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每晚睡覺我也會給他講故事,但這個講故事其實就是照本宣科,一字一句的給他念書,感覺自己在敷衍了事,寶寶也不太感興趣,聽著聽著就思想拋錨了,有時候他會插上兩句,問一些與故事無關的問題,我還打斷他,讓他專心聽講,現在想想真是大錯特錯。自己講故事的方法不對,讓他不感興趣,他想與我互動,我還拒絕他,無法讓他體會故事帶來的快樂,更無從獲益,自己做的都是無用功,反思自己太自私了。要讓寶寶成為朋友,只有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主動接受他們,聽從他們內心的指引,不然我們做的永遠都只是形式上的無用功!
為什么現在幼兒園取消了數學、識字等課程,就是因為他們無法理解,只能靠填鴨式的記憶,這樣就會打破他們本應該玩耍的時間。所以,孩子在每個階段就應該遵循每個階段的課程,不能拔苗助長,這樣才能培養健全的人格。
我們生活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已經被利益熏心無法看到純凈的美,眼里只有財富,財富是衡量社會地位的唯一標準,而小孩子可不是這樣,他們擁有一顆純潔的心,看什么都很好奇而且還認為非常美,我兒子三歲半,喜歡看地圖、平面圖、地鐵線路,他覺得這就是他的世界,可以掌控它,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而且他非常有想象力,看到的地圖想像成不同的動物,他就認為這是美,在我們成年很難有這種想像力。
他也比較喜歡畫畫,隨意畫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原本想讓他去學畫畫,試聽了一節培訓課,老師的指導讓我們很無奈,總是教育他你應該這樣畫,說這樣畫才是正確的,就用這種用框架束縛了他,這讓我想起有個海歸帶著自己的孩子回國,他的孩子也比較喜歡畫畫,總是畫些反常的畫面,比如頭畫成方形、三角形等,等回國上學后,他家寶寶就只會畫圓頭了,他為此感而感到傷心。我們應該反思教育在不知不覺扼殺了我們孩子的想像,如何引導孩子去創造和發揮他們的想象力,這才是我們教育應該關注的重點,這應該也是我們教育體制下很難培養諾貝爾獎的主原因吧。
其實作為父母的更多的給予孩子的引導,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他身上,在他們年幼時,陪他們玩耍,做他們最好的玩具,用游戲的方式讓他們認識、理解這個世界,讓他們自己去感悟,而不是硬塞一些理念給他們,說白了,父母還是要做好麥田里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