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三月是從立秋開始算,大概從8月初到11月初,這期間有六個節氣。“秋處露秋寒霜降”,依次是: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和霜降。
到了秋天,比較理想的狀態是平和,活的從容不迫。
秋問一:除了貼秋膘,我們還可以吃點什么?
立秋以后,吃貨們最開心,終于可以名正言順的貼秋膘啦。
在夏天人們經常因為天氣炎熱潮濕,常常沒有胃口。等到立秋以后,人體的陽氣就開始回縮,腸胃慢慢變得溫熱,突然想吃點肉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貼秋膘”。
秋天是收斂的季節,我們應以酸為主。到了秋天,水果成熟了,大部分是酸味,甜味的,姑娘們千萬不要錯過。特別是“既滋陰有潤燥的”梨,梨是白色的,恰好應秋白。
有個成語叫“明察秋毫”,秋天其實是個長頭發的季節,任何動物到秋天都能感覺到天氣轉冷了,開始長細細的絨毛用來保暖。如果有老掉頭發的煩惱可以多吃點酸的東西,最佳的食物是山藥,山藥是很好的補肺的食物。
秋問二:秋天如何養肺?
按照中醫的五行說,肺屬金,秋天正是肺最旺、功能最強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順勢養肺。肺在中醫中主要有宣發和肅降兩個功能。我們常見的發汗、咳嗽、流鼻涕就是宣發的表現,而下輸膀胱、排泄糟粕就是肅降的功能。
我們經常說的中氣十足就是指脾肺之氣,比如爬山容易氣喘吁吁,吃一點東西就肚子脹了,這種人就需要補氣,肺經上有個學位叫做“中府”乃中氣之府,是調補中氣的要穴。
“太淵穴”,是肺經的原穴,補中氣之力最強,這個穴位在手腕處,沒事多按摩幾下大有裨益。
秋問三:秋天如何作息?
“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秋分過后,日子慢慢變得晝短夜長,就一定要早睡了。最近諾貝爾生物學獎頒給了一項經典研究:生物體如何調節自己的生物節奏,尤其是晝夜節奏與地球旋轉保持同步,以保證生命的穩態。強調天人合一一直是古人所推崇的,其中的作用機制正逐漸被科學家認清。
“人臥則血歸于肝”,肝經的值班時間是晚上23:00-次日凌晨1:00,此時正是膽汁運作和骨髓造血的時間,子時是身體修養和修復的開始。但是現在人因為工作和社交往往迫不得已熬夜,可以在第二天抓大把枸杞泡茶喝,枸杞有養肝明目,安神長壽的作用。
我們常說秋風掃落葉,自古逢秋悲寂寥。看著無邊落木蕭蕭下,想著尚未完成的年終任務,不免發出感慨。這時候摸摸自己的手指甲,如果有縱紋,就是身體提示你慢下腳步,錢可以慢慢賺,身體很多損傷是彌補不回來的。
也許這個城市有種奇特的磁場,鞭策每一個年輕人不斷努力前行,財富自由、提前退休是個美好的愿望,但也請等一等,聽聽身體是否能跟上你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