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窮忙族”到“精要人生,鬼知道發生了什么?

今天分享書籍《精要主義》

本書作者格雷戈 ·麥吉沃恩,被譽為”21世紀的史蒂芬 ·柯維“,是精要主義的提出者、倡導者和領導者。服務的客戶包括APPle、Google、Facebook、Twitter、Pixer、Adobe等多家世界頂尖公司。

《精要主義》本書告訴我們,如何去過一種真正屬于你的生活,給你指明一條路,一些系統的方法,弄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如何做好對的事情,怎么達到個人貢獻峰值。

今天從三個方面聊:

why,為什么提倡精要主義

what,什么是精要主義,有什么樣的標準

how:,怎樣才能做到精要主義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首先來看看,為什么要提倡精要主義?

先來看看這幾個問題:

面臨選擇,你知曉其它選項嗎?

你總是加班加點,卻無暇顧及家庭?

你忙得焦頭爛額,老板卻始終不滿意?

你迎合客戶,客戶卻總是否認你的方案?

你總是攬下完成不了的工作?

總是不假思索地答應別人的請求?

你有這些感受嗎:

你是否曾感到心力交瘁?

你是否曾感到勞累過度卻沒有發揮所能?

你是否曾覺得自己只擅長做瑣碎小事?

你是否曾感到自己忙忙碌碌卻效率低下?

你否覺得自己一直在奔忙,卻總是到不了任何地方?

如果你對上述任何一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就需要借助精要的力量。

精要主義的核心就是幫你過濾噪聲,直抵精要。做更少,但更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那什么是精要主義呢,有什么樣的標準?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說:”沒有比高效率做無用功更無用的事了。精要主義的本質在于排除最重要事務以外的一切,因為我們正在努力完成的事情中有太多根本不應該做的。精要是一種自律、系統的方法,斬除一切障礙和冗余,輕松地做那些最重要的事,達到個人貢獻峰值。

精要主義是一種思維方式,它負責清除你大腦當中那些根深蒂固的想法。用更正確的方式思考:“我選擇做”“重要的只是少數”“怎樣權衡取舍”。

要讓大腦植入這些正確思維方式,我們就得認清,什么阻礙了我們正確思考。

001 ?習得性無助與選擇能力缺失

人們的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選擇。小到吃什么、穿什么,大到干什么工作,和什么樣的人生活。人們常常把選擇當作是一種事物,但選擇是個行為動作。它不是我們擁有的東西,而是我們做出的行動。

作者在英格蘭法學院學習,那在很多人眼中幾乎是完美的選擇,一旦學成,可以當律師,寫法學著作,教授法律課程或進行法律咨詢工作。一個偶然的機會,受到一個教育集團總裁的邀請,作者開始思考,如果一生只能作一件事情,你會做什么?

在思考中作者明白,自己原來一直放棄了選擇權,沒有考慮其它學校就直接選擇了法學院。幾個星期以后,正式從法學院退學,離開英格蘭前往美國開始了作家和老師的職業生涯。

通過這件事,作者認識到,一旦我們放棄自己的選擇能力,別的力量或者別的人就會插手替我們作出選擇。

而關于如何選擇及為何忘記了選擇的功能,來自馬丁·塞利格曼和史帝夫·梅爾,通過對德國牧羊犬進行實驗發現了一種現象,后來被稱為“習得性無助”。

忽略了選擇的能力,等于選擇了無助。精要主義則高度重視選擇能力,并將稱之為戰無不勝的力量。一旦將自己的選擇權拱手相讓,你相當于賦予他人代替自己作出選擇。

002 甄別:次要的與重要的


在前段時間,小灶群里有個話題,你報過多少課程,效果如何?

結果才發現,90%的人都多多少少報了三門以上的線上、線下課程,有些甚至高達十幾門,有小伙伴甚至說報了課程有些完全沒看。

學得越多,我們就掌握越多么?我們越努力,就越有收獲么?不一定。“更少,但更好”可以。

你一定聽過”帕累托原理“,它指出世界上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80%的成果由20%的努力產生的。我們通過甄別出那重要的20%,解決問題當中的關鍵部分就能極大地提高我們的生產力。

約翰·麥克斯韋爾曾說:‘幾乎一切事情的次要性再怎么高估都不夠”。這說明了我們生活的世界中幾乎一切都是無價值的。精要主義會花費時間探索自己的所有選項,然后甄別出那重要的20%,以便花更少的時間,卻能夠做到更好。

003 取舍,我想要的是什么

得到訂閱專欄吳軍老師曾說過自己的故事,2014年年底他離Googel,很多人問,Google付給你那么多錢,待遇那么好,工作又靈活 ,為什么要辭職呢?吳軍老師則回:Google的工作占去我太多時間。

在吳軍老師看來,時間是比錢來得更重要,為了獲得更多時間,就應該辭去高薪的工作。

在現實中,接受任何一個機會都需要你舍棄其他機會。

人們總說,魚和熊掌不能兼得,非精要主義會說,我要是二者都想要呢?精要主義者提出了一個尖銳卻能使人脫離困境的問題:”我要的是什么?“

商業巨著《從優秀到卓越》作者吉姆·柯林斯曾得到過彼得·德魯克的忠告:你要么創立一家偉大的公司,要么創造偉大的思想,但是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吉姆選擇了創造思想。取舍會給人帶來痛苦,但卻代表著一個意義重大的機會。通過強迫自己權衡兩者并戰略性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就能極大地增加實現自己目標的機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上面從選擇、甄別、取舍三個思維層面展示了非精要主義與精要主義者的不同。

那么精要主義怎么養成呢?分三步走:

