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
那時家在青海。每到放暑假,上小學的我便和同伴相約到離家幾十里外的祁連山腳下拾牛糞。牛糞,在現今的人們想來,又臭又臟,覺得沒有什么好。可在當時,牛糞作為冬季必 不可的燃料,對于當地的人們還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那種草原上的牛糞,經夏季的太陽一曬,干干的,用腳一踢,彎腰用手拾起來,極輕,還有種干草的味道。那可是冬季極好的燃料之一,所以那些散落在草地上的牛糞,對于 拾牛糞的我們來說還是寶貝呢!
夏季是最適宜拾牛糞的季節。暑假到了,我們總是選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早早的吃過飯,幾個十歲左右的少年就破不及待的向山腳下那片遼闊的草原出發了。每個人都提著一個用柳條編的提籃,提籃里放著稍粗的麻繩,以及那種裝化肥的袋子,還有母親為自己準備的饅頭。
路上,我們你推我搡,互相追逐。沿著小河一路跳著、跑著。河水嘩嘩的流著,河邊小草青青,野花靜靜的開著,蝴蝶也在眼前飛舞。這些美麗而寂靜的風景,因了我們的到來而增添了些許的生動。偶爾,看到河邊的野花,那鵝黃色的極鮮艷,忍不住的停下來采一小朵,與同伴分享著清香與美麗。還有同伴追逐著那些美麗的蝴蝶,直到蝴蝶改變了飛行的方向。而我們卻從未忘記來時的目的,一直在歡笑聲中向山腳下的那片草地大步跑去
來時的路并沒覺得很長,在歡笑聲中到了。這時大家約定拾滿時,在來時的地點相會。然后就四散開來,開始獨自拾起牛糞。
在遼闊而深邃的草原上,我們像一個個尋寶人,滿眼渴望的在寂靜的草地上尋找著牛糞。草原很廣,牛也很多,可牛糞卻不是很多。為了拾多些牛糞,我們不得不在山腳下那片草地上反復的走出很遠,尋找揀拾那些牛糞。 當一塊又一塊的牛糞被我彎腰拾進了籃子里,再一筐一筐的倒進那長長的裝牛糞的袋子里時,我感到有些累,想停下來歇息。可看到遠處同伴彎腰揀拾的背影,看著自己還沒拾滿的袋子,年少的我不得不又一次走向遠方,在山腳下四處尋找牛糞。 草原上的牛糞,有的看起來表面已經干了,可用腳一踢,里面還是濕濕的,那濕牛糞便會沾在鞋子上。這時,心里不免有些懊惱。有了教訓,下次就格外小心了。發現牛糞后,先在牛糞上輕踩一下,濕的就軟軟的。而干的牛糞就很硬,用腳用力一踢,彎腰拾起,如寶貝一樣。
午飯是回不去吃了。餓了,啃著隨身帶的饅頭;渴了,喝些從山里流淌下來的河水。腰彎了無數次,腳也踢的生疼,終于拾了滿滿一袋,這時才松了一口氣。
接下來,就開始用繩子捆系起裝牛糞的袋子。我們要在太陽西下之前,把它們背回家。其實比起揀拾牛糞的勞累,把這滿滿一袋牛糞背回家更辛苦。 捆扎袋子是需要經驗的,先用繩子捆住袋子,再從中間繞兩圈系結實。不能太緊也不能太松,否則就不好背。在同伴的互相幫助下,捆扎好袋子。這才坐下來休息一會,看看遠處山腳下有成群的牛羊在藍天下悠閑的吃著草,偶爾有牧民托著長腔吹著口哨。這些已經吸引不了我們,回家才是最重要的。
每個人都使勁全力,背起自己的牛糞。有時還需要在同伴的幫助下才能站起來,有些踉踉蹌蹌的站不穩。不過,很快就得調整好身體,漸漸站穩,走向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顯的很漫長。沒有了來時的你推我搡;沒有了來時的歡聲笑語。套在繩子里的胳膊被勒的生疼,那沉重的牛糞也難以承受,可沒人說苦也沒人喊累。每個人都在堅持著,承受著;互相安慰著,鼓勵著。
夕陽西下,當看到炊煙裊裊的家,看到父母在家的盡頭等待的身影,心里卻感到無比的自豪。而所有的勞累和辛苦都已忘在腦后。
許多年后,我仍不時的想起拾牛糞的往事,想到年少時自己彎腰屈膝背負牛糞的情景,心里就生出許多的感動,為年少時的我承受過生活中難以承受的重。
(寫于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