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同學,我們曾是高中同窗,但我在不是同學時就認識她了,小學她是她們學校寫毛筆字最好的一個,學校校名是她寫的,后來沒上高中時,我們在同一家老師家補課。我和她以及另外幾個學生坐同一排,本來就比較擠,有個后來的學生,沒有凳子,希望和我們擠一擠,我本想讓讓,她卻說,你去一樓(我們在五樓,無電梯)搬下凳子吧,那個同學依言去了。我當時震驚,因為現在的我,恐怕都不一定做到拒絕別人非分要求。
后來讀高中我們在同一班,前后座,交往多一點了,她的成績并不特別出色,不是前十名,有次我們上體育課,她的皮衣被鐵鉤鉤壞了,她有些黯然,我于是安慰她。她說,她期末考試考得不理想,過年媽媽還給買了這件很貴的皮衣,現在被她不小心弄壞了,她心里很難過。再后來我們熟悉了,她也會跟我說她的煩惱,比如小腿太粗。有一天,我們聊天,聊著聊著,她突然問我,有件事,你知不知道?我問,什么?她有些哽咽,說,我父母……的事,他們離婚了,你知道嗎?其實我早就知道,她父母在她小學時就離婚了,在我們這個小城市鬧得滿城風雨,她本隨父姓,又隨了母姓,其實大家都知道,不過都不提罷了。我說,我知道一點。她嗯了一聲。
后來高考,她超過財大分數線3分被錄取了,也給我寫信,她學的日語,用日語祝福我圣誕快樂。再后來,除了校友錄和微信,就不再和她直接聯系了。從中我得知她畢業去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我也耳聞如何忙碌,不知她的近況,再后來得知她去了日本留學,偶爾會發滑雪的照片。最近通過微信,知道她回國已經是北師大的老師了,生了兩個孩子。前段時間我們高中建群聊的特別火熱,她也聊,突然有天她來致歉,說暫時退群,有個很重要的論文要寫,等寫好了就來聊,我又仿佛看到初中時讓別人搬凳子的她。后來她上來報告,說寫的論文獲了獎,很開心,發了幾個200塊的紅包。
斷斷續續從微信里看到她的消息,比如去日本厚生省參加會議,現在暑假,帶孩子去巴厘島旅游,照片拍得很美。
同學里有很多比她更出色的,但我并無太多感覺。反而是她,不顯得特別優秀的樣子,卻踏踏實實,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有分寸,懂拒絕,既付出努力,卻也不付出十分的努力,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矯揉造作。我亦是一個沒有什么天賦的人,又做不到對自己狠一點,唯有像她這樣,立個不算大不算小的目標,有目標了就好好努力,閑下來了就吃喝玩樂對自己好一點,不辜負自己,不辜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