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課作業1. 三本書讀書心得

我購買行動課的原因是焦慮。

公司突然取消了項目,我被動的離職了。

因為自己創業的小項目失敗,今年年初時只身一人來到南方找工作,雖然波折,但還好工作很快找到。創業失敗后身上還有一些債務背著,不算很多,但自己收入也不高,估算了一下除去自己必須的花銷(如吃飯租房等),大概半年多可以將債務清掉。

現在時間剛好半年,信用卡中的債務還了七七八八,但還有一些。欠一位朋友的要還的錢還沒有攢夠。半年來,感覺自己好不容易慢慢穩定了下來,工作也好,生活也好。但同時也知道,自己慢慢懈怠了下來,沒有了年初剛離家時那種神經緊繃的緊張感。

然后突然工作沒了,我如同夢中驚醒。又開始慌亂的海投簡歷,找工作。

問題是,自己已經不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了,再有幾個月,三十就要過半了。可我還不知道自己的事業在哪里,生活在哪里,家在哪里……

慌亂、茫然、焦慮、窒息、絕望。各種負面情緒一瞬如決堤般涌來將我淹沒。同時這次找工作完全沒有了之前的幸運,海投的簡歷只有一個面試通知,去面試之后也再沒有回應。不知不覺離職馬上就要滿一個月了。

前一刻我還在思考著iGEM的眾多合成生物學課題中,有哪些可以直接或較快的轉化成實際應用為公司帶來利潤,后一刻就發現自己又掙扎在生存線上了。仿佛半年來我只是做了一個短暫的美夢,讓人哭笑不得。

在找工作的這些天里,我開始深刻的問我自己:我的人生哪里出錯了?

回憶過往種種,太多悔恨。放縱的大學生活,毫無規劃的職業經歷,心血來潮的創業沖動,失之交臂的心愛姑娘。只徒增唏噓與心中郁悶。

這時報名的行動課開講了。我才發現在這慌亂焦慮的日子里我幾乎把這事給忘掉了。補聽了第一講,買了要求的三本書,加了微信群。書下單第二天就收到了。

那個下午,我撕開書的封膜,盯著封面怔怔楞了好久,心亂如麻,無意讀書。腦子里只回響著一個問題:“我現在應該怎么辦?”屋子里來回踱步,無果。躺在床上想休息不久又坐了起來,睡不著。打開手機,看了幾篇文章,放下手機,已經想不起來內容。

“我該怎么辦?”
“我現在的問題是什么?”
“接下來應該怎么做?”
“如何能讓我的人生充滿希望?”

在屋里轉來轉去后,不知不覺我又坐在了桌子前,順手拿起了一本書。

在我想快速大概的理解一個概念時(或接收信息時),我更偏愛圖片。圖片,或圖像的“帶寬”比文字和聲音要高,甚至可以高至一個數量級。單位時間內,大腦可以接受更多的信息量。

比如我在看一篇生物方面的論文時,遇到個陌生的概念“轉座子”,然后查維基百科,如果詞條中有配圖,我會先看配圖。如果看配圖可以為這個概念描繪一個輪廓(profile),我不會再去讀文字。直接回到論文中繼續閱讀。文字雖然精確,但太慢斯條理了。

而我在那個下午,完全沒有心情和余裕一個字一個字的讀什么東西。我翻開書就找圖。

第一頁就是一張大圖。圖非常直觀,一眼掃過就知道這本書講的是什么。嗯,用力要在一個點上。目標要拆解為容易實現的小目標。完成比完美重要,天啊,這個坑我跳進去多少次了。

“但是,我現在到底應該怎么辦?”

煩亂的心情稍微平復了一些,我集中了更多的注意力,開始搜索擺在我面前的這三本書。重點輸入的信息是標題、配圖以及劃出的文字。

大部分內容對現在的我都毫無幫助。然后,不經意我看到了一句話“只做一件事”

“嗯?只做一件事就可以?”
“只做一件事就能解決我現在的問題?”
“不是吧?但如果真的可以,那件事是什么?”
“你必須自己找到它。鬼來,我哪知道它是什么!”

我回頭看看書名:《The ONE Thing》。一件事,一件事,只有一件事。一件事就能讓我的命運轉變。那到底是什么?

我把《The ONE Thing》這本書讀得細了不少,但并沒有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現在我的問題是:如果只需要做到一件事就能扭轉我的命運,那它是什么?