001 探索,找出其它選項

與非精要主義者相比,精要主義者會探索更多的選項。精要主義者在少數重要的想法和事情上集中精力”大干“一場 ,他們最開始時探索更多的選項,確保作出的選擇是正確的。

精要主義留出思考空間,通過觀察和傾聽,享受和娛樂的心態,聰明地讓自己該睡就睡,在需要作出選擇時自律地運用嚴格的選擇標準。

領英首席執行官杰夫·韋納奉為提升工作效率的黃金法則是,每天從自己的工作日程表中留出兩小時的空白 ,什么工作都不安排。用來專注于思考。

精要主義是出色的觀察家和優秀的聽眾,他們過濾掉那些不能真正抓住他注意力信息。他們會特別留意話外之音,領悟言外之意。通過實地探索,認清問題的本質,捕捉到不正常、不尋常的細節。精要主義者往往在游戲中完成了這些。正如哥倫布玩的時候發現了地球是圓的。牛頓在放松自己大腦時看到 了蘋果,并突然發現了地心引力。沃森與克里克在玩DNA分子模型時,發現了雙螺旋模型……

Twiteer公司的一位領導說:”如果答案不是一個確定的YES,那么就應該是一個肯定的NO。在接受選擇方面,精要主義只接受前10% 的機會,并按照這個原則制定既有選擇性而有明確的標準,提供一系列的工具,用以辨別真正重要的事情,并過濾掉那些不重要的。他們往往放棄“不錯”,而去等待那個能熱情十足地說出“YES”的機會。

002 排除,排除不重要的事

通過探索,得出了更多的選項,并作出分類。但只是確定哪些行為和努力不可能帶來個人貢獻峰值 。你還得學會如何排除那些不重要的,這樣你才能為重要的事情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告訴我們一系列排除的方法,從設立精要目標,拒絕不重要的事,忽略沉沒成本,刪除冗余,為自己設定邊界。

在職業、團隊當中,從公司到每個成員如果都有明確的目標,并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能讓團隊的動力增長,蓄勢待發。

首先需要明確精要目標。而此精要目標既鼓舞人心又明確 具體,既充滿意義又容易衡量。

在關注當下重要之事時,彼得·德魯克深信“因為說不,所以高效”。勇敢、優雅地說不,不在于對所有要求都全盤拒絕,而在于拒絕不重要的事情,以便應承真正重要的事情。

北大經濟學教授薜兆豐分享過一個關于沉沒成本的話題,比如說去看電影,我們坐在電影院里面15分鐘,20分鐘,就知道這部電影好不好看。其實電影票已經買了,錢已經付了,如果這部電影不好看的話,最合適的做法是當場離開。因為買電影票的錢已經沉沒了,不再是成本了。

你是否在無意義的事情有上投入時間和努力?是否在無望的投資上越砸越多?而不是及時抽身?精要主義面對錯誤勇于承認并脫身抽離,忽略已經沉沒的成本。在進行淘汰時,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沒有它,我愿意花多多少錢買它?”

拒絕說不、忽略沉沒成本、刪除冗余、設立邊界提供了我們淘汰掉非精要之事的方法,讓我們贏得時間去做真正重要的事。

003 執行,節省時間創造更輕松的方法

在完成工作任務 ,或者是安排一個生日聚會,我們往往總覺得執行路上充滿各種困難和阻力,我們每次都硬著頭皮完成。精要主義則通過淘汰無意義的事把時間省下來創造一種方法,用來掃除障礙,讓任務執行起來更加輕松自如。

要素一:緩沖

在工作和生活中留一個緩沖,減少必要任務的阻力。比如預留足夠的時間,做充足的準備。對事情作完善的準備,必要時作最壞的打算,預估各種可能。在任務安排時對預估時間多預留50%,對具體的任務設定情景規劃 ,設定關鍵性問題,以應對意外事件。

要素二:掃除障礙

精要主義者不關注需要增加哪些精力和資源,而是關注哪些限制和障礙需要連根拔起。通過弄清核心目標,鎖定障礙,通過認清完成任務的道路上有哪些障礙?是什么阻礙我完成任務 。然后逐一掃除。

作者在讀研究生時,妻子疲于照顧年幼的小孩,被小孩的種種要求折磨得精疲力竭。作者通過分析,發現制約妻子為孩子成長作出最大貢獻的主要障礙在于,她沒有時間計劃、思考、鍛煉 。于是,作者放棄了課外活動,晚上待在家里。還找了人,一周照看孩子幾個小時。這樣,當和孩子在一起時,大人能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做的更少,效果反而更好。

要素三:專注,當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非精要主義總是念念不忘過去的成功或失敗,并沉浸在未來的挑戰 和機遇里,因此錯過了當下和此刻。

精要主義則聚焦于當下,專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懷---不在昨天,也不在明天 ,而是在當下。想清楚當下最重要的是什么,不關注未來,專注于當下最重要的事情。

一個曾和禪師修行的年輕人結婚后發現自己要工作、要照顧妻子情緒、要給小孩兒換尿布、自己修煉的時間變少了,然后他試著把修煉正念運用在生活中,意識到陪妻子、小孩兒也是自己的時間。沒有所謂你的時間、我的時間。陪孩子的時候老想著工作還沒做完,并不能幫你解決孩子和工作的問題,反而更痛苦和焦慮,所以陪孩子的時候就專注于陪孩子,工作的時候好好工作,時刻保持正念,讓自己的念頭專注于當下的事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總結

精要主義是一種思維方式,通過正確的思考方式,用系統的方法用在重要事情上。我們通過建立“我選擇做”“重要的只是少數。”“怎樣權衡取舍”,從探索更多的選項、排除不重要的事,讓執行更加輕松自如。

精要的人生,是一種了無遺憾的生活。你愿意選擇去過有目的、有意義的生活,還是愿意帶著遺憾的痛楚回顧人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