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6年5月11日我決定開始在朋友圈記錄每天的天空,為了避免打擾更多人,我把希望陪我一起抬頭看天的人加入了一個“天空組”,不知不覺間就這樣記錄了一年。
? ? ? 開始想記錄天空是因為看了和菜頭寫的文章《自己的天空》,他在文中這樣描述“只有變動,永恒的變動。可以想象無數塊會飛的石頭,你要用它們來建造一個屬于自己的城堡。所以,只會有瞬間,不可能有永恒。個人所需要做的事情,是承認并愛上這種永不停息的變動,并且始終能隨手建立一個臨時居所。你每一秒鐘都在建立,那么一輩子看下來,你就是在一個看似永恒不變的城堡中。你足夠適應的話,面前會出現一個相對穩定的窗子——盡管每塊磚都在飛來飛去,但是始終有個窗子的模樣。透過那扇永動之窗,你看見了屬于自己的天空。”
這是和菜頭定義的他的天空。我帶著這樣的設定也開始記錄每天的天空,期間都是用手機進行拍攝,在2016年10月21日和22日沒有記錄,其他也有時間拍了下來,但是忘了發上去。
下面是一些回顧:
暴風雨后的嬌羞。
霞光映照。
來柳州的第一天,這是一次奇妙旅程的開始,認識了有趣的人,而后面等待我的是辛苦和收獲。
再次短暫回到桂林,那次住的野外很熱,沒水洗澡。從住的的地方,越過叢林,有一片平坦的草地,中間有一口井,我們幾個人提著桶脫光衣服洗露天澡,用臉盆舀井里面的蝌蚪,在群山環繞間呼喊。
睡在鹿寨火車站的站臺上,等待出發時內心的焦慮逐漸達到頂點,在粉紅色的天空下,告誡自己平靜接受變動。
被內蒙古的天空所震撼,一掃行程的疲憊,思考變動除了帶來痛苦,也會帶來意外收獲,所以才要不停去探索吧。
銀川在陰雨數天后,迎來了最美的藍天,而我睡在小帳篷里面也經歷了奇幻時刻,晚上被凍醒的恍惚時分,突然聽到四面八方傳來唱經的聲音,熱鬧非凡,而我睡在一片草原之上,舉目四望并無任何建筑物,我以為是夢,可是冷感讓我清醒,拿起睡袋,爬進后箱板,伴著吟唱睡去。
晨起。
中秋節,云朵如一只展翅高飛的大鵬。
煙雨江南,杭州給我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再次回到蕪湖,發現城市外貌變了挺多,還好平鍋炒面和鴨血湯沒有變。
南京,雖然僅僅實習一年,卻帶給我很多溫柔的城市,比如和蕪湖話有些像的南京話聽起來格外親切,比如曾竄街走巷和小伙伴一起覓食,小馬牛肉面,阿凡提燒烤,海院旁的千葉豆腐怎么也不夠吃,大牌坊是我們“紫金山療養院”接待“外賓”的第一站,四喜包子是早晨必備的口糧。
和爺爺奶奶來到陽朔。
覺得拍的很美的一天。
新年即將到來。
雞年第一天,窗外掛起了小彩旗。
桂林開始曠日持久的陰雨天。
終于結束陰雨,期間生了一場病,關于無常的思考更多。
傍晚海邊遇見一對夫妻將泡沫板放入水中,沿著繩索漂到自家小船上,男人整理著船艙里面,女人在船外面整理漁網。天色漸暗,屬于他們一天的收獲即將開始。這也是一種生活,在黑夜的海面收割 ,迎著海風,用閃爍的燈光指引魚群入網,和自己愛的人。
海邊的暴風雨來得快去得也快。
? ? ?有的時候我會發完一張圖片后寫下今天看到的話,或者一些感悟,或者一部電影。有的時候只是單純的記錄下天氣,晴,陰,雨。
? ? ?爺爺也在天空組里面,他問過我一個問題,如果當天沒什么事情要寫下來,也沒必要每天都拍一張天空發上去,單純的記錄天空有什么意義呢?