“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那么,現在,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到這件最重要的事。

“現在對我最重要的事是,找到什么是對自己最重要的,ONE,一,一件,只有一件事。”
“真的只憑一件事,就可以改變我的命運么?”
“如果真的只有一件事是對自己最重要的話,那它是什么?”

我在屋里來回踱步,走走停停,坐立不安。剩下的書和內容我沒有心思再讀。

我想了好幾天,期間斷斷續續,伴隨無盡的焦慮心情。然后慢慢的浮現出來一個結論。一個非常明擺著的,讓我啞然失笑的結論。然后為了實現這個最重要的事,我也繼續有了些思路。現在我把它們簡單的寫下來:(唔,抱歉莫名其妙的寫了一堆不著邊際的前言一樣的東西,不過我自己倒是寫的還挺開心的….. >_<)

這個結論非常的簡樸: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賺錢。

用最快的速度賺到最多的錢。

現在讓我焦慮的所有問題,通通可以指向一個根源:我沒有足夠的財富。過去人生中失敗的種種,也都指向同一個根源:我沒有正視賺錢的重要性,沒有以賺錢為目標。

我沒有以賺更多錢為目標,所以工作中不思精進,導致現在收入有限。
我沒有以賺更多錢為目標,創業只是為了虛幻的自我滿足感,其失敗也就不足為奇。
我沒有以賺更多錢為目標,喜歡的女孩子在我身上看不到我們的未來,最終將她從我身邊推開。

如果我有足夠的財富,我人生面臨的所有問題和危機都會迎刃而解。

如果我有足夠多的錢:我不必再為工作疲于奔命,心力交瘁。
如果我有足夠多的錢:我不會再為自己無法圓的名校夢而一直抱憾。
如果我有足夠多的錢:我不必再焦慮難以找到優秀的另一半。(如果說年輕和財富是吸引伴侶的唯二因素的話,當自己年輕不再時,唯有擁有財富才能吸引到優秀的伴侶。此外財富和智慧是一體兩面的,財富的背后是智慧,是認知,是腦力水平。智慧是因,財富是果。)
如果我有足夠多的錢:我將不用再擔心父母的養老與醫療,不必擔心無法給后代更好的條件,不必感嘆房價過高、通貨膨脹物價過貴。

是的,在浪費了我生命中如此多寶貴的時間后,我才終于驚覺,在之前我所過的人生中沒有哪怕一絲一毫的時刻自己深刻認識到賺錢的重要性。而要賺錢,賺很多很多錢這個道理,很多人在很早的時候就深刻的認識到了。

這是我與他們根本性的差距,導致了各自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

我想我找到了那件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但接下來的問題將更為艱難,如何才能最快的賺到最多的錢?即如何能讓我賺錢的速度最快?我嘗試進行一下推演。

先把賺錢的路徑分為兩大類:主動收入與被動收入。

主動收入指出售自己的時間換取的收入。主動收入的特征:

1)一旦停止出售自己的時間,收入也即停止。
2)收入的增長是線性的。
3)收入的上限,即天花板很低。

不去上班老板是不用給你開工資的。哪怕是兼職,不干活也是沒收入的。
最為關鍵的是,主動收入的增長是線性的。在某一個特定的行業里,比如生物發酵行業,從低層員工到中層員工,再到高層員工,無論是走技術路線還是管理路線,收入的增加都很有限:低層4~6k/月,中層8-12k/月,高層?15k/月(這是數字只是為了方便比例,不是實際的收入)。從高層員工進入公司中樞,如CEO,或股東的位子對于大多人來說是不可能的。職業生涯一般會止于高層員工這個等級。而且這個職業進升之路同時需要相對長的時間,從最基礎員工到最高層,5年已經很快了。

簡而言之,主動收入讓財富增加的速度非常慢,它的賺錢速度很低。

然后看被動收入。被動收入的定義是你不必出售自己的時間則可以獲取收入。這意味著,你之前花時間打造了某種東西,這個東西一旦被建成,它會持續源源不斷的為你帶來收益。

比如寫了一本暢銷書,
比如用代碼寫出了能解決某個具體問題的軟件,
比如創建了一家持續盈利的公司。

這本質上是將自己的時間(花時間打造的賺錢系統)重復出售。把自己的時間賣出更多份。使用的人越多,每個人使用的次數越多,這個系統為你帶來的收益越多。

如果要將賺錢的速度最大化,這個賺錢系統就要被最多的人最廣泛的最高頻次的使用(被出售)。書的受眾越廣泛越好。軟件能被更多的人更高頻次的使用越好,如微信。如果建立一家公司,公司所出售的東西也遵循同樣的原則。

