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剪發了,一場高強度的大活動之后,總要換一個放松自己的方式。
對,這一次,我選擇了玩玩自己的頭發。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我只想修修頭發的分叉而已。
發型師說,你的臉型,恕我直言,剪短發更合適。我透過鏡子翻了他一眼,眼神中充滿欣賞:這么實事求是敢于直言的發型師我第一次遇到。
事實證明,我是完全被他忽悠了。
發型師一邊用梳子梳理我柔順的頭發,一邊給我比劃,為我描述出一個短發氣質美女的形象。我側頭對一邊正在理發的先生說,我剪個短發,怎么樣?
先生斜了我一眼,沒說話。
我把他的這種行為視作默許,欣然決定——豁出去了,不就是剪個頭發么?
于是,我就這么沖動地剪了一個高中畢業以來,最短的短發。
發型師一邊給我剪發,一邊跟我閑聊,希望緩解我緊張,但是到底還是緊張的。于是,我發朋友圈說,正在剪短發,好忐忑。
原本只想自己發個狀態,沒想到引來一眾好奇害死貓的朋友關注,紛紛給我留言,想看看我的短發造型。此時,我的一半長發,還在的好么?可惜,另一半已經被剪下,想回頭,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此時此景,就像坐上了過山車,車子已經啟動懸在半空中,即使當下反悔,也沒有后悔的可能;就像人生中很多貿然做下的決定,已經邁出了關鍵一步,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身邊剪完頭發的先生,看著我腦袋上的半成品,皮笑肉不笑地說:我真佩服你的勇氣。
他的一句話,讓我空前的緊張起來,心情也更加不好。
當別人說你很有勇氣的時候,他是想表達什么意思呢?我想,無外乎三層意思:
1、否定,委婉地表達自己相反的意見,雖語氣緩和,但絕不認同。
2、肯定,贊揚對方有所突破,雖褒獎,但自己未必愿意去踐行。
3、驚訝,僅僅是驚訝而已。
相同的表達,理解時因為不同的環境與心境,意思會大相徑庭。患得患失,忐忑不安的時候,當有人跟你說:我真佩服你的勇氣。內里包含的意思無外乎是,你做這個決定真是傻叉。
看著鏡子里還未成型的發型,我的心情一度糟糕到了極點,煩躁地任憑發型師在我頭上剪剪弄弄。
頭發剪完之后,發型師給我描述的短發美女并沒有出現,對呀,你不是孫儷,不是娜扎,不是面目本來就美的明星,想通過發型變成形象這件事,做夢吧!
唉,偏偏有那么多蠢女人就相信,嗯,不得不承認,我是其中的一個。
一次沖動的決定之后,我收獲了一個巨丑的發型,并掏出200多大洋,原來修個頭發只需要不到20的好么。我惡毒地認為,發型師只是為了那中間近十倍的差價,才說服我去剪短發的,想到這里,我整個人更加不好了。
就在我心情低落地時候,朋友圈里,紛紛要求上圖看新發型的呼聲越來越高,竟然還有幾個人打起了賭:誰能拿到我的短發照片,誰就贏了……有這樣一群玩友,真的好么?
剪發的第一天,我的情緒前所未有的低落,只能躲在家里思考人生——
關于被贊有勇氣這件事,在我之前的人生中,出現過若干次,每一次接收起來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十多年前,考研的時候,我選擇了與我的專業八竿子打不著的新聞專業,有同學對我說:你真有勇氣,你確定你能做到?
我說,沒有。我心里一點底都沒有,可是我還是決定去努力一次,即使不成功,也絕不后悔。
后來,我果然沒有考上,比我考研總分數少了近30分的同學,則考上了本專業的研究生。事后,有人問我,是否后悔?
我堅定地告訴她,沒有。如果,我違逆了自己的內心,為了考上研究生而選擇并不喜歡的本專業,那么我會距離我的夢想越來越遠。雖然,這一次沒有成功,至少我已經走上了正確的方向。
好在我的堅守與勇氣沒有錯,無論歷經有多少次失敗,最終還是收獲了最想要的。
2014年,我放棄了已經扎根近十年的新聞職業,來到一個全然未知的互聯網行業,也曾經在同事們中引起震驚。其實我的內心也曾掙扎,努力那么久,不就是為了成為一名記者,從事新聞行業么?
有跟我關系很好很好的朋友對我說:你真的很有勇氣,如果是我,可能做不到。
我那時也想過,朋友口中的勇氣,到底代表著什么?
我也問過我自己,為什么會選擇離開?
想了很久,答案有一個:我不喜歡不再努力的自己了。
當職業不再是夢想,當工作不再需要努力與用心,那必須去尋找下一個目標:讓自己歸零,重新開始。
記得鄧亞萍曾經對于自己的人生做過細致分析:即使她曾經是英勇無敵,備受國人崇敬的世界冠軍,待她回歸校園時,她也僅僅是清華的一名普通學生,連26個英文字母都需要重新學習;即使她后來攻讀了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碩士和劍橋的博士,她回到國內投身互聯網時,她還是一個初學者,去拜訪李開復,張朝陽,曹國偉,了解互聯網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事物。
“一位老者曾經問我:‘你的獎牌和獎杯都放在什么地方?’我說:‘我父母把家里一間屋子專門設為榮譽室,把我所有的獎牌、獎杯、獎狀全部放在那里。’他跟我講:“你應該把它收起來,因為這些已經統統成為過去。”
鄧亞萍的那篇《人生需要歸零的勇氣》曾經成了刷屏的雞湯文,即使現在讀起來,也有很多可借鑒之處。
回歸剪發這件事,現在想想,剪短發這個念頭早就是我心里的小火苗了,發型師只不過是在我耳邊扇了一點風而已。
真正讓我做出剪頭發決定的自始至終是我自己,我是真的希望自己的發型重新歸零一次啊。
雖然很懊惱剪去了長發,但是我也讓自己擁有了一個十多年從來沒有的新發型。
如果沒有鼓起勇氣剪了頭發,我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這個發型真的一點兒也不適合我。
人生如果沒有勇氣試錯,也許就永遠不知道錯在哪里。
正如職場,你認為一次改革,一種管理方式,勢在必行,那就果斷地推行好了。即使思考不夠周全,也可以不斷完善,如果是錯誤的,那就盡快改正。
吳曉波曾經在他寫了五年的《騰訊傳》中透露,互聯網產品沒有一個產品是完美無缺的,無論是當年的QQ,還是現在的微信。企業確定了目標,那就盡快去推入市場,接受用戶的檢驗和試錯,然后不斷升級優化。十幾年來QQ不知道經歷了多少輪的升級迭代,短短出現了三四年的微信,也歷經了多個版本。當下的互聯網產品,都是如此。
想法始終停在大腦中,想再多也沒用,執行力這件事,無論你處于什么崗位,都需要有。
一次剪短頭發,可能需要半年、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讓頭發長長,恢復原狀。一般情況下,職場上的試錯時間成本不會比這個高。
那么,我都敢把頭發剪掉了,還有什么不敢的呢?也許,在等待頭發長長的過程中,我還會去嘗試新發型,說不定,會找到真正適合我的那一款。
想到這里,我忽然又有了見人的勇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