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從來都不缺少聰明人,而聰明人大多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說話很含糊,俗稱無形裝逼。比如:不知妻美劉強東,普通家庭馬化騰,悔創阿里杰克馬,一無所有王健林,有錢不幸丁三石,從不刷單羅永浩。但,他們這也是他們能成功的一項必備技能,畢竟高手都是不按常理出牌,讓對方無法預測到自己的后續動作,所以才有無形裝逼最為可怕這么一說。
正如市面上流傳的成功勵志學一樣,一本小小的冊子,記載了他們如何從一窮二白,到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向人生巔峰,啊不,是他們眼中的小目標。然而,人們大多喜歡關注成功奮斗史,而不是那些失敗了的苦逼自嘲,因為那些成功學能讓我們也似打了雞血一般,重新樹立起奮斗的激情。
但,成功不能復制。愛迪生曾說過: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但是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所以,我們普通人就算再努力也拼不過那些天賦異稟的人。
但,人生,從來都不是用成功來定義,即使努力了一輩子依舊沒什么成效的傻逼,依舊也有他存在的意義,至少那份為夢想執著的心,能讓被現實折磨后垂頭喪氣的我們看到一絲希望,這種希望比起宣傳已久的成功學,更能引發我們感動。
艾德伍德被譽為電影史上的爛片之王,其代表作《外太空第九號計劃》曾雄霸IMDB最低分電影半個世紀之久。但,這樣的爛片卻沒被時間所淘汰,相反還有著名導演講他的生平拍成了電影,由約翰尼德普主演,講述他這個爛片之王的不幸往事。
艾德伍德是誰呢?他是個癡愛電影的傻子,拍過的每部電影都被影評人批得體無完膚。有一天他突然聽到一位制片人決定要拍《忽男忽女》,二話不說就去求制片人讓他來當導演。但,制片人只認為他是個只會拍爛片的傻逼,但艾德伍德沒有放棄。在被拒絕后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沒落老影星貝拉,他極力說服貝拉加入自己的劇組,最終憑借這個老影星為噱頭,艾德伍德終于順利的當上此片的導演。
但,這部電影依舊撲街。事業受挫,女友也離自己而去,但他還是繼續自己的電影事業,開始籌備《外太空第九號計劃》。由于缺乏經費,他不得不用玩具章魚來充數,用紙飛盤裹上錫箔紙充當飛碟,為了湊時間,他又拿來其他人不要的道具和與電影無關的影片。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誕生了史上最爛的影片。
艾德伍德的結局也十分悲慘,創作那么多,但從未得到認可,最終一貧如洗,死在了一位接濟自己的演員家中。但,他的存在卻讓許多導演感動,因為他就是那個沒有才華和天賦,卻憑借內心對電影的熱愛緊緊懷抱夢想的傻子。至少比起那些抄襲其他作品,隨意用別人的配樂,為求爆點故意而為之的“導演”拍出的片子更有誠意。
艾德伍德對電影的態度與《喜劇之王》里那個反駁自己不是死跑龍套的,而是一個演員的尹天仇是相似的,兩者的結局也十分類似。他們身上并沒有出現逆襲和反轉,但卻是真正的為自己那個純粹的夢想而不懈奮斗過。也許會有許多人嘲笑艾德伍德,沒有天分,還是死腦經的實現自己的白日夢,最終還不是慘淡過完一生。可是,正如故事的情節都需要以個逗逼來推動,生活里我們也羨慕著那些執著追求純粹夢想的傻逼。
博弈論的理論都是基于對方是個理性的人,但生活里存在的那些意外和不可能性正是因為有了那群執著的傻逼。我們一邊不屑如艾德伍德那般癡傻的追夢人,一邊又感嘆和懊悔把曾經的夢想給拋棄。誠然,艾德伍德是個失敗又可憐的人,沒有天賦卻不肯放棄,有夢想卻沒能力。但是,他以自己向我們詮釋了縱使不能光芒萬丈,也要倒在追夢的路上。
猶豫的我們,逐漸失去初心的我們,所要做的不是向艾德伍德那樣在夢想上撞個頭破血流,而是在實現夢想的路上要不斷積蓄自己的能力,只有那樣,我們才能做到一個追夢者應有的自我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