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開始有一個夢想,會用多長時間開始實施呢?
是不是很難說清楚?因為這與那個夢想具體是什么,是否具備實施的條件,以及難易程度等都有關系。
而對于寫小說這個夢想,我卻能說出準確的答案,那就是——六個月。剛剛過去的三月份,我終于動筆寫我的第一個小說連載了,而且已經寫了六章,1萬8千字左右。
01 夢的雛形
你可能會問,你怎么能確定這個夢想開始的時間呢?是哪天暗暗下過決心嗎?還是哪次和朋友吹牛時滿嘴跑火車了呢?
都不是,而是有白紙黑字。
應該說,這就是文字的好處啊。文字的一大功能就是記錄,而記錄的一大功能是可以追溯。
自從九歲時讀了有生以來第一部長篇小說《艷陽天》之后,可以說,我一直喜歡讀小說,但是卻幾乎沒想過自己也去寫上一篇。
以前,一本小說到了我手里,一般是從頭看到尾就算完成任務了,然后把書一合,束之高閣。期間或許會被感動得掉淚,或許對某個主角著迷得不行,但是看過了也就算看過了,頂多是當聽人提到這本書也能附和幾句,當然,偶爾也會針對書的內容胡亂寫寫感受,美其名曰“書評”。
而去年九月份,我卻從喜歡讀小說,變成喜歡琢磨小說,這是之前所沒有過的。那時剛剛看完卡德勒·胡賽尼的長篇小說《燦爛千陽》和《群山回唱》,再加上之前讀過的《追風箏的人》,為其筆下的世界深深地折服,隨即花了好幾個小時寫成一篇文章《你需要向國際文壇最大黑馬學習如何寫作》。
而剛好是從那個月,身邊有幾個朋友已經開始寫小說連載了,說實話心里真是羨慕的不行,因為,我感覺只有能寫小說的人,才是真正可以稱為會寫作的人。
在總結那個月的寫作情況時,我說:
“我甚至也在幻想,如果讓我也寫小說的話我寫些什么呢,怎么寫呢?”——《只管“一只鳥接一只鳥”地寫下去就好》
可見,我的確是從那時開始“想”寫小說這回事了,雖說還只是“幻想”。
02 夢在長大
巧合的是,后來在學習一本心理學著作時,書后剛好附有一道習題,是讓讀者假設自己在寫小說來回答問題。我在書上寫下了簡短的答案,隨后又對最初的答案進行了擴展,變成了一篇文章,《回答了這些問題,說不定你也可以寫小說哦》。
沒想到,很多讀者在這篇文章后面留言,有說很受啟發的,也有鼓勵我的,其中一位叫兔槽的朋友說,“其實寫小說就是動筆就行了。想太多,永遠別想開始了。”
我推脫說,“明年吧。”其實,那時所說的“明年”應該是無限期的意思。
兔槽并不就此罷休,他說,“明年太晚了,今晚就開始。”
我借口說,“總要構思一下吧。”
兔槽說,“你白天構思,晚上寫一小時足夠了。”
我只好硬著頭皮說,“好吧,我寫。”不過,我知道這回答一點底氣也沒有。
而最觸動我的一段留言是當時簡書“談寫作”專題主編光宇大大寫的:
小說家并不是受人所托而寫小說的。而是因為有“想寫小說”這種強烈的個人意志,深深感覺到這種內在的力量,才能那樣辛苦地努力寫小說。
這些留言又促使我寫了另外一篇與寫小說有關的文章——《你也有小說夢嗎?先寫出一百萬字再說吧》。
現在回頭再看這兩篇文章,就像是世界上的另外一個我在給現實中的我做思想工作,是在自問自答,自己在說服自己,自己鼓勵自己。
后來,有意無意地,我又看了好幾本與寫小說有關的書。專門看的寫作書就不說了,有意思的是,有時明明是在看小說,卻無意中發現,里面的人物也在夢想寫小說,或在為寫小說而努力。
比如,在小說《布魯克林有棵樹》中,主人公弗蘭西從童年時就夢想自己成為作家;《螢火蟲小巷》中的女主人公之一凱蒂從大學畢業后開始夢想寫小說,但后來因為照顧家庭一再擱淺,直到人到中年發現身患絕癥時,才終于把夢想付諸行動;《島上書店》中的男主人公,書店店主A·J有著極高的文學素養,在他的培養和熏陶下,他的養女瑪雅在中學時寫的小說就獲了獎;還有描寫一位以寫小說為生的郁郁不得志的單身父親,作品終于獲獎的《孤獨的小說家》……
