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當我們 是靈魂時,我們持續處在一種覺知當中,我們知道自己與其他人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結。我們知道自己與他人是一體,而且其實,我們與宇宙萬物皆是一體。無條件的關愛與慈悲就是我們最眞的本質。即使我們擁有個別的特質,我們也不認爲自己與他人之間有所區隔。不過,對人腦來說這個基本觀念卻是自相矛盾的,因爲人腦在設計上很自然就會產生「有所區別」的假象。當我們以靈魂的角色投射自己一部分的能量到肉體上時,我們故意讓自己只能把焦點放在肉體上,也因此,阻斷了我們對「一體」的認知。正因爲我們縮小了感知范圍,使我們得以去計劃那些我們的角色已經事先設定好的人生,并且爲彼此提供人生困境的挑戰。我們希望自己能以愛來回應這些挑戰。如果我們做得到,那么在這一次的肉體生命結束后,我們會回復成靈魂,并且更加深入體會到何謂憐憫、同理心、一體,這些在我們的意識中曾短暫被蒙蔽住的體認。
我們計劃這些人生困境的挑戰,是爲了要達成某些目標。一個最常見的目的是爲了獲得療愈,特別是:從過去幾世中所留下的負面能量中獲得療愈。這么說好了,比方說有一個人在某一世中飽受恐懼的折磨,在那一世的生命完結之后,這個人很可能會帶著一些殘存的恐懼能量離開。尤其是如果這個人是在巨大的恐懼中死去。恐懼的低頻能量不會完整的被帶進靈魂所在的高頻率非肉身國度,但總是有些殘存的能量會不小心跨了界。這個人感覺得到這些低回不去的能量,所以,他會想要計劃在新的一世生命中,藉由傳達愛來得到療愈。
今天作業:我所遇到的人生困境的挑戰,是爲了要達成哪些療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