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薦書|媽媽是最初的老師

當當有售

親子教育的書當當上有很多,或傳播教育理念,或講述教育經驗,儼然教育是一門需要嚴肅認真對待的功課。誠然它是,但多少顯得有些功利和乏味。而蔡穎卿的這本更似散文集的十年教養札記,讓我體會最深的不是如何養育“十全十美”的孩子,而是如何做個“盡心盡力”的媽媽,點燃我對家庭生活的熱情,感恩當下擁有的一切,也讓我對和兩個女兒一起成長充滿了期待。

分享我感悟最深的三點: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不只是生活照顧,父母也會是知識和品格教育的直接影響者。

倍受關注的留守兒童是迫于生存壓力父母不得不與孩子相隔兩地,無法陪伴孩子左右?,F在還有一種趨勢是經濟優渥的家庭把孩子從小送到國外接受國際教育,主動逃離當下飽受詬病的國內教育環境,與高考獨木橋說再見。很多父母因沒有經濟實力把孩子送到國外而耿耿于懷,而蔡穎卿的想法不一樣。

96年蔡穎卿一家人因為孩子父親的工作調動舉家遷移至新加坡,完全不會英文的兩個孩子開始在曼谷國際學校接受英文教育,5年后當她們如魚得水時,因為孩子奶奶病重一家人面臨重回臺灣的抉擇。很多朋友建議把孩子們留在曼谷,或送到美國的住宿學校繼續英文教育。但幾經思量,還是決定全家一起行動,孩子們回到臺灣重新接受語言的轉換挑戰。雖然起初困難重重,雖然繼續英文教育孩子可能取得更亮眼的成就,但依然無悔于這樣的選擇?!?b>因為在她們高中畢業前,我們不想因為學校或教育優勢而舍棄家庭所能給予的生活力量?!?/p>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家庭生活的滋養,家在心就定,家不在即使能獲得更多更好的學識,但個人品格和生活習慣的培養卻有欠缺。我一直覺得父母的言傳身教帶給孩子的影響其實要多余學校教育,這對父母自身素質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孩子要先做好自己,如何對待學習,如何面對困難和挫折,如何應對新挑戰,如何接人待物,我們的態度孩子都看在眼里。孩子是站在我們的肩膀上看世界,想要她們學識淵博、視野開闊,自己得先儲糧。

不要漠視生活,去體會帶來愉快的小事物;肢體的勞動,使精神得到最好的休息。

我不善家務,以前也不愛做家務。其實這與我爸媽的理念有關:只要學習成績好就什么都好,干家務耽擱學習時間。蔡穎卿則不認同,她讓孩子們從小就參與到家務事中,即使在樂旂緊張的復習備考時期,二十分鐘的洗碗仍然不能省略。"讓孩子做家事,除了要幫助她不脫離家庭互助的軌道之外,還要幫助她面對一個永遠存在的事實—人人都需要一種平衡的生活。不能因為用功讀書,其他事情就由別人代勞。不親近生活瑣事的人,會失去對生活的情感,也會減損體會快樂的能力。

這對我自己也是一種提醒:工作忙碌、學習繁重,這些都不是不做家務事的理由,日常生活的節奏需要繼續維持。在準備餐食、清理房間、收拾衣物時,也能體會到放松、秩序感和歡愉。與生活走得越近,快樂的源泉越多,遇到挫折變動時越容易調節和恢復。

我會讓孩子們參與到家務事中來,讓她們從小學習我現在才開始接收的生活常識和智慧,讓她們做力所能及之事。日本暢銷書《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里身患重病的千惠媽媽開始教四歲的女兒阿花學習做飯,學習家務。“比孩子先來到這個世界的父母,注定無法陪孩子走完一生的路。然而,教給孩子什么最重要?千惠媽媽說,是讓孩子一個人也能好好活下去的能力。

我們分享姐姐的成長經驗,供你參考。但是,你就是你,我們永遠不會混淆你們獨特的個性。

家里有兩個孩子,大孩子很優秀,在前面留下了漂亮的足跡。對小一點的孩子來說,是榜樣,亦是一種壓力。我也在想以后要如何對待兩個孩子一前一后的成長,會不會不自覺地去把她們做比較。蔡穎卿分享了她對待兩個女兒的經驗:大腳印是一種足跡,留下當中某個孩子成長的風格,其他孩子或許可以研究、欣賞,也可以引以為榜樣。但無論如何,不要把大腳印當成其他孩子的成長標準,也不需刻意隱藏、視而不見來保護另一個我們認為比較不行的孩子。我相信當父母最重要的功課,就只是對孩子留下的每一雙或大或小的腳印都仔細端詳并深深愛憐。生活里書旂喜歡穿姐姐的舊衣服,教養中我們也參照從姐姐身上得到的舊經驗,合則用,不合對我們來說也不是緊張的課題。畢竟是駕輕就熟路,心情起碼比養第一個孩子穩定輕松些。不管她們的特質是如何,我們對孩子的期待只是她們明天比今天更好,而不是誰比誰更好。

我要記得,把每個孩子都當作一朵獨特的花來欣賞,一個有美麗,一個有芬芳。

除了這三點,書里的許多細節也值得留藏參用:給孩子們營造媽媽的氣氛,可以給她們讀詩、用餐廳裝飾鮮花、準備特別的食物;孩子們的成長問題如果當面溝通效果不好,書信可以替代之;母女挑燈夜讀自有一種知心和樂趣,至少燈下的孩子不是孤身奮戰,面對交錯而坐,各自攤著書和電腦,埋首在自己的思緒里,想說說話時,一抬眼就有個安心的伴;寧愿早一點起床,也絕不要讓早餐吃得慌張草率。

謝謝這本書教我如何當一個好媽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