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冰果》這個名字已經是好多年以前的事情了。不知道為什么,會條件反射一樣的把它和當年諸多小清新的動畫混為一談——最典型的莫過于《水果籃子》了,至于為什么,我想從字面上也就一目了然了吧……于是,當年第一反應是「敬謝不敏」了。

可是,有生之年狹路相逢終不能幸免,我的閱讀范圍和傾向就決定了終有一天我還是會讀到這本書,而且深深的為主人公“多余之事不做,必要之事從簡”的信條所折服……
作為推理題材的校園主題輕小說,它實在有著不太一樣的異色,如果要歸納下我眼中最突出的兩點,則必定是:
少有的主配角均不弱的群體推理作品,雖然男一號「我」,折木奉太郎毫無疑問的扮演了最重要的解謎者的角色,可是,古典文學部的諸君,都有著不弱的水準,在整個故事里各有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全書毫無血腥氣,所有的「事件」都是校園生活里,無關痛癢的謎題。從社刊名稱的來源,到校園文化祭的搗亂者,乃至社員生活中的小小戀愛都是推理的對象。
五本書讀下來,我最喜歡的當屬第二卷《愚者的片尾》以及第四卷《繞遠路的雛人偶》中的《擁有線索的某人》這個故事;仔細想想,對于這本書來說,或許有些買櫝還珠,完全未被典型輕小說故事里青春的懵懂吸引,反而依然著迷于本格推理,甚至是典型的“安樂椅偵探”的古典路數的風味啊。
《愚者的片尾》從一部虛構的密室殺人劇本的蛛絲馬跡出發,試圖推演出原作者的想法,并且為‘客戶’得出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和謎底;《擁有線索的某人》則是更加純粹的對《夜行九英里》的赤裸裸的致敬,即,"給我一個10到12個單詞組成的句子,然后我將建立一系列推論的邏輯鏈——而這是你構造句子的時候根本不曾想到的。",然后——最終破案的‘絕美’故事。
這些東西承載在連半點嚴重犯罪都沒有的校園生活上(當然,《擁有線索的某人》已經算是全書當中最嚴重的犯罪了),對于創意本身來說,好像有些殺雞用牛刀的‘浪費之感’,可是,換個角度,這些其實相當嚴謹和考究的推理,對于有幸承載了它們的‘古典文學社’系列小說,甚至對輕小說這種文體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幸運。
更讓我不由得回憶起小學三年級和同桌組成拍檔試圖偵破‘橡皮擦失蹤事件’,高中一年級好友因為丟失了自行車之后,開始和我仔細探討不同牌子的煙蒂燃燒最終效果的種種……和古典社諸君比起來,似乎頗有相近之處,區別只是,我們無一結案罷了。
而米澤穗信的《冰果系列》憑借這份獨特,就足以在眾多輕小說當中,占據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位置,而且,它的確已經做到了。
—— 就更不用提它造就了更多粉絲的動畫版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