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看到林妹妹嫁人后的生活

最早讀到《秋燈瑣憶》是在高中的語文作業上,那是一篇文言文練習題,當然只截取了兩段。我現在還記得是蔣坦與秋芙二人去西湖泛舟和兩人手談的兩段,那應該是全篇最歡愉的兩段了。當時我應該正上高三,天天寫不完的作業,永遠睡不夠,被數學折磨的死去活來,最不雅致的時候邂逅最雅致的生活,直接后果就是晚自習后回宿舍,大家談到今天的語文作業,紛紛深恨自己沒生在古代。后來讀到它的全篇,才知道原來故事的結局竟是如此,才感受到里面含有多么深的寂寞。當然是更喜歡它了,但現在每每讀此文,總會想到林妹妹,如果她有幸生于更平常一點的人家,有幸能覓得蔣坦這樣的好夫婿,也許就會是這樣的生活,也會是秋芙這樣的命運吧!

改琦畫紅樓圖真是越看越美

《秋燈瑣憶》是清人蔣坦的作品,記述了他與妻子秋芙的生活瑣事,蔣坦與秋芙是表兄妹,自小相識,暗生情愫,從小就被家人所看好,長大結為夫婦,可以說這是古代社會里最理想的一種婚姻狀態了。寫下這篇文章時應該過去近三十年啦,可蔣坦記得最開始兩家父母有為他與秋芙締結婚姻的意愿時,兩人還都很小,秋芙穿著葵綠色的衣服,而自己穿著銀紅色,兩人還是差不多的個子。我想一定是在這天,堂上的父母看到自家的傻小子隨著那團葵綠衣轉的眼神,心里起了佳兒佳婦的念頭。幾個月后,秋芙來蔣家參加鼠姑花會,想將宴席上的果脯裝在手絹里帶回家,卻被眼尖的蔣坦發現,非不讓秋芙走,結果把人家給惹哭啦,多像小時候玩惡作劇欺負自己喜歡的女孩子的小男生,以求說上點話,引起點注意。然后,兩人訂了親,也意味著在成親之前他們不可以再見面,二人在締結婚姻之前的十五年間,見面的次數十分寥寥,只有五次,還是那種我知道你在那里,但我無法看到你的見面。但蔣坦清楚地記得他們每一次的若有若無的邂逅:我看到一個美麗的女子,可等我走過聽到她的笑聲才知道是你;我在你家的廳堂里,暗暗揣度你是否在一簾之隔的內堂;在吵鬧的街頭,轟隆駛過的馬車中有人掀開了簾子,望向我,我看到了車中你的母親,在想,你是否是那位卷簾人;偶然遇你,但你卻只是驚鴻一現,又消失在我的視線里,很多年以后我還記得,你那一天站在一株蜜梅樹下,美麗的如同一個仙子。

女子無才便是德,往往是對正妻而言的。李漁更是把正妻比作一塊只需要出產糧食的土地,其他與出產糧食無關的游觀之物盡可以除去。意思也就是,正房妻子只是用來繁衍下一代的工具,除此之外的才華是不需要的。但秋芙不同,她有的是病弱的身體與天生的慧根與靈性,這兩者都是不符合對一正妻的要求,她是入詩入畫的那一種。蔣坦寫秋芙,寫的很靜,好像是一部默片,一幀幀畫面都是一幅寫意的美人圖,但并不因為這靜而顯得呆板,而是顯得如夢似幻。秋芙身穿丈夫為她畫的梅花衣,迎風站立在曲欄上,如同一朵最楚楚有致的綠萼,似乎要羽化作蝶,消散在軟醉的東風里;懶洋洋的午后,閨閣中的美麗女子在輕輕搗碎綠色的葵葉,用它染出最靜雅別致的紙箋,也許有那么一兩滴不聽話,飛上她嫣紅的臉頰;陽光猶如金色紗衣覆籠的黃昏花園,在水池邊逗弄魚兒的秋芙,發簪從鬢邊滑落,跌沉入水,快速而沉默,水面只有顫顫巍巍飄蕩的簪上素馨,以及一個無奈相望的身影;而當她在桃花凋落,飄零滿地時,砌殘紅作詩句的城墻,無奈完結時分,春風又起,吹散一地。此時,獨立于漫天花雨中,惘然而惆悵的她,也許打動了林語堂先生,將她作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兩個女性之一;這種安靜后面是更深刻的平靜,沒有任何撕心裂肺呼天搶地的戲碼,甚至連最哀傷的時刻都忽略,全篇都好像只是會意的微笑與超脫的憂傷,歲月就如同洇染在朵云軒紙上的那抹月光,就那樣無言的浸潤一層層纖維。

