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寫的是事件發生后的應對方法思考,結合的是看到的幾本書之間做個小總結
本文中所謂事件發生是指兩個結果:
1 做對了; 2 做錯了
作對了你需要表揚/贊賞 ? ?; 做錯了,你需要批評/ 懲罰
做對事情后:
如果孩子作對了事情,你是鼓勵還是贊揚?基本來說,大部分都選擇的是贊揚(表揚):“你很棒!”“哇,棒棒噠”,一言以蔽之。
1)正面管教中提到此,特別說了鼓勵和贊揚的差異:
其中,說了很多表揚對將來的影響。
其中讓我警覺并想要改變的幾點是:
1 動機:經常聽贊揚 (表揚)的孩子動機會發自于他人,而鼓勵則會讓孩子關注內在動機
2 目的:贊揚的目的是讓孩子遵從他人,而鼓勵的目的則是理解
3 自我價值:習慣贊揚的人認為被認可后自己有價值,而被鼓勵的孩子則會認為自己有價值,無需他人認可。
2)《怎么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
I 個人拆解:
贊賞和表揚是不同的,當我們贊賞孩子時,表達的是對孩子行為過程的關注,使用的是描述性而非評價性的話,比如“你畫畫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但是開動腦筋解決了,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而表揚則偏重于對結果的描述,比如“你真棒!”“好聰明啊!”。
表揚孩子是幾乎每個家長每天都會使用的一項技能,當孩子考100分時,我們會說“你好聰明!”,然而“你好棒!”“你真聰明!”然而,這些千篇一律的方式并不能提高孩子的自尊,反而會讓他們產生懷疑、否認和壓力。所以,我們顯然顯然需要學習如何正確地“贊賞”孩子。
作者給出了贊賞孩子的三個技巧:
1、描述你所看見的
2、描述你的感受
3、把孩子值得贊賞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
A 1:
生活中我確實經常使用表揚,尤其是當孩子有一些成就之后,我會說,“你很棒”,之所以這樣說,并不是因為我不知道鼓勵(正面管教)或者贊賞(如何說)的重要性,有時是為了偷懶,有時則是因為在糾結,因為我可能沒有關注他的過程,關注的知識結果。
這就導致,我經常會發現,鼓勵的方法無從用起。
A2:
在接下來的時間,我會嘗試更加關注孩子的行為過程,描述所見、感受、并嘗試用詞來表示
比如,娃跟我一起跑步,我會說“你跟媽媽一起跑了2km,我很開心,你真的很有耐心”
逐步調整自己對娃的評價方式
路漫漫。。。
做對事情后:
做錯事情之后怎么辦?這是今天早上聽《好好說話》得來的
當我們的隊友、孩子、下屬做錯了一件事情之后,我們通常會問“為什么……”“為什么你這么做?”“為什么你就沒想到呢?”,這樣的提問方式其實有一個誤區。
比如,你問一個打老婆的,“你為什么打老婆”
他會說:“因為我在乎我們的感情,我怕失去他,我安全感不足”
又或者,他會說:“我當時氣昏頭了……這不是我本意”
當我們問出為什么后,我們其實在讓對方思考借口,本質上是很難讓對方找到問題的根源,也無法讓他改進的。人,都是趨利避害的,一旦問你為什么后,為了逃避責任、躲避風險,往往是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而不正面看待問題。
如果,你換一個思路,你嘗試問
“你打老婆的目的是什么?”
這時,他會思考,我的行為本質上是想做什么事情?
“我的目的是讓老婆知道我愛他,可是我卻用動手的方式來實現,這是不對的”
通過詢問目的,可以讓對方去深究自己內心的終極想法,從而觸發他的內省。
A1:
熊孩子把沙發上畫成地圖時,我會問一些啟發性的問題:“你為什么會這么做啊?你是怎么想的”
(正面關鍵好像就是這么建議的)
熊孩子每次都會說:媽媽,還愛我么?
我好像教會了他一些直扣命門的方式。。。。。。。。。
(好失敗的A1)
A2:
不問原因,問目的的方式,適合成人
未來一個月內,如果隊友做錯事情,我會嘗試問他:你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周五下班前書,略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