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隨風
蘇軾-蘇東坡的才情和人格使你不知不覺沉迷于他,那個北宋文壇接替歐陽修后的領袖人物,他渾圓立體的人格魅力至今影響著世人,他的大量流傳的詩文和他為后人樹立的文人精神的標桿-成為什么樣的人才值得敬佩和不朽,影響國風影響人格。 你也許會說歷史的長河中不止流淌著蘇軾的名字但是集文學,史學,哲學,美學也是藝術學于一身那就是蘇軾-東坡居士,以及他驚濤駭浪的一生。
他似乎是一個你們身邊的普通人那么的接地氣但當你拿尋常眼睛看他時他又是那么的高不可攀,就是這樣一個酒醉后喜歡擺弄墨寶有著真性情的人,真性情也決定了他坎坷的一生。
豪邁凄涼耳熟能詳的詩[江城子],是他悼念他的亡妻的也是十年后他夢到了發妻后寫得,好一句“縱使相逢應不識”聽過蔣勛老師分析,這句說的是他該以何種面目去見自己的亡妻?年少剛熟識亡妻的他還是現在的他還是將來的他?到去見她的一天會被認出來嗎?“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么樸實無華的語言卻道出了真情真景。
還有寫給兄弟蘇轍的詩,至今還在傳唱的[水調歌頭], 蘇軾創作于公元1067年中秋節因五年還不能和弟弟蘇轍相聚所以蘇軾喝酒后感慨寫下了這千古絕唱,沒有哪首寫中秋的詩可以和這首相提并論,不僅是寫了兄弟之情也是融入了現實生活中的不得意先逃避但是又拉回到現實, 至今膾炙人口。
北宋詩風有別于大唐的豪邁,卻營造了令人沉思卻又較之唐代成熟的風格, 其實這也是唐朝和宋朝的區別, 唐朝任用武將宋朝吸取了盛世大唐的滅亡而多任用文人,比之于唐朝的華麗宋朝很清雅,柔是柔了點但是文壇上也是百家齊放,比唐朝有過之而不及。
喜歡蘇軾源于他的真性情,那種年少的輕狂,成年后的棱角下的不妥協但是也因此影響了他的仕途雖然他有他資本, 年少時一舉拿下科舉史上的最高分但陰差陽錯第二名,歐陽修卻一個勁說他是宰相之料,其實現在的高考命題比那時真的是和諧多了, 沒有特別尖銳的題目也不需要生個小爐子考他個3天3夜。
蘇軾的道德力量:他有強大的道德魅力,他以他的赤子之心廣交天下朋友, 我們現在一直說圈子不對不必強融但是蘇軾以他詼諧的幽默身邊聚攏這一幫仰慕者一幫子弟,以他的人格魅力最終沒有一個背叛他的, 他可以說是全身心熱愛世界,世界同樣回報他,他不主張人活得太精明轉而變得不可愛,他活得瀟灑,年輕的時候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瀟灑就是別人的恨, 妄自尊大,愚弄朝廷罪名。 一個文人能遭那么多的恨說明他真的不容小覷。晚年被貶到嶺南,寫詩說荔枝太好吃了,又被貶官到海南島,自己的樂觀會是別人眼中的恨。
本來三蘇之一的他父親給他起名字蘇軾就是希望他像車上的軾一樣不要太鋒芒畢露只要偶爾出一下頭風頭,但是他卻是沉不住氣的性子,他真正的收斂和超脫是直到他經歷了生死才有所感悟,隨即他的詩也從豪邁瀟灑到沉穩收斂。
不經感嘆一個民族怎么會小家子氣到容忍不下這么簡單的樂觀,為何不能更開闊點去欣賞這種文人的真性情和氣節?!
