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距我第一次全面爆發激素性皮炎恰好5個月;我經歷了激素性皮炎所帶給我所有可能:紅腫、無法忽略的癢和刺痛、最嚴重到潰爛并有某種黃色液體流出。而5個月后的今天,我已經能基本能預料到即將爆發的戰爭并做到妥協求讓,讓風波平息。可是,我也曾是個重鹽重辣,敢用搓澡巾搓臉的姑娘。
------
自從我開始寫科普,就一直有朋友說我的語文是數學老師教的。而我明白,這時候任何的嘵嘵置辯都不過是無理取鬧;那我們這篇文章就從三年級語文寫作框架開始: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為了避免文章過長,我將部分擴展的細節放在#參考資料#。
這個詞大概大家也許不陌生,因為(1)現在網紅很多;(2)現在賣面膜的網紅很多;(3)現在賣非法添加激素(皮質醇,能很快讓你的皮膚變得透亮、光滑)面膜的網紅很多;(4)現在人傻錢多。
但我才不是買網紅面膜的人!我直接給臉上抹的就是皮質醇——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可的松,cortisol,腎上腺皮質醇 [1])。含著淚說:這是校醫院開給我的藥。原本一個膚如(黑一點的)凝脂的少女,希望自己把”黑一點的”前綴去掉,大二對皮膚的認識不系統又懶,只知道聽導購小姐忽悠,所以妄圖想用瘋狂去角質的方法讓”皮膚更新”,褪掉表層的黑。可眼前的白不是白,而是精疲力盡的“角質層”和第一次紅腫。
激素依賴性皮炎是皮質類固醇激素依賴性皮炎的簡稱,只由于長期外用糖皮質激素所導致的依賴性皮炎。
糖皮質激素具有強大的免疫抑制與抗炎作用,但長期不正當地使用產生依賴,一旦停用就會出現反跳癥狀,如脫屑、敏感、痛癢、干燥、緊繃、毛細血管擴張、燒灼感甚至有膿皰流黃水。如果繼續使用,上述癥狀就會很快消退,但停用后皮膚炎癥就會迅速發作,必須加大用量或更換強效激素。
在這里涉及到兩點,什么是發炎?什么是激素的免疫抑制反應?
角質層怎么了?為什么紅腫、脫屑和有黃色液體滲出? 因為皮膚發炎啦!!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我們的皮膚組成。
我們常說的“去死皮”、“去角質”就是指消滅表皮層中很薄的那一層。[3]所以很多人常常會選擇一些如磨砂膏等的去角質產品來追求皮膚的通透感。但成事不足敗事過分的原因常常有(1)沒有相關的認識;(2)急于求成;以至于一周三次甚至兩天一次地強力使用去角質。但存在即合理,角質層生而為皮膚的守護使者,就是為了保持水分,保護皮膚不受化學、機械刺激(被撞、被打、被施壓等一些讓你和細胞會不爽的是事情)的影響,而你偏偏要這些忠誠的大師兄趕到花果山,那就只剩下八戒和沙僧急得面紅耳赤(臉部開始紅腫),喊:“師傅,不好了。有刺激來了!”?
炎癥反應本來不是壞事,而恰恰是進化過程中有機體修煉到的一項超棒的技能——加快新陳代謝(身體內的細胞小弟開始加班加點干活,更多地吸收營養、生產蛋白質來抵御刺激)、召喚更多的醫護人員(白細胞,清理受傷的細胞及侵入的細菌)做幫手。[2]
對于由皮膚屏障受損而導致的炎癥(細菌干擾引發的一般會使用抗生素),醫生一般會選擇“抗炎藥”來抑制免疫反應,并幫人類開外掛(如使用皮質酮激素幫細胞建立保護屏障,這樣就不用細胞過度疲勞加班了)。
而糖皮質激素對于細胞來說,大家可以把這個過程理解為收快遞:糖皮質激素就是快遞,而細胞是你;細胞像你一樣,收到快遞的時候特高興(有時候收到不喜歡的快遞也會不開心);而你想象一下,如果你一下就收到了20個快遞,那是種什么感覺??相當刺激啊!!在我們的身體中,幾乎每個細胞上都有2個收發室老大爺(GRα和GRβ受體),都可以幫我們簽收快遞;但倆大老爺有時候會爭風吃醋,可能也會互相影響——這個作用機制目前還不太清楚,所以我們只要理解,糖皮質激素會影響我們細胞的心情及之后的工作狀態(DNA的轉錄和翻譯),所以一旦長期大量使用,細胞的工作狀態就會受到影響。[3]
由此,就產生了“激素依賴性皮炎”。[4]
我們皮膚的重要組成部分,只需要記住三點:(1)表皮層隔水、含有角蛋白(用來吸水)、神經酰胺、膽固醇以及游離的脂肪酸(像細胞的盔甲,防止水分流失,)(2)真皮層含有皮脂腺、汗腺、毛細血管(紅血絲)(3)皮下組織提供能量、隔熱;內含靜脈和動脈;毛囊。[5]
