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無論在公眾號、微博或是任何發(fā)表文章的渠道,經(jīng)常看見用「對不起」三個字開頭的文章標題,通常的型態(tài)就是「對不起,我不能同意你的意見,因為……」
表面上,標題看起來好像在道歉,好像在表示某種客氣跟謙虛。但實際上內(nèi)容跟「對不起」毫無關(guān)系,只是一種表示,表示反對的信號。
以至于現(xiàn)在看到用「對不起」開頭的文章,基本上你可以意識到這是一篇撕逼文,好比「對不起,咪蒙這次我不能同意你」……當中的姓名可以代換成任何一位作者。
說真的,「對不起」三個字曾經(jīng)是神圣的,所謂「知恥近乎勇」,一個勇于承認錯誤,并且能夠承擔錯誤的人,那是極為勇敢的表現(xiàn)。
周處除三害的故事,談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周處是個惡霸,鄉(xiāng)里人都怕他。隨著心智逐漸成熟,想要改過,但是沒有人相信他會改,于是他問鄉(xiāng)里人,有什么你們害怕的禍害,我把它除掉。
鄉(xiāng)里人告訴他江里有蛟龍,于是周處就去殺蛟龍。但這樣并沒有讓鄉(xiāng)里人真正放下對周處的戒心,又告訴他山上有吃人的吊睛虎,這次周處又去山上殺老虎。
其實鄉(xiāng)里人根本沒指望周處殺死這些猛獸,而是希望周處死在猛獸手里,所以當周處上殺打老虎,幾日未歸,鄉(xiāng)里人以為他死了,甚至高興的舉行慶典。
終于周處明白,他自己才是鄉(xiāng)里人最忌憚的禍害,只有自己真心改過,徹底改頭換面,才能讓周圍的人接納他。
一個愿意改過的人,意味他終于能夠承擔起身為成年人的責任。
可是當「對不起」三個字被玩壞,也意味著真正愿意改過的精神,逐漸被這個世界所遺忘。
我們可以從身邊的例子來看玩壞的代價,譬如前幾天我在機場看見有人插隊,其實插隊這種事彷佛早已見怪不怪,可是那天機場的保安就是把這個插隊的人抓出來,要他排到隊伍后臺。
如果那位乘客當場道歉,乖乖去隊伍后頭排隊,事情也就結(jié)束了。但他拉不下臉,無法在大庭廣眾承認自己錯了,于是跟保安吵起來。
說到底,有些時候難以真誠的道歉是礙于面子。
而一個認為面子比里子更重要的人,談不上有多成熟。
身邊有一位朋友是銀行高級法務(wù),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辱罵老師。
她帶著孩子去跟老師道歉,道歉的姿態(tài)不因為年薪比老師高十倍,也不因為她是個海歸碩士,而是她愿意為了孩子放下身段,搞好老師和孩子的關(guān)系,以免老師對孩子產(chǎn)生負面印象,對孩子未來在管教上不盡心。
過去這位朋友是個腰桿子特別硬的人,對剛認識的人都能挑出對方話語中的錯誤。我還記得她有次朋友介紹對象,她能當面挑剔對方的專業(yè)。
直到她當了母親,直到她發(fā)現(xiàn)原來世界上還有遠比自己的面子更重要的事情,她才真正學會如何道歉。
如果「對不起」三個字只是表達不滿的信號,那么我們要怎么教導孩子承認錯誤的價值。對不起三個字變得廉價,任何人都能輕易說出口。但曾經(jīng)這三個字極其珍貴,并且因為它的珍貴而突顯真心悔過的不容易。
把一個詞語玩壞很簡單,但要修補起來很難。
就像「文藝青年」本來是個正面的詞語,代稱那些即使家徒四壁,仍愿意推過文藝創(chuàng)作,追求心靈滿足的人。如今卻變成一個貶抑詞,指的是那些附庸風雅,為賦新詞強說愁,實則沒多少內(nèi)涵,也不真正注重心靈世界的人。
接下來我要講兩個故事,做為結(jié)尾,也許這個故事對你毫無意義,但我希望對你有意義。
第一個故事,是臺灣作家張大春寫過的一個故事:
一個菜市場,有位風韻猶存的單親媽媽,靠賣菜維生。
有四位分別成家的中年哥兒們,沒事就找少婦說些風流話,算是生活調(diào)劑。慢慢地,少婦和這四個人交上朋友,平常他們來買菜,說些黃色笑話什么的,大家互相調(diào)侃,也挺開心。
四位大叔彼此都有默契,大家跟少婦嘴巴上逞快,不要做出傷害家庭的事。
可是其中一位大叔忍不住,和少婦外遇,最后自己家庭毀了,少婦的家庭也毀了。
菜市場從此不見少婦,四個人也從此有了嫌隙,因為少婦事件,他們內(nèi)心有了陰影。
第二個故事,我不說是誰的故事:
有一個中年警探,他的老婆被強暴,他用十年的時間去抓那個強奸犯。強奸犯沒抓到,倒是跟老婆越來越疏遠,直到離婚。
最后他終于抓到那個強奸犯,強奸犯被判了重刑,可是中年警探的家沒了,也改變不了老婆被強奸的事實。后來他的老婆(或者說前妻)嫁給另外一個人,一個從來不知道她曾經(jīng)被強奸的人。
還有一個中年女警,她幼年被爸爸的好朋友性侵。她一直不愿意承認這件事,因為沒有大人相信爸爸的好朋友,那位看起來道貌岸然的人會做這件事,并且在家里有困難的時候,那個人給予爸爸很多幫助。
所以女警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覺得自己好像錯了,好像不該怪罪那個人,好像自己小題大作。
后來這位女警認識了中年警探,他們一起辦案。
有刺他們阻止了一樁強奸未遂的犯罪現(xiàn)場,女警哭了,哭得很傷心,中年警探問她哭什么,女警說:「我剛剛想起那個強奸我的人,我想起他的模樣。我本來以為我忘了,原來我沒有。」
中年警探抱著她,靜靜感受肩膀因為她流下的淚而濕潤。
故事說完了,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是否曾經(jīng)有過深深的歉意,卻因為某些原因,好比因為面子而無法把歉意說出口,追根究底,在于你無法真正的承認自己錯了。
說對不起真的很難,我們得承認這一點;就像改過很難,我們也得承認這一點。當我們承認對不起很難,承認改過很難,我們也就承認自己內(nèi)心的軟弱,承認自己因為軟弱而犯了錯誤。
這種承認是好的,能讓我們放下面子,能讓我們看清自己還有變好的希望。
否則就像那些被強奸的人,他們的時間永遠停留在創(chuàng)傷留下的那一刻,再也無法長大。因為我們拒絕承認那些丑陋的自己是我們的一部分,也就割除了自我的一部分。
我們不可能想要長大,卻又不愿意帶著屬于內(nèi)心的某個部份一起長大,就像「衰老」,一旦衰老就是整體的,沒有辦法左半邊衰老,右半邊還保持在青春期。
對不起被玩壞,最恐怖的代價就是阻礙自己成長,成長為一位真正心智成熟的大人。而當一個社會滿是幼稚的,無法承認錯誤的人,這個社會怎能變得更好。
因為這些人即使犯了錯,譬如販賣黑心食品,或者靠詐騙賺錢,他們也不會真正覺得自己錯了。
最后,珍惜每個真心說對不起的自己,這是很珍貴的德性,尤其在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