身心的解脫和升華:烏臺獄案他被貶官到黃州,本來這次的文字獄會終結他輝煌的一生, 使之停留在43歲但是很多志士弟弟蘇轍,王安石弟弟王安禮,老師歐陽修等開始營救他,老太后也為他掉淚說情, 甚至政治對頭王安石上書神宗“安有圣世而殺才士乎?”從而躲過一劫從輕發落。
神宗元豐二年, 烏臺詩獄, 就像今天的司法院審查他,關押他的門外有柏樹樹上有烏鴉,所以叫烏臺。他寫得詩被懷揣歹意之人陷害而得罪了皇帝被關押和審查,也是類似的文字獄,他因此寫了絕命詩給自己的兄弟蘇轍, 首句圣主如天萬物春,拍了下皇帝的馬屁,因為他考慮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親人卑微的活著因為他不能連累家里那么多口人,所以有了開頭的一句。其實估計他本意是不愿意但不得不屈尊。
最初借宿定慧院寺廟中寫了詩寂寞沙洲冷,是在連那塊東坡地還沒有的時候,詩里有一種寂寞和孤獨, 缺月掛疏桐 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來往,幽人就是他自己,一個人睡不著覺, 飄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心里有悲恨,無人知道很難受。
條件極其的艱苦幸虧朋友的幫襯把東邊一塊荒地撥給蘇軾讓他們夫妻家人可以種點吃的養活自己, 源于這塊地蘇軾就改名叫東坡居士,從此死去了一個蘇軾活了一個東坡先生, 但因此他作了一生了不起的作品,例如寒食帖,赤壁賦,念奴嬌等等
蘇東坡在東坡那塊地上蓋了一座房子一個書房蓋好的那天正好下雪他就把書房叫做“雪堂”現今在臺北的故宮博物館, 看上圖可以看出這個卷子被燒過兩次似乎像是有神在庇護。
詩貼中寫蘇軾在生病, 臥在床上看到海棠花在掉下來,有白的,有紅的,被泥土污染“泥污燕脂雪”紅的像胭脂,白的像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這是用莊子的典故,莊子說世界上最大的小偷不是偷你財寶的人是時間, 蘇軾非常喜歡莊子, 他覺得自己的生命好像匆匆過完了被小偷偷走了。“何殊病少年”覺得自己好事個少年但是生了一場病(坐牢)以后頭發都白了
你看卷子上面他寫花泥兩個字是連在一起的, 就是骯臟和清白可以結合在一起都是生命的一部分,都是可以接納的, 寒食節不能夠用廚房, 所以廚房是空的“空庖煮寒菜”冷的菜,他也不知道今天是寒食節但是看到烏鴉銜著紙灰才知道“但見烏銜紙”, 因為寒食節是在清明前后, “君門深九重”他要去見皇帝但是他是個政治犯一層層的門無法見到皇帝,“墳墓在萬里”想要祭掃父母的墳墓但是遠在四川,“也擬苦涂窮”走到人生最絕望的路上坐下來大哭一場, 可是“死灰吹不起“可以我的心境已經變成死灰了,連哭都哭不出來了,很荒涼的心境,蔣勛老師的解讀很受用。
寒食帖是蘇軾的親筆,你可以看到他的石壓蛤蟆體, 放棄了形式美但是有尖銳的筆鋒。粗看你不覺得很美但是這是真正的放棄了賣弄后的真實。
下放1080 到1084年四年期間 的作品例如那句膾炙人口的詩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他其實已經不在跟現實的對話而是跟歷史對話精神境界又升到一個高度了, 但是如果沒有經歷那種苦難是迸發不出來的, 也不是光靠到一定年紀的感悟而是經歷死亡后的重生, 所以他沒死就又開始新的生活, 種稻還是吃飯,每天在東坡那個地方喝酒, 醉了再喝, 喝了再醉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敲門童不應就走出門口聽濤聲,因此成就了念奴嬌。
大江東去的聲音, 人生是可以逆轉的,也就是所謂的轉念,就是當他進不了家門因為看門的書童睡著了喊不醒,他就趁機走到江邊看著滾滾江水作了念奴嬌,人生亦是行進到某一刻碰壁不妨轉另外的路走,豁達了也就超越了樂觀和悲觀之上,當你知道這些都是你生命的部分你就不執念了。爬不上山不需要硬爬可以折回去人生還是照舊, 正如你過得好不好明天太陽還是升起。
百花齊放的學術理念:他不是一枝獨秀,而是百家齊鳴,他把文壇的創造力聚到一起,自覺傳承使之發揮最大的力量,他門下最出名的有六君子,四學士, 言論自由,各放異彩,互相成就。
蘇軾自身的成就:北宋文壇上一顆璀璨的星星,他的弟子都是仰慕他的詩格和創作風格和他道德的凝聚力,66年的人生給我們留下了2700首詩,300首詞,4800多篇文章,創作生涯維持了40余年, 創作經歷極為旺盛的大文學家。大量的詩文對當今的我們心靈影響很深遠,是瑰寶。還有他擅長畫石頭(他非常喜歡石頭),枯木,竹子也是美學畫家。
