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作家的工科男”,學了六年計算機的劉飛在知乎給自己敲下了這樣一行簡介。寫代碼的人講故事的殺傷力看王小波就知道。所以不意外劉飛在知乎上點贊數最高的答案是幾個欲說還休的故事。故事里有為了心儀女孩變成詩人的程序猿,有若即若離摸不透心思的姑娘。除了塑造出了在不同故事里穿梭的老張,劉飛在知乎上貢獻問答最集中的話題是產品經理領域。
89年出生的劉飛是錘子的第五名產品經理,也是同批唯一的應屆生出身的產品經理。從畢業到如今的創業公司產品負責人,2016年是他進這個行當的第四個年頭。他在知乎、在行、豆瓣閱讀、微信公眾號上都留下了足跡,分享自己在產品和創業方面的心得。
有人想轉產品經理不知從何著手,劉飛洋洋灑灑寫了幾千字,把自己的想法分條列點放了上去還附上了例子。只是答案前還有一句話,“產品經理不僅要聽,還要自己想,所以記住不要把我說的(和其他任何人說的)當攻略”。要有分析和判斷能力,這是他認為產品經理有了對產品的理解之后必須具備的東西。
出門看到路燈比以前亮得早,劉飛會在心里琢磨,可能路燈開關時間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的,然后他會去百度求證。派傳單的小姑娘手里拿的是iPhone 6 ,他在心里快速計算按平均薪資她每天能賺多少錢,結論是手機要不是別人送的,要不是她之前還有別的工作。驗證的結果如他所料的話,劉飛心里會有小小的滿足感。這個過程類似于偵探破案,從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探尋背后的邏輯并驗證它,他樂在其中。
劉飛說自己最受益的習慣是總結知識和經驗并形成系統的方法論。在他看來,做產品不比寫代碼,產品設計出錯了,產品經理可能永遠不知道錯在哪里。所以他把自己曾犯過的錯、別人摔過的坑、新人產品經理的迷茫困惑整理成文字與指南,放在了知乎和在行上。
▍劉飛的知乎主頁
如今,他在知乎的分享收獲了104861個贊,也是在行上最受歡迎的PM之一。第五期拉勾研習社,拉勾和劉飛一起聊了聊產品經理的迷茫和這個角色的成長路徑。
以下是拉勾與劉飛的問答實錄。
拉勾:知乎上有一個問答,提問的人糾結產品經理的出路。你的回答是人能力的稀缺性決定了他的價值。里面提出了要么做爆款產品,要么提出方法論,要么成為導師幾個路徑。我可以不可以將你在在行和知乎上的這些回答理解為你在走導師這條路?
劉飛:我在回答里提到了兩個方面的發展路徑,一個是成為產品專精的專家,一個是成為跨行的專家。我其實還沒有給自己完全設定好路線,在在行和知乎上跟大家分享知識經驗,確實是在向成為導師這條路上嘗試,不過我的期望還是能真正做出被人稱道的產品。
拉勾:聽說目前在行上你的行情挺不錯的?成為在行受歡迎的PM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劉飛:在行上我的行情還不錯,正巧遇到互聯網創業井噴式的發展,再加上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本身的特點是不適合自學和上培訓班的,所以在行上這樣的咨詢就很有市場。另外我的定價也相對合適。最近來了杭州,群里有杭州的朋友歡迎到在行上約我哈。
拉勾:過程中有沒有一些有趣的經歷或故事可以分享?
劉飛:要說有趣的經歷的話有很多吧,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學員,見面就給我了特別厚的一疊文檔,說是設計出了一個能打敗微信的?APP,讓我提意見。那次約見是最累的一次,因為我的所有精力都要放在怎么解釋他這樣的設計是打敗不了微信的。其實我就按照產品設計的準則給他提意見就行,但我還是覺得跟他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最重要,讓他少走彎路、不要一腔熱血地碰壁。
拉勾:我留意到你在在行上見人最多的主題是針對產品經理入門的。這個人群身上有沒有什么共通性的迷茫?
劉飛:這個共通性的迷茫非常到位。他們不是說在哪方面迷茫,而是普遍地、共通地,都對產品經理這個崗位很迷茫……他們并不知道如何定義這個職業、如何規劃自己的工作范疇、如何學習和成長。
拉勾:說說你一般會針對他們的問題開出怎樣的解決方案吧
拉勾:有個好導師對產品經理的成長至關重要。但如果有些人他沒有這個條件,比如他想轉行但沒有相關的信息渠道。這個人群如何成長?
劉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問題,我在回答中基本都會提到的倒是有一點,就是一定要找到『導師』。產品經理跟其他職業不同,所需的技能靠自學是非常困難的,或者說效率特別低。這時候如果身邊有一個人,能實時告訴你工作步驟里的問題、設計中的缺陷,成長起來會是飛速的。我會告訴他們:『你用 500 塊錢約我,只能聊一個多小時,但你去一個有牛人帶隊的公司,相當于你天天在免費跟他學習。』
拉勾:有個好導師對產品經理的成長至關重要。但如果有些人他沒有這個條件,比如他想轉行但沒有相關的信息渠道。這個人群如何成長?
