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意外地在微博上聊起記賬。既然問得覺得不合胃口,那我來說下我對記賬的理解。
畢竟,我記賬這么多年,算得上重度記賬用戶了。又有幸從事和IT相關的工作,涉獵到數據分析等一些領域。
這里梳理一下自己對于記賬的認識。
記賬,剛開始,我們都是想簡單記記消費,也就是記支出。我們拿小本子記,那專業賬本記,發展到漂亮的手帳本,然后計算機軟件上來。
這里重點說計算機軟件。
開始excel就能滿足這類需求,但運行在PC機上,隨時記賬不太可能。后來智能手機的發展,給眾多軟件帶來機遇,隨手記就是典型例子。在軟件上只記支出的話,顏值非常大參考因素,有些軟件又脫穎而出了。這部分人群其實很大,只要堅持記,都是好事情。
隨著這么一筆一筆的記,太繁瑣,難堅持。你看很多人都是從記賬到放棄。于是,這個口子又出現一個機會,自動從你金融賬戶交易流水幫你自動導入,幫你自動記。只是這個要有度,安全和隱私會是麻煩。這里不說對錯,反正也有需求。
記著記著會發現不僅僅需要記支出,還要記收入。要知道錢去哪兒了還不夠,還要知道錢從哪兒來。
我們要記收入,要記錢從哪兒來。于是,賬戶這個維度必須引入了。這里有點復式記賬法的味道。
例如,錢從支付寶出來,買玫瑰花,送給心上人,加入種類。多數軟件都在這里止步。當然,他們有大批用戶,能做另一個衍生產品,理財了。
但總有重度記賬用戶不滿足于此。他們需要什么?是控制,是預算。
嗯,記賬的更高一點需求就是預算,是在未來控制自己的支出,合理分配,就是規劃人生。
記賬軟件作為輔助,幫助用戶做預算,及時提醒用戶何時該花錢,要花多少錢,你還剩多少錢,你還欠多少錢,你什么時候要還房貸,你的孩子又要繳學費了。就像出租車師傅說,一睜眼就欠公司幾百塊啊!
這個發展下去有反人性了,渾渾噩噩地月光吧。
一家之言,不知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