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工具:頂級牛人思考法*

蒂姆.費里斯是美國知名的暢銷書作家、天使投資人、連續創業者。過去兩年,他的訪談節目《蒂姆.費里斯秀》采訪了200多位世界級牛人,包括象棋天才、硅谷巨子、電影明星、五星上將、職業運動員、對沖基金經理,等等。

蒂姆總結了這些大師的思維方法、日常活動、推薦書籍等,于去年12月推出了新書《巨人的工具(Tools of Titans)》。該書一經出版,隨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在蒂姆看來,這些牛人都是普通人,唯一的不同在于:他們有著正確的理念和習慣。但他們眼中的“正確”,在很多人看來可能是反常識、甚至是荒謬的:
  ★ 超過80%的人會做每日冥想或專注力訓練。
  ★ 許多超過45歲的男性少吃或不吃早餐。
  ★ 很多人使用助眠設備。
  ★ 極力推薦《人類簡史》、《窮查理寶典》、《活出意義來》等書。
  ★ 習慣于單曲循環播放,以集中注意力。
  ★ 幾乎所有人都自費完成過項目,并把項目推薦給潛在買家。
  ★ 失敗是不可忍受的。
  ★ 幾乎所有人都曾把自己的缺點,轉化為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優點。

馬克.安德森

硅谷傳奇人物,a16z(Andreessen Horowitz)創始人,網景(Netscape)聯合創始人,被稱為“互聯網的點火人”。曾投資Facebook、Groupon、Skype、Twitter、Zynga、Foursquare等多家互聯網公司。

★ 別打價格戰,漲價!

如果人們不愿為你的產品多付錢,說明你的東西沒什么好的。后來我得出結論,如果公司一直垂死掙扎,多半是因為產品價格不夠高。

★ 不要迷戀失敗

有很多公司,每一次我見他們,他們都在轉型。這意味著他們根本沒花時間好好思考,把核心問題搞清楚,只能一次又一次推翻自己。

★ 內部“壓力測試”

a16z 的每位管理合伙人(General Partner)都有權獨自決定投什么項目。但首先,他必須通過我們內部的“壓力測試”。

比如,某合伙人想投一個項目,即便我內心覺得項目非常好,表面上也會拼命挑刺,還會拉團隊成員一起幫腔。如果重壓之下,合伙人還是堅持己見,我們就會改變態度:“好,我們同意了,大家都支持你。”這種方法很折磨人,但非常有效。

★ 向對立面學習

除了學習硅谷的同行,我會花很多時間學習價值投資者,比如沃倫.巴菲特、塞思.卡拉曼等。

我們與價值投資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投資類型:我們是押注“變化”,價值投資是押注“不變”。如果他們犯錯,則意味著某些變化他們沒有意識到;如果我們犯錯,則意味著我們預測的變化還沒有出現。

但兩者的共同之處在于:我們都倡導原創性思考,去挖掘別人看不到、甚至持相反觀點的機會。

托尼.羅賓斯

頂級演講家、暢銷書作者,潛能開發專家,輔導過三任美國總統,曾擔任萊昂納多、奧普拉、戴安娜王妃、曼德拉等人的私人顧問。

★ 投資你自己

“投資你自己,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資,這是財務投資永遠也比不了的。你會擁有更多的技能、能強的能力、更開闊的眼界,這些才能真正為你帶來經濟自由。”

★ 先調整狀態,再做事

狀態不好的時候,你往往只看得到問題,看不到答案。這種狀態下,你的戰略多半會受挫,緊接著打擊你的自信心,陷入惡性循環。

最好的辦法是:先調整自己的狀態,告訴自己一定能成功,然后再去思考戰略。

調整狀態的方法很簡單,可能是5-10個俯臥撐、曬20分鐘太陽,或者吃點小零食、洗個冷水澡。

★ 偉大投資人的共同特點

我曾采訪過全球最偉大的投資人,包括保羅.都鐸.瓊斯、雷.達里奧、卡爾.伊坎、大衛.斯文森、凱爾.巴斯等人。他們的投資風格各不相同,但卻有幾個共同點:

i. 控制下跌風險

所有投資人都想方設法賺更多的錢,但他們卻在思考如何不虧錢。維珍航空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在面對新商業機會的時候,第一個問題便是:“這個生意的下跌風險在哪里?我是否能得到保障?”