蔣坦寫的很寂寞,是那種失去知己,處于懷念之中的寂寞,在一個的孤寂中懷念兩個人最美好的時光:兩人寫芭蕉詩互嘲:也許芭蕉夜雨驚擾了男主人寧靜的心緒,寫詩發一下牢騷怨一怨芭蕉,反忘了當初是哪個心心念念要種芭蕉。所以被妻子贈詩:“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天氣悶熱,秋芙攜小鬟泛舟于西湖上,蔣坦剛剛回家,就循著妻子用瓜皮做的記號找到她(一直不知道怎么用瓜皮作記號)。兩人就在十里荷塘的清香卓然里泛舟撫琴。前往雅致不俗的尼姑庵里品評清茶。兩人對弈,秋芙輸紅了眼,效仿唐明皇楊貴妃舊事,把貍貓放到棋盤上攪亂棋局。這個時候的他們是被任何時代的夫妻所羨慕的。

秋芙誠然是個太美好的女子,她的美、聰慧、才情甚至病弱,都讓紅塵中的男男女女都心生憐惜與愛慕。但她卻并不孤高狷介,有著女性的嫵媚和嬌俏,雖然歆慕佛法,但柴米油鹽的大小瑣事也處理的齊齊整整。對生病丈夫無微不至的照顧,拿自己的玉釧為丈夫換酒喝,可見對丈夫的深厚情誼。但這種美好關系的建立也不是靠一己之力可成的,蔣坦也是個難得的,像秋芙這樣好女子也許有很多,未必及她的聰慧美麗但卻有她的溫柔慧解,但像蔣坦這樣深情體貼,對妻子尊重珍惜的男子卻真真可遇不可求。他像寶玉,但又多了一些專情與從容。讓我感動的是那些一筆帶過漫不經心的細節,秋芙深夜口渴,小丫鬟們都睡熟啦,蔣親自下去為她溫熱茶湯。兩人泛舟湖上時,他及時為撫琴的妻子披上衣服。妻子生病,他卻不得不不出遠門,在遠行的的孤舟上感覺到天地的茫茫與郁郁,在深宵的的夢里回到她的身邊。妻子回娘家,他深感的思念與寂寞。對妻子的才華,他滿心的贊賞,沒有因嫉妒而生的刻意的不屑,而是更加幫她學習完善。這些作者并沒有刻意去寫的東西,讓人愈發感動。在那樣一個大環境之下,能做到這樣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就算在今日,如蔣坦者能有幾人?

但這美好的光景也是短暫的,秋芙也像林妹妹一樣有肺病,后來又因照料生病的蔣坦身體更加病弱,而像他們這種的性格也不善治理家產,又慷慨好客,家境也愈來愈糟糕,秋芙早早就一縷香魂飄散。但《秋燈瑣憶》中并未有提及秋芙的死,也許他一直沒有接受秋芙的死亡,不愿承認與她已永遠別離,也許他想象秋芙只是比他先一步到二人決定老了之后前往的寺廟里修行去了吧。而蔣坦也在之后的歲月里全心禮佛,就好像寶玉對妹妹說的:“你死了,我就做和尚去。"他并沒有過很久這種寂寞的日子,他在42歲的時候也走了,是因為兵禍而餓死的。

我當然知道在紅樓的世界里找不到如同蔣坦一般的好男子,所以林妹妹終究不會被塵俗的浮孟浪子玷污了去。可我多希望像林妹妹與秋芙這樣的好女兒能在這紛紛繁繁的世間,能有一個如清泉一樣懷抱,溫暖而潔凈,安穩又幸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