作死的步驟分三步:(1)作——哦,好想讓皮膚變好變美像某冰冰一樣!(2)使勁作——每天恨不得洗八次臉,神經質地對待自己臉上的每一個毛孔,一周兩次以上去角質(3)作死了——臉上開始出現明顯的紅血絲[7],甚至開始紅腫,發炎。【表皮層中來自4線城市基底層的柔軟水潤的角化細胞一路奔波到1線首都的角質層需要28天左右,這一路它學會了購買黑色素和脂質增來抵御紫外線和各種攻擊的技能,并成長為一代大俠角質細胞】但由于愚蠢的人類作死的決心過于強大,過度清潔(頻繁使用皂基洗面奶、頻繁去角質)使后浪無法在前浪死在沙灘上的時候趕過來,而為人類默默提供營養的毛細血管在看到這般殺戮之后內心也受到了創傷,就忘記了自己能夠收縮的技能,只會一個勁地驚恐吶喊和膨脹——以至于你在表皮層就能看到它了。
最初是眼皮開始有白色的死皮狀物質,年少的我不明所以,就又用磨砂膏去了幾次。當我產生炎癥紅腫之后,校醫院急診就開了一盒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8](名字太長,下文就直接叫它激素),并讓我注意保濕,和盡量使用嬰兒霜。后者我前兩天一直那么做,可并沒有好轉;反而在我用了激素后,天啊,第二天紅腫有了很神奇的好轉。當時醫生并沒有告訴我這是什么,只說我去角質把皮膚搞壞了。至于可的松,我以為是急診醫生醫術高明,之后還反復回購。
由于水土不服來北京之后常常失眠、熬夜做實驗、情緒低落,以至于愉快日子一年半后的4月16日,我被一陣刺癢喚醒——不用照鏡子我都知道自己的臉腫了、眼睛腫了。
但是我不是當初那個不懂知識又急于求成的女孩了,重點是我還有兩個美膚大師舍友。經過近一學期的美膚知識熏陶和培養,我學會了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慌張,不咋呼,冷靜分析問題想對策。
---哦,其實沒有,當時我準備再次涂抹我隨身攜帶的激素時,我英勇的美人舍友驚恐地說:“這是激素,會依賴。”當時我就震驚了,有種含著淚說不出話的復雜味道在我心中盤旋。
然后我另一個大師舍友[5]給我講了很多知識(寫在下面),我便開始了漫長的與依賴性激素性皮炎打游擊戰的日子。
我至今都記得復發那天晚上,我氣憤地把可的松軟膏扔進了垃圾桶,看著它躺在那里,想著自己紅腫的臉以及不斷地復發。心底的絕望一浪又一浪。我又把它撿起來了。
——當時不是為了再用它,而是作為警示:要漲知識,更不能急于求成。
像毒品一樣的激素,雖然讓人上癮,但我說戒就戒。
碎片化信息時代,除了對我的十二分真愛,我再寫下去你們就要手移返回鍵了。我這里只寫自己這幾個月是怎么做的,如果大家想聽具體原理,可以在后臺或者留言告訴我,我再寫一期。
在這段期間醫生開的藥有很多,我對比了成分和看了作用原理之后,只覺得兩種抗過敏的藥比較管用。希望大家在出現這些跡象后及時求醫,并謹慎服藥。
5點:作息、情緒、飲食、鍛煉、護膚(以重要程度排序)。
作息是在這場戰爭中取勝的重要因素。神經生物學需要經常做實驗,我的心態變化大概是:拿到滿意的數據收臺子——見好就收——到點就收。
情緒:特別像“運氣”的替身。像打麻將一樣,你越覺得自己手上的牌臭,你越翻不了身。
飲食:我從一個重油重鹽重辣的姑娘變成了均衡飲食、少擼串、不喝酒、少吃辣的怕死的人。(先說兩點吧,多吃脂溶性維生素,比如炒西紅柿、炒胡蘿卜;多吃水果,比如牛油果、橙子)
鍛煉:就像認識皮膚的結構對于我從激素性皮炎中康復受益一樣,我開始健身、了解運動生理學的知識以及了解飲食營養。這東西也挺玄學,現在也有很多科學家發現鍛煉的種種好處,反正就記住別老坐著多動動。
護膚:這是我認為因素中最雞肋的因素。要記得僅僅通過護膚向對方傳達我健康、性感且年輕,是個交配的好對象時,也中了“不懂知識,且急于求成”的大忌。我用了很多網上好評的敏感肌的水、乳、霜(每個人的生活狀態、膚質、過敏原都不同,為對讀者負責故不列出來,不過可以后臺一起討論),但只要我連著兩晚上超過2點以后睡,第二天早上一定是腫的。
因此,以我的膚質來說(混合皮,T區略油,兩頰略干),在這幾個月中我很受益的幾個方法:
1 基礎護膚(保濕),一周一次水膜(用壓縮面膜泡自己的護膚水)在這個過程中盡量使用成分簡單的護膚品,因為皮膚脆弱的時候,就連防腐劑都會讓它刺激。
2 不要過度洗臉(每天一次,且盡量選擇氨基酸基洗面奶)
3 防曬(盡量不要用噴霧,因為不知道哪里沒噴勻…)
4 讓皮膚冷靜(每晚將濕毛巾放冰箱冷藏半小時再來敷臉5-10分鐘,其它做法類似,太陽下的暴曬會讓你的毛細血管膨脹,那你就反著來~)
5 不要用蒸臉器(曾經單純的我以為毛孔受熱膨脹,我趁著毛孔張開的時候讓它補水,再勤快地貼一劑面膜,結果是第二天我又腫了)
6 不要急于求成。
希望大家科學護膚,開心每一天^_*。
