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復學的第三天,本來是要舉行期中考試暨返校學業檢測,按原來學校的安排我此時應該是在學校監考了,而我此時可以在家喝茶、閱讀、碼字,便覺得是小確幸了。
學校教學計劃改變,取消復學后返校考試,是出于對學生安全的考慮,秉著“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著力于給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氣氛,我覺得這是對生命的尊重,也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
違背事實、違背規律的教育都不是好教育。經過史無前例的超長寒假,學生的身心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有形或無形的變化,剛剛復學就進行超高強度的考試,對學生的心理會造成或多或少的沖擊;況且還有個別同學因為感冒發燒被送醫院檢測退回家里休息,這些都是孩子心中無形的壓力。我們班就有一位女生發燒回家的。
學生還是很在意考試的,昨天早讀課我提前走進教室,孩子們都埋頭讀書或做題,只有部分同學在我走進教室時抬頭致意,少數同學揮手打招呼。我問學生:“終于可以回學校了,開心嗎?”回答幾乎是異口同聲的:“不開心!滿腦子都是明天開始的考試!”
我覺得這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感言。課間休息時,我在辦公室聽說高二年段取消考試,第二節課前便把這消息透露給學生,不過告訴他們以本年段通知為準。學生當即眼中有光,興奮地說:“如果消息確切,那真是大確幸!”昨天晚自習我走進教室,因為已經確定取消考試了,就對孩子們說“果真有大確幸呀!”全班開懷地會意一笑,聲音極有感染力。晚自修時班級的氣氛就不一樣了,偶爾有忘記控制音量的討論聲,偶爾有哪個角落的竊竊私語聲,偶爾有愉快的但強壓著的笑聲,課間休息時也有三五同學聚在一起聊天了。我微笑地看著他們,這才是他們應有的樣子!他們是十六七歲活生生的生命個體呀,不只是學習和考試的機器。
昨天是復學第二天,也是我上課的第一天。一天的工作是這樣的:早讀——兩節課——下午開會——晚自習三節課。戴著口罩講課實在是很氣悶,而且口罩一直滑落,很辛苦。昨晚督修時,為了不戴口罩,剛開始我搬個椅子坐在走廊備課,后來覺得冷就進教室在講臺備課,并把教室風扇關了,提醒學生氣溫下降了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發燒。可是我自己好像已經著涼了,昏昏沉沉地頂到第三節下課。回家想起在簡書上的日更還沒完成,就打開簡書碼字,本來昨天是有很多感想的,結果昏昏欲睡只寫了一百多字就了事了。早上醒來,打開簡書一看,才發現昨晚沒寫完篇,而且最后一段語言顛三倒四,這是以前從沒有過的事。我決定不刪除,留作紀念。
寫到這里,我想,剛剛復學的我作為老師只是對付一科語文尚且累成這樣,而孩子們要對付的是很多不同的科目,不知道會累成什么樣子。如果作為老師、作為家長,都能這樣換位思考,生活也許就美好很多。
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