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朋友在網上轉發了一條視頻《超級演說家-教育的意義》,演講者董仲蠡是一名英語老師,教學10多年,培訓過的學生不下10萬人,在演講中他以從教多年的以為老師的角度,去闡述了教育的意義何在,去揭露了當今教育界普遍的現象-浮躁:浮躁得學生追求分數;學校追求升學率,就業率;老師追求升職性.....在教育中的我們無法真正的靜下心來學習,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去提高自己的內在的修養,去真正的修心.....
想想自己在被教育的15年生涯中,遇到過各種不同類型的老師,從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雖然遇到的老師不計其數,但是真正讓我感恩或者說現在對于我依然影響深遠的確不多,今天聊一聊那些年,我們的老師!
第一位老師,回憶起她很糾結,既憎恨又感激,那是我一年級的語文老師,160的個子,帶著一副眼鏡,總是一副很兇的樣子,現在想想:相由心生,有時候還是挺有道理的。女老師姓蔡,我們同學喜歡私下里罵她為:蔡包子,因為對我們很嚴,長得又有點胖。
那個時候她教我們一年級語文,還是我們班的班主任,那個時候如果我們班的同學有人成績不好或者調皮什么的,男生她會狠狠的扇巴掌,女生她會使勁的扯著小辮子或者耳朵,一直喊疼,她都不會放開;每天放學,我們班必定會留下來,抄寫一黑板的語文作業,那個時候時常看見唯獨我們班的門口擠滿了來接學生回家的家長....
那個時候女老師還有一個特點:對于好學生特別好,無論做錯什么可以原諒;反之,學習差的就沒有這樣的待遇....有時候,我常常會觀察她為什么喜歡無緣無故的發脾氣,有時候小時候的而我會懷疑有時候她把生活中滿滿的怨氣發泄在了學生身上,以至于很多年后的我回憶起她依然是滿滿的不滿....
第二位老師是教我語文的一名男老師,姓顧,大概40多歲,人很慈祥。在他的手里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對于語文特別的喜愛,以至于后來的語文成績達到了我不曾有過的“高峰”,這位老師偶爾也會罵學生,有時候班上有些男生調皮過了分,他會氣得上去踹兩腳,但是和他兩年的相處讓我覺得他真的是一位好老師,對于學生賞罰分明。
過年或者暑假回家,有時候會看見那位顧老師,那個時候他已經退休了,牽著他的孫子,就像普通人家的爺爺一樣,有時候當面去喊他,他會想好久好久.....
第三位老師是初二的時候教我們語文的一名男老師,那位男老師有個很明顯的特點:脫發,有時候在講課的時候,突然外面有風,老師的頭發就像稻草一樣亂飛,好像找不著落地的地方.....
老師姓謝,我們班私下叫他謝爺,因為學生中流傳他混過黑社會,班上的男生都很懼怕 他,但是很多時候他都是對我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輕易出手.....知道有一次,我們班的大高個好像和別的班的同學打架,挺嚴重的樣子,謝爺當時在班上就動腳揍了他,那個時候班里靜的連一根針都可以聽得見....
不過謝爺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親情,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所有的愛情,到最后都會變成親情,親情才是這輩子最值得守護的!那個時候謝爺經常講一些他家里的事情,謝爺上大學的時候本來可以上一個名牌大學,但是家里的家境不太好,為了不給家里太多的負擔,他選擇了二流的學校,但是等他畢業回想起來其實是后悔的,在該有的年級成就最好的自己,只有這樣以后的你才會真正的有資本去對你愛的人好....
第四位老師是我高一的一名數學老師,姓范,也是我們班的班主任,剛認識他的時候覺得他長得很兇,事實上也是如此,從他的神圣我真正的學習到了什么叫完美,什么叫藝術。
范老師每次板書的時候,數學方程式,草稿紙都是工工整整的, 即使是一個數學符號都寫的工整如此,他曾經對我們說過這樣的話:真正的習慣是從你身邊的點滴看出來的,就像數學,每一張草稿紙當你開始用的時候,像一件藝術品一樣對待它,每一張草稿紙當你用完了回頭看都會覺得那就是一件藝術品....每次看到范老師的草稿紙都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與范老師相處了半年,養成了用每一張草稿紙都想創作藝術一樣去對待,久而久之對數學的熱愛也大幅度的提升,使我在高中三年對數學的熱情不減...
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老師對于我們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不是學術上有多么的高超,更多的是在他們身上看到的好的品質,影響著我知道現在!第一位老師教會了我落后就會挨打,知道現在每當我開始頹廢時想起一年級的時光都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地位位老師給了我學習上的動力,讓我知道: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哪怕你暫時是別人心目中的笨蛋;第三位老師教會了我什么叫做感恩,教會了我在該有的年級享受該有的快樂,做這個年級對自己最有幫助的事;第四位老師讓我感受到什么叫做生活,學習的藝術,將每一件事當做藝術品去創作,你會發現你會慢慢的愛上他甚至激發你的潛力.....
感謝那些年,那些相遇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