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里學生成績良誘不齊是十分常見的現象,但這并不能說明教師在學生明顯差異傾向面前就束手無策。相反,教師的個性化教學對“使全班學生同步進行”或"不讓一個孩子掉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眼中的學生是具體性格、脾氣、態度、力量和意志的人,而不是抽象而同質性的“生產物”,“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代替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樂趣?!边@要求教師根據學生力量、基礎和成績劃分小組,分等級,每個等級的學生接受的任務量不同,并且教師指導方式和發揮的作用也不相同。但由批判主義視角來看,這另一方體現教學的不公平性和社會性,不同能力的學生掌握知識程度不同,教師控制知識分配的同時也剝奪了學生享受知識的公平權,中等偏下學生獲取知識相對減少。(麥克.楊)蘇氏的量力性的教學原則,從教學論的視角來看是可取的,所謂的掌握學習更能避免學生的厭學現象。對學生進行準確的定位也是提醒教師避免以成績來劃分學生等級,更多尋找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1.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只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