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8那些人

題記:
這是一篇遲到的矯情。大學同學聚會完總覺得要寫點什么的,可一直沒有那種噴涌而出的思緒,無從下筆。非要寫,就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勁頭。這兩天又有朋友感嘆不惑悄然而至,那就以此切入,聊聊這群茂年之徒吧。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孔子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世人不斷傳詠,將圣人治學論道的自我體悟,生生馴化成俗人衡量現(xiàn)世安身立命的標尺。于是,30歲、40歲就成了大限,引發(fā)無限恐慌和感慨。

然而,生活就像開汽車,雖然30之前在玩命給油,但總會因車的檔次不夠,時至30仍無法提到能兜出炫風的速度。隨后開始換車,高速行駛成了慣性,到了40,就算剎車踩到底,也沒幾個人真能戛然不惑。

站在四十掛零的點兒,還有很多老理兒沒搞懂,又多了日新月異、追趕不上的新事物,能弄明白的事兒其實越來越少了。之所以貌似不惑,是因為接受了“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明白了臥龍躍馬終黃土,有些事不必再糾纏。

其實,孔老夫子稱自己四十不惑,也并非是說自己不疑惑,什么都看得透理得清,而是說在經(jīng)歷了許多人和事之后,有了自己的處事原則,并且能夠很好地控制情緒的變化,融通地運用原則。也就是“遇事可以行權(quán),無可,無不可”。

圖片來自資深帥哥鄒某某

人為物累,心為形役,拿不起放不下,實為庸人常態(tài),沒幾個人能獨善其身。而對于77、78那些人,從而立到不惑的十幾年,躊躇糾葛仿佛更甚于其他年代的人。愛情、家庭、事業(yè),上一代、自己、下一代,離開還是留下,守位還是突破,知足常樂或銳意進取,破釜沉舟或穩(wěn)扎穩(wěn)打,抉擇取舍就是十年光陰的主線與寫照。

77、78那些人命中注定一生就是要尋尋覓覓、左右權(quán)衡,在紛繁膠葛中求索的。他們生于社會更迭轉(zhuǎn)型期,長于國家開放變革中,各種變化接踵而至,不同思潮撲面而來,相同或相左的,傳統(tǒng)或革新的,措不及防之間,他們已被歲月推過盛年。

他們品著金庸、古龍長大,既感嘆金庸的世情與招數(shù),又向往古龍的人情與意境;他們哼著羅大佑、崔健成長,既能在春雨秋風中不經(jīng)意地流露出凝神愁思的文藝情愫,又能在躊躇困苦中自發(fā)地迸發(fā)出血性又有力的吶喊訴說;他們看著《藍精靈》、《古惑仔》成熟,既有與人為善,團結(jié)互助,希望生活簡單純樸的逗比可愛,又有嫉惡如仇、勇而不惡,不懼血雨腥風的豪情俠骨。

他們兒時的生活大都是清寡的,算不上富裕,感受過父輩的勤儉與勞苦,因此希冀自己和自己的子女能活的殷實灑脫,這讓他們務實卻不失理想。他們看到過兄姐的理想被扼殺,眼瞅著他們無奈的在社會設定死的軌道上掙扎,所以奮力的追求自我,不隨意放棄可以張揚個性的機會,不甘愿拘泥于世俗的禮數(shù),這讓他們守則卻不失奔放。他們的童年是簡單純粹的,沒有花里胡哨的各種誘惑,也少有父母寸步不離的呵護歡昵,大多時候是需要自我安慰、自娛自樂的,他們可以在土地上擺一上午的“跳井”,可以在墻根里斗一下午的樹葉根,來消費自己用也用不完的閑暇時光,這讓他們成年以后既接得住熙攘喧囂,也忍得了清孤寂寥。

77、78那些人又是善于抉擇的,他們的善于抉擇實屬與復雜多變的生活境況斗智斗勇感動了天地,上蒼給予的饋贈。

他們不像70年代初之前的人,那時的人們沒有太多可以選擇的權(quán)利,因而也就不必在姹紫嫣紅中徘徊,苦思是摘一朵雍容的牡丹,還是折一支優(yōu)雅的蕙蘭。他們也不像80、90后,有父輩的出謀劃策和鼎力相協(xié),困頓了可以讓母親溫一碗稠粥,迷惑了可以向父親尋一條妙計。他們?nèi)孔约海蛘哒f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所處的家世讓他們只能靠自己,細觀世事,冷暖自知。在而立到不惑的十年關(guān)鍵年華中,他們經(jīng)歷的種種,很少訴說求助于父輩,多少人生重大抉擇全憑了一己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的閱歷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勇氣,得失交錯,成敗交織,磨礪中錘煉出一張貌似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老臉。

這是一群有著打不死的賤命的人。初入世事時曾夢想著做一只大鳥,鵬程萬里、盡攬山水,風雨中折斷了羽翼,就用腳,快步流星、疾走如飛,荊棘中磨廢了雙腿,就入水,激流勇進、躍渡龍門,濁浪中耗盡了氣力,就用心,遙思遐情、海闊天空,你奈我何!

因為這些人明白,生活是自己的,命運是自己的,有生的日子所做的一切,終是為了對自己的心有個交代,順帶著展示給世人一個倔強的靈魂,如果有幸還能雁過留聲,待旁人傳說,那就是意外收獲。

圖片來自資深帥哥鄒某某

現(xiàn)如今,77、78那些人,越來越愿意頂著若隱若現(xiàn)的白發(fā),蘭花指拈起一杯清茶,講情懷。他們舉止言談中,有意無意地流露著,對人要有情義,對事要有胸懷。所以他們開始縱情任性,一言不合就天南海北得匯到一個地方聚會,敘古述今,扯東聊西;開始古道熱腸,一不留神就對身邊那些曾經(jīng)像自己一樣孜孜以求的年輕人指點迷津、拔刀相助。

77、78那些人,不是歲月流轉(zhuǎn)到不惑之年才有了情懷,其實,他們骨子里始終溢滿著一股勁兒。只是少年時不知道那東西叫情懷,青年時沒得資本,空有一腔激情無處宣泄,到了中年,雖達不到富甲一方,但終是衣食不愁,可以不再過于顧及瑣碎凡累,能夠引吭高歌,直抒胸臆,讓情懷這小妖精無拘無束地漫天飛,滿地滾。

77、78那些人,真實而執(zhí)著,他們是一束束經(jīng)歷了苦寒的梅花,已慢慢長大,心中不再有無謂的火花,多了沉穩(wěn)的心境,他們靜靜地用歲月寬釋自己的心靈,用時光安撫自己的思緒。他們既不戚戚于貧賤,也不汲汲于富貴,他們知道,該來的會來,該去的終會去。

“我年過不惑,休退誠非早。從此拂塵衣,歸山未為老。”

77、78那些人,曾經(jīng)有太多故事,而今有太多情懷,往后有太多期許。雖然他們終會被拍在沙灘上,但他們的過往將被無數(shù)人傳唱!

77、78那些人,一路翻山越嶺,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終將名利汨沒黃塵里,舉頭覽月,俯首納馨,靜待清勝無窮……

有一天不思考
2017-4-19 于廈門

上一篇: 濱北68號——寫在不惑前夕的辭職之際
下一篇:山中有我,陶然自樂之古厝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