#參考資料#
[1]感謝舍友陳老板。
[2]http://baike.baidu.com/view/1563313.htm;炎癥是機體的一種抗病反應,是對機體有利的,例如炎性充血,能使表面組織得到較多的氧、營養物質和守衛物質;表面組織代謝和抗擊力增加;滲出液能稀釋毒素,其中所含的抗體能打掃帶病菌并中和毒素;滲出的纖維蛋白元凝結而成假膜,設立成一道遮蔽,能掩埋病原菌向深部蔓延;滲出物中的中性白細胞和巨噬細胞能吞噬帶菌,還能吞噬打消壞死崩解的細胞碎屑;炎區的漿細胞和淋巴細胞能產生抗體中和毒素;組織增生能治理炎區所造成缺損。
[3] "收快遞的比喻"來自博主二混子-stone。http://weibo.com/u/1773261093?refer_flag=1001030201_&is_all=1&is_search=1&key_word=興奮劑#1474180628846
[4]感謝好友郭大叔在第一部分中提出的寶貴建議與批評。可以“糖皮質激素核受體免疫調節”的資料。
[5]感謝舍友楊老板。
[6]角質層是表皮最外層的部分,主要由15至20層沒有細胞核的死亡細胞組成。當這些細胞脫落時,底下面位于基底層的細胞會被推上來,形成新的角質層。以人類的前臂為例,每平方厘米表皮在每小時會有1300個角質層細胞脫落,形成微塵。角質層的細胞內含有角蛋白(keratin)。它有助減少水分流失,甚至能吸收水分,使皮膚保持濕潤。由于角蛋白的吸水作用,不少動物(包括人類在內)的皮膚在浸泡于水中一段時間后會出現起皺的現象。角質層一般介于10至40微米不等,取決于其對應的身體部分需要多少保護。例如手掌、腳掌等與外界接觸、摩擦較多的部位,角質層會較厚。
[7]參考自言安堂,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g3MjAyOA==&mid=2651400029&idx=1&sn=93b194b209bdc90ac6eeaca3a388f822&scene=21#wechat_redirect
基底層:負責細胞分裂,不斷提供新生的角質細胞,我們常說的“皮膚干細胞”就在這一層,就是他們不斷分裂來讓我們的皮膚更新的。基底層的另外一中重要的細胞是黑色素細胞,大概三十六個角質細胞對應著一個黑色素細胞。黑色素細胞生產黑色素并且把這些黑乎乎的家伙交給角質細胞,由角質細胞一路帶上去,慢慢分布均勻,提供對陽光紫外線的保護。
有棘層:角質細胞開始從原來比較圓潤的圓柱形變成多邊形(看起來像長了角,所以叫做有棘層)。在這一層里角質細胞開始手牽手,慢慢形成一個整體。
顆粒層:角質細胞內部開始把自己內部變成吸水性很強而且堅硬的角蛋白,同時把細胞中的一些油脂給分泌出來涂抹到自己身上,并且進一步堅固了細胞和細胞之間的雙邊關系——緊緊地攜起手來。
角質層:到了這一層,含水量迅速減少(從將近80%迅速降到20%以下),細胞的生命活動也減少,可是仍然在細若游絲不絕如縷地持續著。這一層的功能就是屏障,保護下面所有的生產和工作正常進行。
[8] 糖皮質激素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一類激素,主要為皮質醇(cortisol),具有調節糖、脂肪、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代謝的作用,還具有抑制免疫應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臨床用藥主要包括可的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倍氯米松、氟輕松等藥物。
[9]關于毛細血管:
特點:很薄很脆弱,所以需要被表皮層保護,躲在真皮層;
功能:連接動脈和靜脈,將動脈血中攜帶的營養和氧氣傳送到身體的各個細胞,同時帶走細胞吃喝拉撒產生的廢物和二氧化碳。對于皮膚來說,毛細血管負責將營養輸送到真皮層的細胞,靠細胞之間的緩慢滲透到達表皮層。
[10]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g3MjAyOA==&mid=2651400029&idx=1&sn=93b194b209bdc90ac6eeaca3a388f822&scene=21#wechat_redirect
本文中的大部分內容都整理自 言安堂 ,一個用心科普護膚知識的大叔,歡迎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