劉飛:有四點。
1鍛煉對自己產品的理解
初學者可能剛入門就會被琳瑯滿目的原型工具和一堆堆的案例綁架,滿腦子想的是別人花哨的功能和亮瞎自己狗眼的方案,但唯獨對自己產品不了解。對公司定位的理解、用戶的理解,對團隊研發能力的了解,都是重中之重。
2提高分析和判斷能力
很多時候新人產品經理都會傾向于唯老板是從或者完全拿用戶說的作為自己的方案。實際上產品經理最重要的分析和判斷必須是自己做出來。到底用戶說的是不是他想的啊?我的功能能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啊?這些都是要經過邏輯判斷的。
3確保良好的溝通和表達能力
作為團隊的調和角色,不能在協作過程中制造矛盾,而且還要緩和各方緊張的關系,有負責人和主人意識。
4涉獵廣泛
上次“在行”的一個朋友問我,他總覺得設計師那樣畫排版上有問題,但說不出哪有問題。我說如果你直覺上覺得有問題,那可能真的犯了一些基本錯誤,那你多去學習些排版上的知識,之后遇到爭論肯定就有底氣了唄。作為產品經理,懂一些其他崗位的基本知識是很有用處的。
拉勾:回到產品經理的角色上,有人說 PM 不是 manager。有人說這個角色沒辦法做一輩子,你對此是怎么看的?
劉飛:目前大部分?PM 確實不是?manager 而是?designer ,但這不代表做不了一輩子。多年前大家不是還討論程序員不能做一輩子嗎。我覺得互聯網并不是特殊的行業,就像過去的很多工業領域內的專家能夠適配各種不同的行業一樣,PM 也會漸漸滲透進各個行業,成為標配。
因此高階的?PM 或者?PM 專家會是很重要的存在。另外,產品經理的未來發展也會有跨行這條路,不是轉行,而是橫跨多種不同的職能,體現更多個人價值。這也是可以做到老的事情。
拉勾:從你的個人經歷來看,你從一個普通的產品經理成長為一名產品負責人。一個高級產品經理或總監,需要對開發團隊達到怎樣的把控力才能保證產品按預期上線?
劉飛:讓項目按預期上線最關鍵的有幾點。第一,對產品設計的方案足夠了解,從而清楚當前需求的要緊程度,也就是優先級;
第二,對技術開發能力和他們的資源狀況非常了解,也對當前手上需求的開發難易程度非常了解。有了這兩個準備,就是什么意外都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了。
比如不按預期上線常常是修改需求,那很簡單,改可以,但新的方案是不是優先級足夠重要,重要的話,我刪優先級低的需求,不重要,對不起,以后再做。低階的產品經理不熟悉情況,就只好求開發加班了,這不會是長久之計。
同時,對產品需求的重要程度、實現難度的理解,也讓你在宏觀上了解產品的動向,而不是糾結在細節中。這看似是項目經理的工作,但既然是產品總監,那自然就不僅是產品的設計師而已。
拉勾:現在回過頭去看自己在產品經理這個角色的職業成長之路,你有沒有過覺得某些時刻自己做得還不夠好或現在發現自己當初走了彎路的地方。
劉飛:我當初有個理念確實是現在回想起來很糟糕的:產品經理就是面向對外的用戶的。
我過去總認為,用戶就是用我的?APP 的用戶,但會忽略掉一點,其實公司內的同事們,也是我的用戶。怎么解釋呢,就是產品經理或者說產品部門,其實應該是個驅動的部門,而不只是簡單的生產部門。
有個朋友的例子放在這里非常合適。某電商巨頭過去的貨到付款結算非常復雜,都是人工的。配送員有時候拿到消費者的錢(里面包括配送費),有時候又不會拿到(配送費要公司再結給他),這樣每天都要有大量的時間在折騰。在產品部門意識到,所有結算做到線上后能大大節省效率之前,可能公司每天都在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在人工費用上。
產品部門如果只考慮到消費者,而不考慮產品邏輯中為公司提高效率的部分,那也同樣是失職的。現在回想起來,我過去做得不夠好。
拉勾:我留意到在知乎和在行上你還涉獵過創業方面的問題。你提到過一句話,創業最危險的一件事,是常常說『創業不就是這樣的』。這句話能具體講講嗎?
劉飛:我在?15 年去過一些團隊做顧問,親眼目睹了好多怪現象。比如大家吭哧吭哧加班到早上,沒有人問成果如何。我發現其實做的事也沒有必要、不算緊急,但這些創業者們卻經常通宵,但大家效率很低,最后又是生病、又是休假,其實反而起到負面的效果。這時候我就意識到,創業過程里,一定要對這種思想敬而遠之,一切事情不要追求表面現象,而要看具體的道理。
拉勾:好,最后一個問題,你在日常工作中有哪些自己非常受益的工作習慣和訣竅?
劉飛:最重要的、最讓我受益的習慣是,總結知識、總結經驗。所有的想法、經驗、教訓,都可以隨手記下來,最好能形成體系。知乎是個很不錯的地方,我的大部分知識經驗都會寫在上面,跟網友們交流,還有更多收獲。
另外,看書、看資料、跟牛人聊天咨詢,都要以實際結果來看效果,翻了幾十本書腦子里還是空白,跟人聊完天就只覺得他說的有道理然而并沒有什么新的體會,這就是在浪費時間。發現有價值的東西,都記下來,隔段時間就往知乎上、簡書上或者自己開個公眾號上去寫,過幾年再看,你可能會被自己嚇到。
拉勾:謝謝劉老師的經驗。你現在有招人需求嗎?你招產品有什么偏好?
劉飛:現在我們公司在快速發展中,當然在招人。我們產品部門目前缺的是后臺的高級經理和用戶研究專員,做過商業產品、物流產品的會有加分。歡迎大家來了解情況。我自己招產品經理主要看的是幾方面:數據敏感、邏輯能力強、溝通順暢和對產品有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