引用和他有著微妙情感糾葛的政治對頭王安石的一句評價:”不知再過幾百年后方能出蘇軾這樣的人物“他們是政治理念不合,但是并不影響他們文學上的互相欣賞。
豐富的政治背景: 蘇軾有豐富的大起大落的政治基礎,除了歐陽修預言的宰相沒做成, 翰林學士,禮部尚書等,還是小皇帝哲宗的老師, 雖然后來高太后消逝后蘇軾可謂是一貶再貶,好幾次連上任的地方沒到就又被貶了,但是他曾任杭州,湖州,揚州等地的地方官,有他在的地方流傳著段段佳話。
王安石是激進改革派要抽稅要富強國家,但是蘇軾又不完全是保守派而是基于中間的人物只是不主張急于所成的改革而是希望穩步進行,求一種平衡也是為一方面為老百姓著想,提醒王安石那個青苗法一下子要老百姓交那么多的稅會民不聊生,告誡新黨不能太過了, 但是因此得罪了新黨和舊黨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但是他在每個荒蕪的地方都可以自在和瀟灑,那種頑強的由心而生的生命力和豁達為現在的人所欽佩,有點類似于王陽明, 有什么過不去的,即使生活虐我千萬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渾圓的人格魅力:他的一生真的是活在驚濤駭浪中,九死一生后還能做到胸懷天下,他的一生和民生關聯浩氣長存,以他美學的眼睛改造著地方上片片土地,做了不少切實的好事。 例如在廣東惠州他就引泉分流到戶,從此老百姓不用飲用水質不好而地下水了,源于北宋的水質不是很好。
還有在杭州西湖水質污染和水淹,蘇軾做官時改造了水利工程,湖底的淤泥筑了堤防,造就了 蘇堤1000年的風景,因為文人的性情和美學的眼光他在堤防上種了柳樹,桃花,至今游人絡繹不絕。所以后來杭州百姓得知他坐牢都在為他念經保佑他平安無事, 他甚至想埋骨在杭州。蘇軾樂于用自己的才華造福百姓,正如流水不腐,他的名字永遠刻在了歷史的長流中傳唱至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蘇軾做到了所有,修身在此不必說了,他的道德的凝聚力和精神的逐步升華都是看得到的。齊家,他的兒子也都很有學識因為蘇軾命運的限制都沒有做到很大的官,他對兒子的原則是不需要太聰明只要無病無災長大成人, 結合自身的厄運反應到兒子的教育上。蘇邁是家里的頂梁柱,天資不是很聰明但是很質樸。蘇迨發育比較晚四歲不知行,后來天竺寺辯才法師為蘇迨摩頂才起走趁奔鹿。小兒子 蘇過,小坡最像蘇軾,海南陪伴了蘇軾,人格修養文學素養都比較像蘇軾。
對待自己的妻子也是情深意切,他一生有三個生命中重要的女性,王弗發妻26歲就去世了,但是陪伴了蘇軾風風雨雨不離不棄相濡以沫是個聰明智慧的女子, 第二個是王弗的堂妹王潤之,溫柔體貼蘇軾32歲娶了她,不及王弗聰明但是也是持家有道一心為蘇軾和家庭, 但是受不起政治波動,最難得的就是知己侍妾王朝云,即使蘇軾被貶到了惠州還是跟隨, 也完滿了蘇軾風流才子的佳話( 也正如周郎有了小喬才風流倜儻),也是萬丈紅塵中最深的幸福,也留下了最多的文字
最典型的莫過于東坡所寫的《蝶戀花》詞: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據說蘇軾作完這首詞叫朝云唱,她還沒唱就淚滿衣襟,正如每個人都是彼此生命中的過客, 猶如在唱自己的情境, 也是不久以后她也去世了, 這首詞猶如鋪墊一樣讓人哀傷。
蘇軾幾乎一生和百姓民生息息相關,治國平天下也就不言而喻了。
他樹立了人格魅力的標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樣樣都做到了,始終堅持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不亞于三圣,是個全面發展的文人的典范。
海南回來后病逝于常州終年66歲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 美也是一種選擇和判斷,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雨停了晚霞好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回頭看走過來的路都是自己走的也沒有不好的,不管它是風雨還是天晴,蘇軾若有了雨具就欣賞不到這種情景了。
所以怎么樣去面對人生,笑看風云還是悲憫人生,何種活法都是自己選的,都是由心而發,不斷感悟并遵從自己的內心走好腳下的路。走不下去時不妨轉下念或許你會生出新的人生態度。
隨風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