然后是被動收入的最后一塊拼圖:投資。

投資并不是簡單的用錢生錢。我理解的投資,是找到具有成長性的事物,用自己的資金作為其成長的助力,然后從其未來成長的結果中收獲回報。

如果想通過投資以最快的速度賺錢,就要找到那個成長速度最快的事物。

通過被動收入來賺錢的速度,出售時間的方法中是取決于自己時間在單位時間內被售出的次數,以及售出的單價。投資的方法中是取決于投資金額的大小,和投資的事物的成長速度。被動收入的賺錢速度有可能是指數級的(即符合復利模式)。

那么對于我自己的情況來說,我如何做才能以最大的速度賺到錢呢?

必須做到能夠有被動收入。要么打造一個可以賺錢的系統,要么進行投資。最關鍵的是,打造被動收入是個漫長的過程,在此之前,必須不斷的出售自己時間來保證當下的生存。

因此對現在的我來說,目前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工作。繞了一圈,看起來似乎結論沒有改變。還是一樣找工作呀。但其實不然。我的結論已經與原來完全不同了。

我已經放棄了將目標放在職業發展上了。現在我的新目標是:在不得不出賣時間換取生存的當下,把我所有可用的注意力用來發展獲得被動收入的能力。

是的,我現在不需要再糾結是否轉行,是否要跨界,是否要進修,找工作要去哪個城市,甚至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再糾結工作收入的多少。因為從現在開始,我生活的目標,已經不在這些之上了。對于下一份工作的要求,只是收入能維持最低生活,能盡可能少的占用我的注意力,其它的條件都不是最重要的了。

實現被動收入仍然有多條路徑可選,我必須從中選擇一個。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不是么。一次只做一件事。

我也想出書,我也想寫代碼,我還想再創業試試,我又想投資。

但我只能選一個。我必須只選一個。將自己的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全部注意力,都用在突破一個目標上。

這一次得出結論,并沒有花費我太多的時間。我將會做投資。

投資就是要預測未來。我要把自己的全部可用注意力,花在一件事上:找出某個或某幾個成長速度最快的事物。然后只要拿出盡可能多的資金(注意不是加杠桿,而是除了維持最低生活之外的收入)放在其身上就可以了。剩下的就耐心的等待而已。

整個思路和推演如下:

“我現在該怎么辦?”
“即使是現在這樣絕望的狀況,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也只有一件而已。”
“什么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
“找到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是最重要的事。”
“最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以最快的速度賺錢。”
“獲取能夠有被動收入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但在此之前(這個時間會相當長),只能通過主動收入維持生存。”
“被動收入能力中只選擇一項來習得,我選擇的是進行投資。”
“眼下的事先要保證生存,要找到工作獲得主動收入,但這只是過程不是目的,工作只能帶給我目前的生存保障,但無法讓我擁有被動收入,無法讓我以最快的速度賺錢,無法讓我得到財富自由。”
“降低對工作的各項要求,因為我不再指望通過工作來盡快的賺到足夠多的錢了。”
“所有可用的注意力都用在提高預測未來的能力上,以提高投資的成功率和回報率”

寫到這里,我要做的事情就變得清晰起來了。回頭一看,我的整個思考其實只用到了書中的一個辦法:只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

但這已經相當足夠了,不是么?哪怕只有一個概念,一個辦法,一個工具,我想我確實是把它用起來了。

這三本書中相信還有很多我可以繼續用上的概念和方法,但我已經知道了,最重要的是哪怕只有一個概念也好,要能對自己的行為產生確實的影響。最重要的不是看了,懂了多少東西。而是哪些東西能成為你的一部分,成為你大腦思考邏輯一部分,只有這樣,你才算是進步了一點點,自我升級了一點點。

未來,我一定會回頭再讀這三本書,從中再尋找那時的我迫切需要的東西。但現在,最重要的是要繼續使用“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這個工具,來解決當下的我的問題。

首先,海投簡歷,改變選擇工作的標準,盡快獲取收入,改變自己焦慮的狀態。

我要切實地邁出自己人生與以前不同的一步,為了達到那個最重要的目標。

祝我好運吧,謝謝。

(P.S:我好像并沒有使用明月老師推薦的快速閱讀法,也沒有嚴格的把三本書都讀完。但是,完成比完美重要,而且是重要的多。所以,雖然沒有完成全部的要求,我仍然寫出這篇讀書心得,即使它是不完美的,甚至是殘缺的,但起碼算是“完成了”,不是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