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財務人的非典型財務人生---1 先說說學習這件事

為什么我要寫這個系列文章

為什么是財務人的非典型人生?典型的還在干財務而我這個從小非典型“學霸”做過了財務相關的各種崗位后---創業了,而且是和財務八竿子打不著的教育!

作為一名典型財務專業人士--從大學到工作,手持一張CPA,橫沖直撞職場10年: 從審計、基層財務、資金、財務負責人,到集團在華總部分管資金、財務、稅務、政府關系副總,再到創業者,一路身份不停轉換迫使自己不斷思考:到底什么才是一個職場人或者說職業人(企業家也屬此列)最重要且一生不斷探索永無止境的核心能力?

答案:學習力

But,親眼見證了太多根本不具備此項能力的人欣欣然自信地認為他們一直在學習!

以下兩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初入職場和離開典型職場的地方:第一個是世界500強美企,第二個是知名歐洲家族企業。

故事一:很多做財務的人對于SAP或者Oracle系統非常熟悉,當年剛剛進入這家知名公司被分配到基層T&L(處理報銷)組,我就驚奇的發現我們上課學的會計基本原理“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怎么失靈了?基本上系統為了流水線操作也是防止錯誤發生自動設置后臺運行的會計科目,處理具體報銷流程只需要單項錄入,而且這個操作員如果不是非常好奇去問一下其他報表組同事基本上根本不知道他錄入的步驟是怎么形成會計科目,是幾級會計科目,對應的報表項目是什么---請注意是永遠都不知道!因為我周圍的同事就是這樣的,大部分是這樣!

觀察&觀點:在這個即將到來的錄入基本智能化的時代,不知道當年的同事還有多少堅持在這個崗位上,也不知道他們還可以在這個崗位上待多久。因為將來可能不再需要這樣的工作崗位,但是如果你懂得ERP系統是如何配合著業務流程實現各環節系統化、流程化、實時化;懂得如何把財務語言轉化成流程進而嵌入系統,那么在下一波大的浪潮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留給你。因為比速度顯然咱們拼不過機器,但是比設計系統這種復雜思維轉換...

故事二:一次CFO培訓課程中,在分析海爾的核算機制,很多CFO同學比較關注細節的模版和各種參數具體是多少;我習慣經常問講師,設置的財務指標背后是如何配合公司戰略和人員組織的:例如劃小單元經營體,每個經營體的日報表設計邏輯完全可以體現這家公司鼓勵的方向,人員協作的機制和如何可以有效激勵的運營哲學。

觀察&觀點:每一個權重參數他們到底是0.2還是0.3 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么是0.2 而不是0.3背后的權重衡量方法體現戰略和落地實施規劃,這才是一個合格的CFO需要仔細思量的,如何讓組織高效運轉,怎么使用權重去指導團隊行為,海爾是0.2沒錯可是你照抄照搬就全錯了。

故事講完,總結一下寫作的目的:

1. 不求普度眾生但給自己經年累月的探索一個出口

2. 想紅呀,三號人格對于影響力的渴求。(此處不懂九型人格者各自學習吧,but “盡信書不如無書”)

3. ?太喜歡李笑來,盡管非常明確自己此生超越哪怕無限靠近都是惘然,but 還是想試試。

到底什么是學習

1. 什么是學習

三年前一次偶然機會去參加南懷瑾弟子韓老師給孩子講授的國學課,參與者是一群從3歲到10歲不等的孩子們。當韓老師請大家回答什么是學習的時候,一個三歲的小孩子笑嘻嘻地說不知道;而10歲的孩子答案是學習就是上課+做作業+考試………毫不夸張聽了這個孩子的回答我真的那叫百爪撓心,眼淚直接落下。咱們偉大的教育把無數天真的孩子用不到三年的光景活生生變成對于學習無不畏懼甚至是厭惡。當夜久久不能入睡,想著自己一路來的“小學霸”之路,沒人逼我,完全處于自愿反而從沒有一點點厭倦學習這件事情,甚至學習就是一個習慣,不能不學,不學難受(此處和笑來老師感同身受)。

當時韓老師把學習的繁體字幫大家拆解開來,雖然具體語句已經含糊,但大意是既然吃飽了就要想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了,把愛好的感興趣的東西好好去研究,反復練習,反復復習直到熟練...

2. 總結

學習是需要的+感興趣的集合---探索好屬于自己的方法---不斷刻意練習直到熟練---持續更新方法

這就是創業里面的:找方向+搭班子+拼命干呀,想到此處不禁有萬法相通的觸動。

如何建立好屬于自己的學習體系加不斷升級

1. 對于怎么搭建自己的終身學習體系這個話題,我也是這一年才開始仔細思考、認真琢磨、不斷回憶、各種總結。就是這樣也僅僅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所以下面分享的內容僅代表個人摸索并且會根據我的認知升級不斷update.

