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25日,是我們全權接手學生的第一天。
昨夜的一場大雨沖刷了連日的悶熱,也打斷了晨間運動的節奏,對于連日趕路與無縫對接工作的隊員們來說,這似乎是一件好事,短暫的緩沖讓大家積蓄了更多的能量。早早吃完早餐,所有人來到辦公室,有課的老師們仔細備課,反復練習,期待著正式的上課。
這里的孩子大多10-13歲,來自漢族和蒙族兩個民族,按年紀分成三年級,四年級和五年級。就像我們想象中的一樣,他們天然,率性,直接又真誠的表達著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向我們徹底敞開心門,我們感受著他們的童言無忌和喜怒哀樂,回到童年。
一天下來,我們看到了孩子們的真誠、聰明與機敏,也看到了很多問題,我們想到了六個關鍵詞。
第一,散漫。上課的時候很多同學沒有紀律感,自控能力差,會隨意說話、跑動,大聲喧嘩,有的老師一天四節課下來嗓子已經啞了,其中一半的壓力來自維持紀律。
第二 ,無禮。這些學生對于似乎沒有尊重他人的意識,當眾大聲打斷別人的講話,當眾指出對方的短處,“不喜歡和他玩因為他傻”或者隨意涂改別人的作業等等,小朋友會隨意的翻看老師的證件資料,甚至因為熟捻對老師玩笑的拳腳相向。
第三,自卑。學生們雖然對我們真誠的表達感情,但是在課堂上他們更多時候是害羞而膽小的,他們會任意大聲喧嘩,但是他們羞怯于站起來正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事實上是他們也渴望,渴望站起來說,被老師和同學關注,但是又沒有足夠的勇氣和自信,內心深處的孩子們,有很多脆弱和自卑。
第四,空洞。不知道是父輩的理念傳遞還是看世界的通道太窄了,這里的孩子們大多安于現狀,不渴望改變。學校的包老師考上了大學卻為了家庭生計與家鄉的教育事業毅然放棄回鄉教學,一教就是十幾年,他覺得現在很幸福,孩子們的父母也大多安于現狀。當我們問孩子們想不想考大學想不想去外面的世界生活的時候,很多答案都是不想,而那些渴望探索外面的人,他們不知道有什么大學可以上,更多的是不知道。面對這樣空洞沒有方向的人生,我們不知道,是保護他們的安逸,安于現狀幸福到老好,還是給他們打開更大的窗口,有了向往世界的方向好,因為產生欲望就會伴隨痛苦,但至少,我們想要給他們選擇的權利。
第五,欺凌。學校中的打架事件屢有發生,一秒鐘就是戰場,有集體言語欺凌,有放高利貸的還有偷東西的,還有高年級欺負低年級做值日等等等等,我鏡頭里記錄最多的一個小朋友A,他調皮搗蛋活潑好動,恨不得每時每刻都在搞事情,是我們每個老師最先熟悉的學生,卻在宿舍被高年級欺負,在班級坐在教室的角落,他用調皮吸引著我們每一個人,卻從未向我們告狀,幸運的是他的同班同學們和他一起找了班主任老師解決問題,也沒有選擇用打架解決問題,小A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他依然看上去無憂無慮。欺凌讓人失望,但本性的友善讓人心生力量,勇于反抗。
第六,哭泣,這是大家討論最多的問題,一天的時間里,因為打架拌嘴嚎啕大哭了兩組,因為運動受傷磕哭了兩個人,還有一個女生因為上課搞事情被老師教育而大哭。我們應該如何面對與處理這些哭泣,既不偏駁,讓他們學會成長,又照顧到每個人脆弱的內心,給與溫暖。在我們看來,他們的哭泣可能更大程度上想要吸引我們的注意與關愛,需要愛是他們發出的信號,在他們這個年紀,目前也許只會這樣表達了。
會議一直持續到10點,這六個詞像煙花一樣,層出不窮的出現在每個人的言談中,我們發現并且意識到問題,我們不斷的的問自己,我們來到這里到底要做些什么?到底要怎么樣才能更好的幫助他們?那就從每日早讀開始,從每天背三個單詞開始,從這里的世界靜悄悄開始,從教會體諒他們別人開始,從告訴他們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開始!
終于,經過了激烈的討論與沉默,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窗外的夜空深邃,澄清明靜的月亮掩映在云間,一如我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