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的我會在朋友圈發幾張正在讀的書的照片,或者秀秀新買的書,不是為了秀,而是為了傳遞一種價值觀,因為說不定朋友圈的某個好友會因為我的說說或者朋友圈而如獲至寶去讀了一本好書,也說不定某本書對于某位好友又正好具備巴菲特遇見《聰明的投資者》進而定下了一輩子的職業方向和底層職業道德準則的轉機時刻,所以,我相信,秀書終究是有意義的。
至少,秀出一本自己正在讀的書,讓自己有感觸的書,影響自己人生的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為身邊的朋友們多提供一個視角,至于這個視角在你自己身上是毫無作用,還是產生微小的漣漪,也或者帶來的震撼性的轉折,我沒有任何期望。畢竟結果并不在我。
也至少,在我的認知觀里,秀一本書遠比秀一張凌晨兩點坦胸露乳的在街頭大排檔吃燒烤來的更有意義。
關于讀書,我一直覺得是讓我們用微觀的視角“走”一遍別人的人生和認知,這樣的“走”也許是匆忙的,模糊的,不全面的,但或多或少的,可能會給你帶來不同的認知,讓你感嘆“原來人生可以這么過”,讓你驚奇“原來世界如此奇妙”,讓你腦洞大開“原來真的有人和你不一樣”,讓你拍案“原來事物的邏輯居然還可以這樣的峰回路轉”......讀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讓我們用最短的時間,在最短的路程里,獲得多樣的感受和認知。
有朋友給我提建議,“不要過度夸大讀書的意義,讀書和不讀書一樣,也許都僅僅是一個人的舒適區而已”,后來,我把這位朋友走失了,但還深刻的烙印著他的這句話。是的,我承認讀書的意義終究有限,我也承認對于一個愛讀書的人來說,在某種程度上,讀書確實也僅僅是他的舒適區而已,但畢竟,讀書的好處更多,恐怕除了有可能因為讀書過多且坐姿隨意而導致眼睛近視之外,別的缺點反倒不多,那,我的建議還是,有空的時候,不妨多讀讀書呢!
讀書之前自然是要選書的。我的選書比較隨意,不嚴格界定讀哪一類不讀哪一類,也不嚴格衡量一本書買回來值不值。遇到各種大咖講述說對自己影響深遠的書,是我的必讀書目,和朋友聊天時被談及的書,我也會買回來看看,一篇公眾號文章中舉例的書,我也會買回來翻翻,有時候即便只是偶遇的一本書,或書名有趣,或書封有足夠的設計感,我都會買回來,隨手翻一下,如果內容恰好也有趣,就會進入到我的書單了。
正因為買書很雜,所以就買得很多,有些書雖然買回來了,未必能夠即時的去閱讀,雖然顯得浪費,但我覺得,把一本好書放在距離自己最近的地方,才是最有可能閱讀并獲得新認知的機會呀!至于買書的花費,我覺得相比讀書的可能收獲來說,一本書幾十塊錢的成本還是很少的,就像一句話所說,“世界上最劃算的投資就是脖子以上的投資”。
買書讀書,真是一本萬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