自我經歷:從小學到大學一路以來被老師和同學及同學家長認為是刻苦努力的好學生!我也懶得解釋,其實真的沒努力就考第一了,為啥現在也沒徹底弄明白。但是,本人只屬于“小學霸”級別和動輒省市第一不具備可比性。回想起來有幾點:

a. 自言自語,經常自己給自己講題,從來沒刻意背過歷史,基本上都是自己給自己講個故事把書本知識穿插起來。(現在管這叫“教是最好的學”,只不過老師和學生都是我自己。)

b. 手繪課綱或者時代事件圖譜。(現在管這叫“多感官學習法”)

c. 自制錯題本,從來不用題海戰術。(現在叫這個“節省無用效能”)

d. 當代歌壇和看電影等課外讀物加課外書沒有限制隨便看,當然課外書品質不高無非是當時流行的快餐文學。從來不熬夜學習,因為身體不好熬不了?。ìF在管這叫“自由發揮”,非強制,不壓抑)

.....當年都是稀里糊涂就這么學過來了,父母都不是文化人也不懂什么時間管理,什么費曼技巧,但是他們給了我自由和信任,給了我最大的寬容和愛?。▽懙来颂帨I眼婆娑,此話題另開文章,可以寫一整篇來感謝老爸老媽無心插柳的教育和陪伴。所以說一切技巧都敵不過真正懂得愛孩子!我的爹媽是我見過的最無私的父母,此處沒有之一?。?/p>

2. 關于如何建立自己終身學習系統的思考

a.學什么:你需要什么你愛好什么是你自己的事情,絕不能殘廢到依賴別人告訴你;本人經驗基本上是遇到問題求解和純粹愛好驅動兩種。

遇到問題求解:比如做財務的我從來到上海任職財務經理之時還一直固執的把自己不善于溝通和在復雜的人際政治之中游走的技能視為無用并暗暗發誓一輩子做個專業人士憑本事吃飯,隨著職位的升遷當然必然出現很多由于技能缺乏而導致的問題后不得不開始惡補此項技能。看了不下5本相關書籍+時刻觀察那些善于此行之人是如何言語和處事的,最后還是因為這項技能的缺乏而吃了一個巨大的暗虧損失慘重,此時才深刻理解任何一項短板都有可能在不經意間要了你的命。所以,請注意不要把不喜歡當成無能的借口,如果需要就必須習得,況且任何技能只要想學還不至于學不會。(請注意這里全部是指正常的技能而非坑蒙拐騙之流,人際和政治就是一個正面理解,不是要你卑鄙下流。)

愛好驅動:2年前因為生病住院期間聽完了蔣勛的細說紅樓夢開始喜歡上這個博學多才、溫暖如春的學者,繼而接觸到“美學”。在喜馬拉雅和網易云音樂都有非常高質量音頻學習資源,加上配套的書籍,終于從美學的層面從新認識這些年在歐洲幾個著名博物館和美國大都會看到那些大師杰作的歷史背景和創作寓意。除此之外的收獲是,先生的聲音有奇特的療愈作用,很多時候感覺疲憊聽一下“生活美學”“西洋美術史”“身體美學”...任何一個音頻都是很好的平復工具。

b.哪里學,即可靠的知識和經驗來源包括:

書本 (參考吳伯凡講的如何選書、讀書,加李笑來一些列文章、知乎live)

能人 (周圍能見面聊天給你答疑解惑或者打開另一扇門的跨界者)(此處可能會延伸出一篇這些年感謝能人們給我上的人生課?。?/p>

網絡 (精選優質資源,謹防水貨垃圾。)

自身經驗總結 (正面和反面都是好的學習素材,每日給經歷和思想洗洗澡非常必要)

關于這個話題,古典講過人事臉書原則,有興趣的自己搜索吧。

c. 怎么學才能達到有效積累

沒有積累的學習永遠蓋不成自己的體系大廈,只要方向正確,不斷打磨,加上合適的工具可查可追溯可記憶就一定是有效積累。

3. 有效積累的方法---硬件搭配

簡單羅列一些非常好用的工具,以下是目前我使用之后非常喜歡并且基本天天使用的。(詳情可以參考小能熊終身學習os產品或自己尋找互聯網資源及身邊工具達人傳授。)

筆記工具:Evernote和有道

思考體系:mindmap

時間管理:Now then pro

清單管理:奇妙清單

賬務:隨手記

電子書閱讀器:Kindle

創業以來體驗最深的就是一切問題的解決和一切事情的成功都離不開:學習力。創業同樣如此,即使是跨行業跨領域去做一個事情只要你具備足夠合格的學習力,下面這些都是可以解決的問題:

產品

團隊

趨勢

在承認自己確實不是天才,所以從0到1那種天才式的創新未必會發生在自己生上,那么剩下最關鍵的事情就是打磨學習力,不斷超越舊版本的自己。盡人事,聽天命。

預告 ?

下面一些列文章包括:系統升級和非典型財務人生的方方面面,至于都有什么還不能確定,因為創業者的人生就是這么---不確定!

裂墻推薦:

李笑來:所有書籍(去zhibimo免費閱讀)、文章(得到付費??┖途W課(知乎live)

吳伯凡:冬吳相對論、伯凡時間

古典:《拆掉思維里的墻》《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以上都是好讀、好用、盡在手邊的資源,先讀起來,在以后的文章里再推薦深入讀物、視頻和音頻。(假設我寫的東西有人看?。?/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