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志強: 何來“尚力”為根據的《老人與海》?

原文出處: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MzUxNzg1Ng==&mid=100000218&idx=1&sn=f75c41c207c116fe4808c86c03aeaa2d&chksm=6b8837155cffbe0300148c5eecee712a6535c7ff107ad4dd499987cac364106a725871294cce&mpshare=1&scene=23&srcid=0328Hk5gDc5MSLfLvRtoAPhu#rd

引原文一句?“尚力”是西方文化最基本、最突出的特征,西方文化其實就是一種“尚力”文化。所以,美國思想家丹尼爾·貝爾在《資本主義文化矛盾》一書中用“尚力”一詞概括西方文化精神。

————這么重要的立論根據,作者只提供一個書名,四百多頁的書,叫讀者自己翻去?怎么著也要注明章節和頁碼吧?或者要引一兩句吧?就這么一筆帶過不妥。

再者,看本書作者,他是站在分析西方資本主義現實矛盾的角度去回溯其得以發生的“文化根基”的,所以,如果要把資本主義建立在“尚力”為基礎上的文化根基作為解釋《老人與海》主人公的根據,那就差了一個中介環節,即?老人的行為所體現出來的精神就是資本主義精神。沒有對這個環節的證明,而只用“尚力”做根據去解釋課文是欠妥的。推導一下:

大前提: 資本主義文化基礎是尚力。
小前提:老人尚力。
結? 論:老人是資本主義文化的代表。

就會發現,結論應該落在哪是很清楚的。但是,全文的結論,卻仍舊落在與大自然斗爭中人的永不言敗的精神上去了。那么,作者就要提供證明?與大自然斗爭中人的永不言敗的精神就是資本主義文化精神。只有這樣,理論才閉合,不然,拿“尚力”做根據,作者得出的結論是歪的。

而,如果按作者文章得出的結論,即,在“與大自然作斗爭中”人的永不言敗去反推,是得不出“尚力”這個前提的。因為“永不言敗”的資本主義文化的根基是科學與技術。那么,就會發現,作者文章的結論與文章立論根據的沖突,又要證明“永不言敗”“尚力”“科學與技術”三者的關系。

所以,作者文中要建立起那個“中介環節”,即,老人的行為所體現出來的精神就是資本主義精神——是很重要的。然而,作者卻沒有這么做,他把“尚力”直接拿來做根據,得出了與經過推論所得出的結論完全不一致的結論(見三段論)。這個錯誤結論的根本原因,就是少了中介環節。但是,如果文中加上這個中介環節后,所得出結論,即,老人代表資本主義精神——又不是他想要的結論。他想要的結論是:人與大自然抗爭永不言敗。所以,這篇文章是從提供理論根據出發,卻不按推理規則推演,進而導致文章結論與必然結論不符。

可見,語文教師的思維,因為受到了文章傳統的價值(老人與大自然作斗爭,永不言敗)的束縛,即便從學科之外引進新的根據與看法,也照舊要回落到傳統窠臼中。即便結論先行,其推理過程最終也要返回到結論,但是,作者連這點也沒有做到,從而使文章的論證推理的思維過程成了擺設。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1.關鍵詞:談戀愛 從功利角度來說,大學時談戀愛是否浪費時間? 答:從功利的角度上看,大學期間談戀愛反而是提升了時...
    孟享專欄閱讀 1,015評論 0 0
  • 你的氣質里有你走過的路,看過的書,見過的人。生命中每一次悲喜,每一寸焦慮,每一回感動都深埋在心底,最后化為一縷香氣...
    做自己的Shero閱讀 294評論 0 0
  • 某一個南方初冬的早晨。前一天剛下了整天的雨,今天屋外也沒有放晴,云彩一如心情是中性灰的顏色。 我穿著寬大的毛衣坐在...
    紅線芊芊閱讀 42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