虎咽,吃快食會讓你產(chǎn)生其實也沒吃多少的錯覺。

4.每當感覺咀嚼速度快失控時,放下筷子。

放下攝取食物的餐具,是調節(jié)攝食速度的最佳途徑,保證大部分的食物下咽前都被嚼的足夠碎,這樣也留給大腦充足的反應時間(吃飽到大腦感覺到飽需要大概20分鐘)

5.保證足夠的睡眠。

睡眠不足會讓體內瘦蛋白激素分泌不足,而瘦蛋白會讓身體釋放出需要進食的信號,讓你更有饑餓感,進食更多。

方法不能多也不能太復雜,否則會增加執(zhí)行的難度。只要保持長期有效地執(zhí)行,久而久之自制力自然會得到提升。

然后你會發(fā)現(xiàn),維持體重不肥胖根本就是附加的贈禮。在控制食量的目標選擇上一般推薦7成飽,8成飽,9成飽三檔,這樣既不會餓到自己,又達到了控制的目的。

說完了方法論,該點出核心的心法了。

整個進食過程的關注焦點都是自己,而不是桌上的食物吃完沒,飽腹感是唯一要關注的事。

許多圓潤的朋友在吃飯時都是以吃完桌上的食物為停止進食的信號的,雖然這樣避免了食物浪費,但長期以往對自己的健康并不友好。如果擔心浪費食物有以下幾個應對方法:

1.自己下廚,來回幾次就能確定自己的食量,吃多少就做多少,最大限度不浪費食物

2.不能自己下廚的場合點了過量的食物可以打包帶走

3.不方便打包帶走的場合,嚴格控制自己點餐,降低造成食物浪費時的內疚感

我曾經(jīng)在糧食浪費這個點上繞了很久,每次都舍不得,幾乎多人吃飯的場合都是我負責掃尾,后來發(fā)現(xiàn)長期這樣凸顯在自己身上的副作用越來越明顯,也就是控制不住體重了,開始想盡各種辦法降低自己的內疚感,不參與點菜,讓大家吃完再加等等。

當然被這個問題困擾的人畢竟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人只需調整關注的焦點就好了。

最后,標題中日常二字指的是大部分時間,逢年過節(jié)有意地與親朋好友縱情享樂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并無大礙。

同時少量的失敗也是成功的必經(jīng)之路,剛開始嘗試時,失敗一次兩次都是可以接受的。

你可以重新來過,也可以調整練習的難度,循序漸進,就是不可以破罐子破摔,不可以放棄。

因為提升自制力的真正目的是為了降低失控的概率,而不是成為一臺不會犯錯的機器。

大部分的可控和少許的失控拼湊起來,才是人生有趣的地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