這些小說不但故事本身已經足夠精彩,而其中與小說寫作有關的東西更是意想不到的收獲。
03 夢不再是夢
時間轉眼來到2017年,在寫作快滿一年,寫了三十多萬字的時候,心里多少還是有些遺憾的,似乎各種文體都嘗試過,唯獨沒有寫過小說。
實際上,就在上個月我也讀了幾本非常精彩的小說。例如畢飛宇的《推拿》,簡直讓我愛不釋手,而剛好作者還是當今為數不多的、在大學教授寫作課程的著名作家,最近,他在南京大學所做的相關演講結集出版了一本《小說課》。看了這些書之后本來還想再寫寫心得的,但是一耽誤就擱下了。
不過,雖然沒有再寫一篇分析如何寫小說的文章,慶幸的是,我已不再只是在頭腦里想想而已了,而是直接開始行動。上周的一天,我忽然就寫出了自己第一個小說的第一章。
說實話,因為并沒有事先寫一個小說大綱,人物和故事情節究竟怎樣發展,主人公又會有怎樣的命運,最終結果如何……,作為作者的我,目前也還不是很清楚,當然,大致的方向和脈絡是有的。
雖然目前才只寫了六章,故事也才剛剛開始,但是,我已經體會到了小說寫作的神奇之處。那些人物一旦出場,就好像有了生命一樣,他們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什么情景下說了什么話、做了什么事,好像并不全是作者安排的。此時,作者更像一個記錄者,他只是把那些東西轉化成了文字。
而且,有意思的是,在每一章動筆之前,我并不知道具體怎樣寫,更不知道會寫成什么樣子。但是,只要開始寫,好像就能喚醒很多平時并不在意的體驗,最終不是沒的可寫,反而擔心節奏太慢了,好像一兩個場景就能寫成兩三千字的一章。難以想象,如果寫主人公二十多年的發展變化,需要多少字才能完成。
04 見證他人的夢
當29歲的村上春樹在離家不遠的體育場邊喝啤酒邊看棒球比賽的時候,忽然就冒出了一個想法——寫小說。那時他還在經營著一家酒吧,每天深夜就在酒吧打烊后寫上一段,然后就誕生了他的處女作《且聽風吟》。也就是說,他把想法變成行動好像只在瞬間就完成了。
我一直關注的著名生涯咨詢師趙昂,前兩天發了一篇文章——《忽然想寫個小說,有人看嗎?》,說看了村上春樹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忽然也想寫一部咨詢師成長方面的小說。
但是,他說,“和所有新人一樣,我擔心自己搞砸,擔心寫不出來,寫不下去,寫的自己都不忍直視,寫完之后也并無成就感。”所以,他想到了讓讀者投票,如果能攢到一百個贊賞(一塊即可),他就開始寫,并持續更新。
我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贊賞已經超過一百,但我還是毫不猶豫的贊賞了,并留言說,“雖然贊賞早就超過一百了,但我還是要贊賞,因為它代表支持的態度。寫吧,老師,我就是從上周開始寫小說的,已經寫了五章。既然寫小說也是一個夢想,那就開始吧,開始把它變成現實吧。”
而今天早上,趙昂老師果然推出了他的小說開篇,一個非常精彩的開篇,完全不像新人的手筆。就這樣,趙昂老師從想到做只用了幾天時間,不得不佩服他超強的行動力。
而對我來說,這個過程用了六個月,是長還是短呢?我想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已經開始。至于開始之后會遇到什么,我現在反而不擔心了,因為那些問題自己都已經回答過了。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