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銷售很有必要——第063天:
上個世紀30年代,美國杜邦化學公司發明了一種新材料:尼龍化纖,用這種材料織成的尼龍襪,表面光滑、細膩、平展,而且耐磨。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當公司將這種產品拿到紐約世界博覽會上向公眾展銷的時候,并沒有出現理想中的熱銷場面。經過這次失敗的展覽,他們充分分析了自身、競品、消費者,并總結了經驗教訓。認為這次的失誤基本上可以鎖定為他們的包裝問題。于是,公司召集專家會議,并對尼龍襪的包裝進行了改進,采用新穎的透明包裝代替原來的陳舊包裝。后來,經過重新包裝的尼龍襪終于上市了,女士們紛紛排起了長龍爭相購買。從此,尼龍襪開始風靡全世界。
這就是銷售界的“杜邦定理”,即:63%的顧客是根據商品包裝來做出購買決定的。
明白了“杜邦定理”的含義,我們可以從另外一方面重新認識“買櫝還珠"這個典故。
春秋時期,一個專門賣珠寶的楚國人,為了他那漂亮的珍珠能賣出個好價錢,特意請了手藝超凡的匠人,為珍珠做一個精致的盒子,不僅用香料熏香盒子,而且在盒子的外邊雕刻了許多精美的花紋,另外還鑲嵌上漂亮的金屬花邊,以使盒子看上去閃閃發光。一個鄭國人知道后,出了很高的價格將這個美麗的盒子買了下來,卻把珍珠還給了楚人。
事實上,商品包裝滿足的是顧客的審美需求。商品再實用,包裝如果不好,也沒有人愿意購買。特別是在顧客挑選禮品時,這一點表現得更為突出。據英國市場調查公司報告,一般超市購物的婦女,由于受精美包裝的吸引,所購商品通常會超出打算購物數的45%。
銷售除了應注重商品的內在質量外,還須注重商品的外在質量(商品的外形和包裝)。包裝策略千差萬別,但本質都是一個——吸引并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
輝叔有話說:
銷售人員在給顧客推介商品時,一定要注重商品的包裝,同時,還要注重自己的儀容儀表,二者都要給顧客以賞心悅目的感覺。
除了商品包裝之外,要盡可能得掌握商品的文化包裝,也就是要會“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