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不帶任何特殊意義的感想

本人92年,本科畢業剛好三年,工作于魔都,滬漂一枚,也是苦逼一枚。

在老家每當說到上海,身邊的人口中就會蹦出 高大上 三個字。但是其實只有在這里生活和工作的人才能冷暖自知。而他們口中所謂的高大上指的是工資高,房價高,消費高等等這些現實層面的東西,無可厚非這是事實,可是他們還忽略了另外一層,就是人文環境。

最近出差在浙江一帶,一些工廠的老板說過這樣的話” 現在時代變了,在我們這種小縣城想買什么都可以買到了,以前還要到上海去買。“ 的確是,現在各種大型的商業廣場正在發展二三線城市的市場,所以在物質方面,某種程度上面和一線城市是沒有很大的區別的。但是在人文環境方面,還是有差距的。

前段時間放假回家和一些高中同學一起吃飯,服務員為我們幾個準備餐具,倒茶水,我習慣性的說了一句”謝謝“, 服務員走了之后得來的是幾個同學調侃式的玩笑,”果然是上海人, 這么的有禮貌“。 其實這不是一句夸獎,間接意思是說你裝逼。為了避免尷尬,我也只能調侃式的說”對呀,我上海人誒!“ 對于這件事我回去之后一直在反思,可能在他們的理念里面,我花錢消費了,服務員所做的一切都是他們應該的,不應該存在感謝這種字眼。而在上海,雖然說不文明的行為也是有很多,但是在飯店吃飯,對服務員說一句謝謝是你意見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絕對不會引發任何的調侃。我想這就是所謂的物質條件在不斷更近,精神文化卻還是停留在以前吧。

想想也是,去年因為一個同學生病住院,大家回去看他,之后一起吃飯。講真那一餐飯讓我真的是有點難過,同時也很慶幸。 全程我都沒怎么說話,因為他們聊的東西都是誰家的表姐結婚在哪買了房子,誰家的親戚考上公務員事業單位工資多少多少,誰家的孩子出生了,或許這些問題確實都是值得思考以及討論的,或許是因為我自己太過性情中人,還未考慮到這些現實層面的問題,但是我總覺的才剛剛畢業正年輕的我們現在就開始一味的討論這些東西,而未銷享受到青春的美好,我不覺得是錯,只是覺得有點可惜而已,畢竟每個人的選擇是不同的,當然每個選擇都是要尊重的。

相反的,在上海,因為本人所屬的是外貿行業,所以可以認識很多的同行,也有玩的比較好的前同事,現在還一直在保持聯系的。 每次大家一起聚餐,討論的內容不會是結婚生子這些接地氣的東西,反而是一些關于行業的,比如今年哪個跨境電商的平臺比較火爆,最近在亞馬遜上面哪個產品是爆款,某某國家的進口關稅降低了,可以著重開發一下這個市場等等,其實對于這種信息溝通,意義遠遠比討論別人家的表姐和孩子這種事情更有意思。而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選擇北上廣深的理由。

因為別人家的事和你沒有任何關系,而你自己所處的大環境的東西才是我們應該真正關注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