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以后不再心疼筆記本的耗電了。只要不是晚上睡覺,或者上班,這電腦就不必關機。
演講這事最在行的是演員。因為他們需要背臺詞,表演出來。寫文章腦子里有貨就好寫,加上自己的思考和語言肌肉,很快就能出書而且暢銷。看看李詠寫的書,還有白巖松,林志穎,等等明星寫出的書都證明了一點,經常用優質語言表演的演員更容易獲得演講上的成功。普通人的演講技巧是什么呢?答案也是“表演”。但是只能演真實的自己。
演員是制片方花錢請來的幫手,普通人不可能像演員一樣有那么多時間和機會操練這項技能。好在,我們不需要演任何人,只要做到把自己的想法與聽眾溝通,達到傳遞內容干貨的效果即可。為什么看了那么多演講技巧,始終說不好呢?就在于沒有干貨,也沒有語言肌肉。肚子里沒貨寫不出東西。嘴巴上沒練就自己的語言肌肉,演講起來就磕磕絆絆,更別提傳遞知識了。能復述下來別人的講話內容就不錯了。
一個驚天動地的”秘密“。話說一位留學生到了美國,教授稱贊他文章口語比美國人還美國人。問這位留學生如何做到這般。他說自己看到好文章就一字不落地背下來。寫文章也模仿優秀文章。這里說的是練習語言肌肉的巨大作用。實際就是建立自己的語言庫。有穿透力的文字和語句,為什么不復制到自己的腦中,用在自己的語言表達上。時間一長,就會成為自己的東西,也就不需要”裝“或”演“了。看那些演員,生活和演習已經分不開界限了。
語言肌肉長成需要時間和你的耐心。沒有狠心和時間保證,普通人很難堅持下來。一是短期看不到顯著進步選擇放棄,二是長期顯著的效果總是被忽視,習慣于短視。要不先來一個月養成一個月的習慣,每天就一個話題,自我介紹,說上幾分鐘。要不再降低點難度,看一篇好文章每天讀5遍,堅持一個月,爭取背下來,背不會也沒關系讀熟也行。
關于演自己,那就得結結實實地有干貨才行。首先講話要真誠,自己絕對相信得才可以講。不做作,就得活出真我。你確信的事情肯定講起來不結巴,很自然。用樸實的語言把道理講明白,讓聽眾重新認識已知卻未重視的道理,或者理解未知的道理。時刻想著怎么樣才能創造驚喜,讓他們有最大的收獲。這才是演講者應該努力的方向而不是只會講別人知道的道理。
要想成為一個好演講者,一定要有高質量的輸入,和平時對如何把知識信息傳遞出去的思考。這不是一件輕松的活,面對不同的聽眾,需要知道他們希望了解的是什么。除了簡單說一些聽眾知道的信息以外,最重要的是去想為什么要花時間聽我講,如何帶給聽眾最大化的效益讓他們聽完以后直接就可以行動。
對于高質量的輸入,我的理解就是去模仿去背誦那些你喜歡的演講者,因為他們的語言必定有穿透力,是已經被市場檢驗過了的有效的語言,精準性極高。
對于思考我列了幾個問題:
1別人為什么要花時間聽我講?
2能帶給聽眾什么價值?
3語言如何更有穿透力能讓聽眾聽完就會行動,甚至對他們的生后直接產生改變?
4聽眾會接受我的語言嗎?如果不會,想想怎樣改成自己習慣,對方也容易接受的語言。
5能再縮短文字和時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