ii. 不對稱的風險與回報

“風險越大,回報越高”幾乎是所有投資者的共識。但最偉大的投資人都在挖空心思以最小的風險(甚至無風險),獲得最高的回報。

這無疑是反常識的思路。但如果你相信它是可能的,并且不斷嘗試,終有機會成功。

iii. 資產配置為王

無論曾經多么成功,這些投資人都知道:自己一定會犯錯。因此,他們相信“資產配置”是最重要的投資決策。

橋水對沖基金創始人雷.達里奧說:“我向你保證,不管你投資什么類型的資產,在你一生當中,它一定會跌去不少于50%的價值,有時跌幅會達到70%。”

iv. 樂于奉獻

他們都熱心于捐助和饋贈——不是為了做表面文章,這些人是從內心深處樂于奉獻。

里德.霍夫曼

領英(LinkedIn)聯合創始人,“PayPal黑幫”成員,硅谷天使投資人。曾投資Facebook、Airbnb、Flickr、Mozilla等互聯網公司。

★ 帶著問題入睡

愛迪生有句名言:“帶著問題睡覺,讓潛意識去思考。”在睡眠過程中,你的大腦會重新充電,潛意識開始工作和思考。

起床之后,我通常會花一個小時去解決昨晚睡前的問題。那個時候我處于最充沛的狀態,也不會被電話、郵件、短信等干擾。

★ 速度至上

我告訴秘書,如果你能提高處理問題的速度,你就有權自行決定事務,不必經過我的同意;我甚至容許10-20%的出錯率,只要你的速度能更快。

★ 誰是一流員工

一流員工會根據他們的經驗和對細節的把握,在你提出戰略的基礎上做改進和調整,而不是簡單接受和執行你的戰略。

彼得.蒂爾

Palantir創始人、PayPal聯合創始人,硅谷投資人,暢銷書《從0到1》作者。曾投資Facebook、LinkedIn、SpaceX、Yelp等公司。

★ 時不我待

如果時光倒回20年,我會告訴自己:“如果想做什么,就別等了。如果你為達到某個目標制訂了10年計劃,你應該問問自己,為什么不能在6個月內完成它?”

★ 不要高估失敗

生意失敗的原因有很多種,有時候失敗可能是不同因素的疊加。從失敗中,你可能學不到任何東西。人們總想著總結失敗、汲取教訓;但我認為,失敗除了是悲劇,什么也不是。

★ 反對談趨勢

大家喜歡談論趨勢,但趨勢意味著很多人已經在做了。而很多人做的事情,就意味著很多的競爭,以及很小的差異性。

相比趨勢,我更喜歡談論“使命感”。正如埃隆.馬斯克在創立SpaceX之初,他的使命是去火星。除了SpaceX之外,其他任何公司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這將極大鼓舞在那里工作的人們。

★ 少一些競爭力

我在學校里成績非常好,個人競爭力極強。但回頭看,我不希望自己眼中只有競爭,也不想把精力全部放在競爭對手身上;那樣我會錯過其他很多東西,忽略了創造更有價值的事情。我希望自己少一些競爭力,從而變得更加成功。

凱文.凱利

《連線》雜志創始主編,暢銷書作者,“硅谷精神教父”,科技商業預言家。

★ 100% 專注

當我做某事或者見某人的時候,我會保持 100% 專注,不會被其他事情打擾。比如,參加會議的時候,我會把精力全部集中在會議上,不會看手機或者做別的事情。我相信專注于單一任務的強大力量。

★ 死亡倒計時

我的電腦上有個死亡倒計時:我從自己的出生年月,倒推出死亡時間,然后估算自己還能活多少天。根據推算,我大概還能活6000多天。這點時間可不夠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我會格外珍惜時間,更加集中精力在手頭的事情上。

★ 寫作即思考

我常常會產生很多想法,但當真正動筆去寫的時候,卻發現自己一無所知。對我來說,寫作就是重新梳理想法和思考的過程。

★ 分享自己的想法

我通常會斃掉行不通的想法,再把自己的好想法分享給大家。我樂于分享,從不害怕讓別人知道。只有那些斃不掉、又能引起你反復思考的想法,才是你真正應該去做的。


以上幾位,只是本書中知名度較高的受訪者代表。作者并不鼓勵盲從大師的理念和習慣:“他們的成功有獨特的時代背景和環境因素,這些工具和方法并非對所有人適用。”

但這些理念和習慣,可以幫助我們突破思維的局限。找到適合自己的工具,去試驗和組合、汲取和借用,最終創造屬于你自己的“巨人的工具”。

正如畢加索所說:“只有像專家一樣學習規則,才能像藝術家一樣打破規則(Learn the rules like a pro, so you can break them like an artist)。”

本文源自:公眾號“西經20度”(凱文·凱利、施瓦辛格、彼得·蒂爾……大師們有哪些小習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癡情》 和風細雨吹人面, 時久情人不相見; 只愿情絲系月華, 千里化在一尺間。 《待花開》 傾心相遇緣初來, 廊...
    淺羽閱讀 433評論 0 2
  • 一個成大事的人,不能處處計較別人,消耗自已的時間去和人家爭論,不但有損自己的性情 ,且會失去自己的自制力。在盡可能...
    白萵筍閱讀 177評論 0 0
  • 遞歸 通俗理解就是定義一個函數然后在函數執行過程中不斷地重復調用自己遞歸的寫法有三個要點:1.遞歸的定義(定義好參...
    6默默Welsh閱讀 729評論 0 0
  • 再提筆寫日記已經是2018年了,敢情一年沒寫了,發生過太多事情似乎都沒有記載,還是日復一日的過著,兒子也是每天都上...
    張晉寧閱讀 508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