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蹭了彭小六大神的熱度,寫了一篇我進入簡書以來人氣最高的文章,有些小小的受寵若驚。也多虧有編輯慧眼識“豬”,把我推上了首頁,不然那篇文章也會像之前的那些“廢物”一樣石沉大海,在死水里泛不起半點漣漪。
其實那篇文章我并沒有費什么力氣,是隨便寫出來的,一氣呵成,文不加點。以至于很多讀者從中挑出了無數的毛病,以及不合理的推論。
說實話,對于闡述觀點來說,文章永遠不是最合適的。因為只要文章寫出來,就會有無數個漏洞,讀者站在稍有不同的立場上,就會產生很多相反的意見與看法。
更何況我寫東西一向是不留余地的,直接把人弄疼,從不指桑罵槐,也導致很多人對我有抨擊。
不過還是理解我的人多一些,這樣的人大多是寫作者,寫作的人可能會清醒一點,因為寫作的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想的多了,就會理智一些。
大作家尚且不能寫出毫無爭議的文章,我又何德何能呢?沒有人拿著板磚拍我,我就很開心了。
罵人功夫奇佳的魯迅,學貫中西的錢鐘書,他們的文章在很多人眼里,不依然是漏洞百出嗎?
昨天晚上一直看大家給我評論,我睡的有點晚,很多朋友的見解都很不錯。畢竟我們是在簡書這個優秀的平臺上一起創作的,所以我想以我個人不成熟的角度分析分析簡書文章類型的構成,還是比較有意思的。
三大類型就是題目中的:雞湯、干貨、文藝。
三者在簡書這個年輕人很多的平臺上,各放異彩,都有過各自的輝煌時代。
我來簡書的時間并不長,所以只是聽很多簡書的老人提起過一開始的那個時代。那是一個找回“文字力量”的時代,各種文藝青年大張旗鼓,非常熱鬧。
可后來,據彭小六的回憶,是他和貓神在“文藝”中殺出了“干貨”這一條血路。
雞湯一直就很紅火,無論是文藝盛行的時代,還是干貨至上的現在,你越是反感雞湯,雞湯文就越火。這是不爭的事實,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是需要鼓勵的。
我發現三者之間是很有趣的關系:
文藝覺得干貨不是文學,沒有文采;覺得雞湯都是有毒的,沒有意義;
干貨覺得文藝太濫情,成天傷春悲秋的,讀了沒收獲;覺得雞湯只給人打雞血,卻不給大家一個正確的奮斗方向;
雞湯覺得文藝不能給人使不完的力氣。不能讓廣泛大眾接受;覺得干貨只是把固定的知識反復說,成功不可復制。
三者就是這種各自瞧不起的關系,當然,這也并不絕對,也有三者互相尊重的關系。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創作理念,當簡書不是他們想要的簡書時,他們就會低落,甚至憤怒不已。
說實話,存在即合理,讀者塑造作者。簡書的這三足鼎立都沒有錯,把各自的強項發揮到極致,都會引來數量足夠多的粉絲。可越是做到某一項的極致,就越會暴露自己的缺點,然后引發大規模的“討伐”。
我曾經想過,這三者能不能融合呢?
有文采、有干貨、還能勵志,多好啊!
但是如果真的這么做了,只會變成四不像,哪一項都沒有做好,粉絲少之又少。
所以我也只能是給大家分析出這一種現象,至于有什么合理的解決辦法,讓簡書成為大多數人都滿意的平臺,恐怕很難,或者說根本就不可能。
一般不滿意的都是寫作者居多,他們奉為最高信仰的寫作理念不被大眾接受,這無疑是很痛苦的。
他們會找無數案例和理論分析自己寫作理念的正確性,以求得到廣泛認可。
簡書,到底是知識的平臺?還是文學的平臺?
這個是無法定義的,一切都是為市場服務的,尊重讀者的選擇,他們喜歡什么,首頁上就會有什么。
很多讀者都會說,堅持寫自己想寫的,別的不用管,終有一天會夢想成真。
可其實很多不寫作的人都不會知道,每一個用心寫作的人,心里都會有一個小小的執念:自己寫的文字,能得到讀者的認可與共鳴。
當然,大多數寫作者不是為了金錢,只是衷心地希望能夠找到喜歡自己文字的人。
我也反復思考過很久,我來簡書到底是為了什么?我到底要寫什么樣的文章?
寫作這么久,我知道自己寫不出優秀的文藝、干貨和雞湯,我是游離在簡書三足鼎立之外的其他小勢力,連上熱門的機會都沒有。
我來簡書起初是為了能夠找一個平臺掙錢的,因為前兩年我一直是靠寫網絡小說掙錢,就是給大家講一個都喜歡聽的故事,很累、沒新意、沒樂趣。雖然掙錢不少,吃喝玩樂很富余,但我的身體和精神都很累,所以我想來簡書寫自己喜歡的東西掙錢。
但這太難了。
我的文章找不出什么共性來,我也是一個絕對無法貼標簽的寫作者,嬉笑怒罵都成文章。
手頭寬裕的時候,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大口吃肉,誰罵我也不管;經濟拮據的時候,什么掙錢我寫什么,給錢的是大爺,我照顧著。
我的文章能給讀者帶來什么呢?
辭藻華美,給讀者精神曼妙的享受?
我說話簡單直白,偶爾用一些小機靈,語言一點兒都不美。
干貨滿滿,讓人生活得更豐富、美好,走向成功,實現人生價值?
我連自己都窮的叮當響,生活很瘋但不富,哪兒能給人家提供干貨啊!
雞湯神力,讀了就干勁兒十足?
我的文章不僅不能讓讀者昂揚向上,反而還有些悲觀。我一直覺得生活不能按部就班,計劃好的人生不夠有趣。你永遠不知道倒霉何時降臨,所以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樂趣,然后再生活。
我也不會講故事,因為我自己好像就是一個沒什么故事的人。
無論怎么生活,讀書是必不可少的。
我在文章中寫道,讀書能讓一個人成為精神上的貴族,即使他貧困潦倒。
昨天有讀者給我評論:讀書居然就能讓人翻身當貴族?天下讀書人多了,沒幾個是什么精神貴族?
我沒有給他回復,因為我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回復。
首先要解釋什么是精神貴族,然后解釋要讀什么書,怎么讀書……
太復雜了,我也說不明白了。誰讀誰知道,我讀嚇一跳。
讀書到底有什么用?
很多人會發問了:我憑什么看你的內心獨白?你的故事與我何干?你的人生經驗就像一坨翔!我不看也無妨!
從來不讀書,也能成首富;天天讀本書,最后也喂豬。
讀純文學還真是不能給人帶來明顯的物質價值。
精神上的呢?
我也說不好,反正我知道不少人癡迷讀書,結果得了精神病。
精神是一種虛無的東西,說精神貴族,誰又能解釋清楚呢?
如此看來,讀書好像并沒有什么實質的作用。
聽音樂有什么用?它讓我爽!
看電影有什么用?它讓我爽!
聽演唱會有什么用?它讓我爽!
讀書有什么用?
可能答案是可以類推的。
其實,讀者會從他所讀書籍當中取走他想要的東西,他需要的東西。
我很庸俗,雖然我寫的啥也不是,但我還是希望能有更多的讀者喜歡看我的文章。
我不能帶給你什么,盡我所能給大家帶去一份怡然自得吧!
沒有大恩大怨,就不會在陰溝里翻船。
最后,為了提高關注度,我還會定期蹭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