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選購一部Android手機?

如果你是一個手機發燒友,而且還特別喜歡玩安卓系統,不知道會不會為選購一部安卓手機而非常糾結。

歷數一下今年幾大主流Android手機品牌旗艦機的發機頻率,你會發現幾乎每個月都有旗艦機發布。按理說各廠商發布了這么多手機,消費者應該有更多的選擇空間才對。但對于一個喜歡玩手機,手里資金卻不足的人來說,這卻成了一件非常糾結的事情。

原因主要有兩個

1)各大品牌的手機在配置上缺乏可比性;

或許是來自于用戶的壓力,或者是系統本身的缺陷,安卓的世界中大家還是特別喜歡比拼配置。以前很多人都會發現處理器雙核、四核、八核,可現在我們發現就連千元機也會用八核處理器了。目前發展到這個階段,一個品牌的主力機,配置做到最高應該是最基礎的,這一點就連錘子都默認了。

而當大家的配置都相差無幾,也就沒什么好比的了。

如果你不是手機發燒友,玩手機的程度并不高,其實千元機的配置就已經足夠用了。再比拼的話,配置的好壞就只是數值的高低而已。

2)官方宣傳的都非常好;

在手機發布會上,我們會發現每個廠商的boss們都會把自家的產品夸的天花亂墜,他們在形容自家手機的用詞上毫不吝嗇。

當然這種方式更多的是為了宣傳,我在想他們是否口是心非。即便知道犯了一些錯誤,但也只有等下一代手機發布的時候才會承認,之前哪里做的不好。畢竟誰也不會打自己的臉。

雖然我一直覺得廠商的夸張用詞有些不實,也很討厭這種做法,但不得不承認這種做法對消費者來說確實是有效果的。

今天打開各家的官網,盡管可以詳細了解一個手機的參數,但不管參數如何官方都會告訴你效果非常好。對于數碼產品不是特別了解的人來說,依靠官方的介紹很難有明確的判斷。

究竟該如何選擇一部手機呢?

既然每一家都說自己非常好,那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對配置的關注越來越淡化也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們可以把精力放在其他一些方面的軟性因素上。某廠商提出的讓我們忘記參數的說法也是有道理的。

其實對手機廠商而言,配置只是其他供應商產品的組合,好壞更多的是從成本的角度考量。回過頭看一些軟性因素或許才是對手機更關鍵的考量。

1)手機的外觀設計

當我給別人看某款手機的外觀時很多人都會說這不就是iPhone嗎?不知道是不是國內的手機廠商有意為之還是已經在設計上沒什么創意了,很多品牌的旗艦手機確實跟iPhone很像。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就對手機的外觀一并看待,細節上還是有很多不同的,而衡量外觀的好壞關鍵也就是在這細節上。

一張對比圖

外觀設計的最終效果跟硬件做工有很大關系,同樣的外觀如果做工和材質不好的話那也會影響最終出來的效果,質感和手感。

2)手機系統

從底層講,主流的手機系統主要有兩種,一種是ios,一種是安卓。但是托國內各大廠商的福,每個硬件廠商基于安卓原生系統的基礎之上都做了自家的rom,所以我們才能有這么多不同的體驗。

說到ios,獨樹一幟,盡管iPhone從來都不是配置最高的,但是憑借著品牌的吸引力和很好的做工,還是成為了很多人買手機的首選。

如果你喜歡ios系統那就不必太糾結,直接入手最新款的蘋果手機即可。對很多人來說手機的顏色也是選擇一部手機很重要的因素,蘋果在這方面真的是太成功了。我身邊有朋友本來特別喜歡深空灰,但是新款的7卻沒有這個顏色,所以只能選擇暗黑色。不管是否能夠用得上,也不會去看評測,一個人如果選擇了蘋果,基本都會選擇最新款。蘋果真的能改變用戶的意愿。

國內的系統中比較有特色的,小米的MIUI,錘子的Smartisan OS和一加的氫OS。有的走扁平化,有的是擬物化,除了設計風格之外,還有一些體驗非常好的軟件產品。

對于軟件服務,有的廠商確實做的很好。但我一直堅持一個觀點,為了軟件服務只有少數從業者或者說極客會特意買一部手機,而對于普通用戶而言完全沒必要。況且有一些功能在別的系統平臺中也能體驗到,只是可能最終的效果沒那么好罷了。

對系統的喜好以及評定一部手機的外觀做工是否優秀,就更是得依靠主觀因素了,每個人的看法都不盡相同。所以如果你不是那么在乎配置,對價格又不敏感的話,完全可以在這兩方面跟隨自己的內心。

我之所以遲遲不敢買手機也是因為我已經有手機在用,也跟個人性格有關,總是盼著有更好的手機出現。但對于真正需要手機的人來說,還是會抓住時機出手的。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