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帶著蒙娜麗莎的微笑,優雅地活著

貝蒂一家是馬薩諸塞州當地的望族,母親是衛斯理女子學院的校董,而她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了這所俗稱“美國女子常青藤”里的一名學生。


50年代的美國,女性的地位雖然逐步得到重視,可上流社會封建思想依然非常嚴重。和其他同學一樣,貝蒂從小就接受“嫁夫從夫,心無旁騖”的正統教育。所以盡管她們學識淵博,舉止優雅,但嫁一個優秀的男人,相夫教子,依然是她們所追求的終極幸福。


1953年秋天,衛斯理學校來了一新的美術史老師,名叫凱瑟琳.沃森。聽說她畢業于學風開放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選擇來這所偏僻的大學任教,無非是為了躲避和一名好萊塢男星的緋聞。

30歲還沒嫁,這在衛斯理女校的學生看來,簡直就是人生悲劇。而老師凱瑟琳,正是這樣一個悲劇。


可她居然不以為恥,還慫恿學生去發掘自己的興趣愛好,追求所謂屬于自己的人生,而非局限于相夫教子。

作為一個出身名門,受過正統教育的女子,貝蒂如何能容忍凱瑟琳公然挑戰她們高尚的正派而高尚的人生觀。

貝蒂在校報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除了曬既可研習學業又可兼顧家庭的新婚生活外,還抨擊凱瑟琳顛覆傳統,鄙視女性以婚姻生活作為重心。


貝蒂的丈夫史邦斯.瓊斯,畢業于哈佛大學,長相帥氣,同樣是當地的名門望族。他們的婚姻,看起來再般配不過,貝蒂對自己的新婚生活也十分滿意。

可婚后不久,丈夫越來越忙,頻頻出差,連平安夜都要去拋下貝蒂到紐約去開會。

貝蒂很不甘愿,但也無可奈何。她本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女子,婚后,卻一直扮演緝毒犬的角色。這或許是所有被第三者破壞家庭的婦女,不可避免的宿命。

是的,史邦斯出軌了。


貝蒂很受傷,她想回娘家尋求溫暖。當她冒著夜雨回到娘家時,母親卻把她推了出門,并告訴她: “別想太多,你丈夫是為了你們的家庭在努力工作。你這樣跑回來,人家該笑話了。乖,回去吧,那里才是你的家。”

面對遭受丈夫虐待的迎春,曹雪芹等人尚懂借賈寶玉之口說:“我昨兒夜里倒想了一個主意:咱們索性明兒回明了老太太,把二姐姐接回來,還叫她跟紫菱住著,仍舊我們姐妹弟兄們一塊吃,一塊兒玩,省得受孫家那混賬行子的氣。”

而女兒想逃離出軌的丈夫,母親卻把她推了回去。

貝蒂問母親:“你看,畫上的蒙娜麗莎雖然微笑著,但你真的覺得她幸福嗎?”

母親說:“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別人覺得你很幸福,家丑不可外揚啊!”


是啊,家丑不可外揚,維系婚姻才是一切,今天的中國人,何嘗不是這樣,多少人是帶著夢娜麗莎的微笑,優雅地生活在人前。

我朋友P,四十多歲了,有兩個很漂亮的女兒。相對于其他同齡人來說,P看起來明顯年輕很多,穿衣服也很有品味,和女兒們去逛街的時候,人家都以為她們是姐妹。

P的老公,事業有成,看起來同樣年輕而帥氣。去年,他們在雅居樂買了一套房子,P的老公還專門還了一臺小四輪給她代步。

P經常曬自拍,曬老公給她買的名牌包包,照片里的她笑容燦爛,光彩動人。

住那么高檔的小區,有那么疼她的老公,還有兩個如此聰敏美麗的女兒。她看起來,確實很幸福。

P也有個習慣,每天早上,也有可能是深夜里,在朋友圈里發幾張提醒幸福的照片。

真正幸福的人,深夜會應該會睡得很安穩吧,怎么老會起來發圈呢?

因為她總是在等夜歸的丈夫,她也是一名緝毒犬。

自從二女兒出生后,P的丈夫就花邊新聞不斷,身邊形形式式的女子換了一批又一批,有的甚至公然發信息去挑釁P,叫囂著讓P滾離她的老公。

P的二女兒現在已經十來歲了,可他們的婚姻依然這樣維系著。

那些看起來異常年輕于同齡的女人,總是讓人特別羨慕。但有些,也特別讓人心疼。因為她們根本沒有勇氣老去,她總是努力用盡各種方法來留住青春,也意圖通過這虛無的青春來綁住丈夫。

但凡有幾張看起來特別好看的照片,她就馬上發到朋友圈里,她是給別人看

更重要的是是給自己的丈夫看:“瞧,你老婆還年輕著,還美著。”

她的生命里有很多對手,她看得見,卻也無可奈何。緝毒犬,再沒自己的人生。

她幸福的按鈕,一直掌握在毒販手中。


幸福的婚姻生活,的確讓人期待。但當有一天婚姻生活與我們的理想背道而馳時,我們是否有能力和勇氣去對不幸的婚姻生活SAY GOOD BYE?

如果沒有遇見凱瑟琳老師,貝蒂也會這樣做一輩子靈魂無處棲息的緝毒犬吧。離婚很可怕,挑戰世俗,也會讓你成為眾矢之的,但更可怕的是,你丟掉了自己,再沒勇氣撿回。


《蒙娜麗莎的微笑》,帶你去打破世俗的藩籬,做回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