? ? ? 當時給出的答案并不是很好。但是現在想起來,這確實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那為什么要去做?現在的答案是,因為2016年5月11日起我決定開始每天記錄,所以我愿意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這件小事,也算是一種小小的自由意志吧。
? ? ? 關于有沒有意義是在記錄過程中一直思考的問題。有沒有意義可以換另一種說法“有沒有用”。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勸告,這樣做沒什么用不要去做了。父母對小孩說這本書對“學習“沒用不許看。考大學選專業的時候,有人說這個專業不好,對將來找工作沒用。同時“用”常和“功用”放在一起,顯得更加功利性一些。
? ? ? 可是我發現有時候就算順著“有用”這個思路,也分情況。比如說,很多人覺得學英語重要,或者說學好英語有用,但是在考完各種等級考試后卻再也不去用它,似乎并不真心覺得有用。比如炒股這件事,被大部分人認為是有用的事。于是紛紛進入,實際情況是更愿意關注每天上升下降的K線,和所謂專家講的評論,卻沒去關注自己投資的到底是怎樣一家公司,不去讀他們的財報。
? ? ? ? 網上總有這樣的段子,如果回到那一天,我要去見那個叫馬云的年輕人,聽他說他的互聯網帝國計劃并給他投資,也要去給當年馬化騰的即時通訊投資,可是那時候的你真不一定會去投資,因為在那樣的時代你會覺得他們說的“沒用”。
? ? ? 總結起來就是,有時我們覺得有用的事,卻沒有真的去用。而有些覺得沒用的,可能在日后發揮很大的作用。有時候不去做一件事情,不單純認為它是沒用,只是簡單的不知道它到底有沒有用,所以也不去做,不去翻開面前那本未知之書,不去探索前方未知之路,不去打開好奇心了解未知領域知識。它可能真的無用但是有趣。
? ? ?其次,是我在讀了李笑來說的一個概念“長期”的想法。很多時候在做一件事情后,發現做了很多卻沒有提高,于是覺得做了沒用而放棄。比如學英語時,背了一個星期單詞,發現并不能幫助看完一篇經濟學人。學了一兩個月的樂器,還是彈不了一首當時讓自己感動的曲子。而覺得自己沒用,或者這樣的學習方法沒用,而過早退場。
? ? ? 有些事情做起來并沒有及時反饋,并不會像考試成績那樣明碼標分。只有通過“長期”去做,才可能等待到那個成長的拐點,才會發現當時自己覺得沒用的知識在日后居然真的有用了,當時覺得沒用可能只是因為不夠了解這個領域的世界。
? ? ? ?這和“刻意練習一萬小時定律”有些相似之處。短期來看沒用的事情,長期卻是有用的。也就是說,我們每天都需要先做重要又緊急的事情,雖然仔細想想這樣的事情很少。然后又會被不重要而緊急的事情糾纏,可能還會去做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比如浪費時間的去打個小麻將(這個梗今年是繞不過去了……)。最后總要做一些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也就是長期才會有用的事情。
? ? ? 而記錄天空則是真的沒用,它帶來的只有一些最沒用的感受和無意義的美。
? ? ? 頭上那片天空隨著地點、時間的變化也發生著奇妙的變化。有的時候我發現頭頂的云彩鋪陳出壯闊的圖景,想等吃完飯后把拍下來,結果是過了那一時,云彩居然全部消失。
? ? ? 而我又何嘗不是如開頭和菜頭說的那樣,處在不停的變動之中。去到不同的地方,認識了不同的人,再匆匆告別那可能再也不會去的地方和再見面的人,而抬起頭仰望天空的云卷云舒,就會有片刻的惺惺相惜,它給我如windows開機畫面的藍天,給我充滿想象的云朵形狀,給我霞光萬道,給我粉紅色的羞澀。讓我理解了“無常”的一面,即空間流轉的無常。
? ? ? ?我確實也存在過妄想,空間上的移動就是無常的全部面目,我已經了解,并可以應付它。而事實卻急轉直下,無常有許多面孔,你不知道它何時來,用怎樣的力度來,并且大多“無常“帶來的是每況愈下。在生病的那段期間,桂林的天空一直陰雨,每天朋友圈都是一張灰蒙蒙暗淡的畫面。我才發現遠遠沒有準備好,可是“無常”不會等待你帶上拳擊手套,穿好護具,它的拳頭就撲面而來。被打趴的日子,我也抬頭看天空,想知道什么時候天晴。
? ? ? ?對”諸法無常“的深一步理解,也就明白了為什么要“長期才有用”。變動來的太快,面孔太多,如果等臨了或者發生了才去補救往往只能帶來遺憾。生病了趕緊去吃藥,后悔為什么早沒有鍛煉一副好身體,為什么開始沒及時治療。投資失敗了,后悔為什么輕信了他人話語,為什么去借那么多錢。短期有用太脆弱,經不起風浪的打擊。而長期有用才可能成為最終上身的鎧甲。當然鎧甲也會被打破,但是因為有反抗的資本,所以會拋去無謂的“悔過”。
如果說真有什么有意義的事情發生,我覺得就是可以和天空“溝通”。和“天空”的交流,不會常常那么順利,開心的時候,難過的時候,憤怒的時候,無趣的時候,抬頭看它,都可以和它訴說,而它不會給答案。但是又偶爾展現出不期而遇的美麗,好像它有什么高興事要告訴我,它陰天了好像也和我一樣遇到難過的事情,因為這些巧合,我似乎找到了那扇“永動之窗”去觀察它。
最后,我要感謝天空組里面每個人,感謝一年來的陪伴,和我一起抬頭仰望頭頂方寸空間。一年期已經結束,在最后一天關閉天空組的狀態中,我說我仍會保持紀錄只是不會再發出來,也希望你們記得偶爾抬頭,去做那件無意義的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