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預備成為母親——
《母親的使命》薩莉 克拉克森
《佩蓉的媽媽經》蔣佩蓉
《優秀是這樣訓練出來的》珀爾夫婦
《理家理心》馬睿欣
(2)育兒原則——
《子女心,父母情》泰德 特里普
《給他們恩典》伊利斯 菲茨帕特里克和杰西卡 湯普森
《管教的智慧》馬睿欣
《6A的力量》麥道衛
《恩典傳家》
(3)父母靈性成長——
《如何在恩約中養兒育女》周必克
(網上有免費電子版 搜~)
《從靈開始做父母》米歇爾 安東尼
《圣經教我做選擇》麥道衛
(尚未在國內出版 禱告~)
(4)根據孩子的特點——
《培育男孩》詹姆士 杜布森
《培育女孩》詹姆士 杜布森
《佩蓉姐教兒童禮儀》蔣佩蓉
(修訂版《佩蓉教孩子學禮儀》即將出版 等~)
《按天性培育孩子》查爾斯 博伊德
《孩子:挑戰》德雷克斯
《游戲力》李巖
(5)開始在家教育——
《都是喂了愛》黃陳怡文
(此書今年下半年會出增訂版《愛中管教》等~)
《朗讀手冊》崔利斯
《媽媽教我的那些事 老師給不了 》芭芭拉 克緹斯
《教養的秘密 希利爾0~6歲兒童黃金訓練法》希利爾
《我家就是國際學校》陳怡光
《子女心、父母情》
? ?大部分關于子女教養的書,不是教父母要塑造、約束兒女的行為,就是教父母讓兒女覺得自己不錯。但父母們若只重視行為和感覺,最終會失去兒女的心。《子女心,父母情》的基本信念是:父母的職責是引導孩子的心。父母要學會從孩子的行為,追究孩子的心思意念,帶著慈愛關注孩子的心,這樣才能引導兒女認識自己心里的問題,走上人生正道。
《恩典傳家》
作者提到,子女教養有三個目標: 1. 給與孩子充滿接納與安穩的愛。允許孩子會犯錯,會走迷路。
2. 讓孩子看見他人生各個方面值得追求的目標和方向。裝備孩子。
3. 因為成長過程里大部分時候的無助感,給予孩子堅強的盼望。
作者提到,教養子女不是一套準則,因著孩子氣質,特點,包括家庭狀況等諸多因素,教養子女不是一套準則,更像是一套韻律操。
教養不是基于懼怕,事實上,父母更需要明白成長充滿軟弱,混沌,無助,而成為一個充滿恩典,慈愛,見識可靠的引路人。
覺得這本書結合著《子女心,父母情》看,就特別好。要不然《子女心,父母情》容易顯得教條了。
最近深深的感受,孩子一方面需要接納與愛,另一方面他們需要界限(通過管教知道)。
不過相比起他們的行為本身,父母親如果可以營造一個溫暖,溫馨,充滿愛與界限的虔敬的家庭氛圍,覺得是更重要的。不過可惜也是最難的。
《母親的使命》
這是一本揭開母親生命密碼的書。
養育了四個優秀的孩子的薩莉·克拉克森,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為我們回答了這些問題:
身為母親,該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母親身上承載著怎樣的使命?對于孩子,母親又將怎樣在日常的點滴中施以影響和塑造?母親該向孩子傳遞怎樣的價值觀?母親該如何定位與子女的關系?如何幫助孩子挖掘出內在的潛能?如何培養心智健全的孩子……
《選擇在家》
“當我們將孩子交給別人養育時,危及的不只是孩子的安全感,更包涵了多方面的影響,縱使母親擁有千萬的理由,也不應輕易嘗試,因為你所冒的險太大了!” 作者亨特博士自己是個單親的職業婦女,她為了留在家中照顧兒女,開始一項以家為基地的事業,這本書的誕生就是她自己的經歷,加上她的研究而成的。她嘗試澄清家庭主婦卑微的地位,并幫助在家的母親,將養育兒女的時間,充分利用、發揮極至,終至豐收。
他將與您分享:家庭主婦如何面對外界的貶損;婦女選擇就業或在家的心理因素;母親在家的重要性;一個出生于不健全家庭的母親,如何去撫育孩子?孩子長大后,母親還能再創業嗎?
《管教的智慧》
成長在中西兩種文化背景下的私塾夫人,在養育三個孩子、輔導了無數的家庭后,對管教有了更深的領悟——并不是因為孩子有了什么問題,才需要管教,管教的目的,是為孩子培養出一個優質的,健康的生命體質。
在這本書中,作者將孩子比喻為植物:植物如何需要照料和修剪,作者用植物栽培過程中最重要的6項工作,來說明管教的智慧和方法:
《理家理心》
關于本書 幾年前,睿欣看到身邊很多姐妹為生活的凌亂苦惱,她們愛家,但家也讓她們身心疲憊:沒完沒了的家務;孩子、先生不斷的需要;沒人幫忙,不被理解而生出的怨氣……她們只覺得累,從身到心的累。
“理家理心”小組就是在這時候開設的,睿欣帶領大家從最基本的處理囤積、收納、清潔、整理房間開始,一邊做家務,一邊探索內心:操練生命的彈性,留心內心的對話,思考愛的真意,理清生命的價值。
《從靈開始做父母》
作為一名年輕媽媽,我曾竭盡所能地保護孩子不受這個世界的影響,不讓他們去追求或渴望這個世界的事物。這可能包括我不想讓他們看某部電影,或者我不希望他們說臟話。隨著他們漸漸長大,我就要重點確保他們不吸毒或沒有婚前性行為。那時,因為懼怕,我把大量的精力都花在防止他們沾染我認為有害或有罪的事情上(從根本上講,我就是在盡我所能地控制他們的行為)。
《乖小孩,大危機》
父母大都喜歡乖的孩子,殊不知光乖是遠遠不夠的,表面順服內心悖逆的乖孩子,常常是父母和社會的大麻煩!這種教育方法培養出的乖小孩,看起來很優秀,卻缺乏內在力量和勇氣,當遇到同輩或文化的壓力時,很容易屈服,在黑白是非面前不敢堅持原則;當遇到挫敗和險境時,容易逃避和放棄。
為了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他們有分辨的智慧和勇氣,能傳遞愛和影響力,作者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教養方法,一是父母要像牧師帶領門徒一樣教養孩子,時刻警醒,做孩子的榜樣;二是用九種生命品格陶鑄孩子的人生基石,訓練他們勇于面對成長中所遇到的種種挑戰。
《優秀是訓練出來的》
有一本暢銷書叫《優秀是教出來的》,我很喜歡《優秀是訓練出來的》。因為今天的社會,許多父母或是老師,都已經不能、不肯或是不敢好好地教小孩子了。就是想教,也不知道如何做才正確,不知道什么對孩子是最好的。“教”是很重要,但不可忽略一個更重要的觀念,那就是借著訓練,把所教的東西落實在孩子的生活中,否則一切的“教”都是枉然。只有訓練才能培養出好的習慣,進而建立好的品格!
《為孩子立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