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釋自從開通悟空問答以來,每天都會收到很多問題邀約,其中關于迷茫的問題超過30%,在網上一搜,會發現各式各樣的迷茫問題。似乎糾結、迷茫、焦慮是很多人的新常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以下,我將對我收到解答過的問題進行歸類:
從年齡層次上進行劃分,可以分為18-25歲,26歲-30歲,31—45歲,其中提出迷茫最多的是18-25歲階段,這個階段往往是整體的迷茫,無論還是在學校的學生,還是早早走上社會的,或者是剛步入職場的,他們普遍對自己能做什么,應該做什么等認識不清。26歲-30歲更多的是對職業和對婚姻等的迷茫。31—45歲這一階段是面臨升職轉型,或者家庭重壓的迷茫。
從迷茫的類型進行劃分,第一種不知道自己到底迷茫什么;第二種理解自己的現狀,但不知道迷茫原因;第三種認識到問題的本因,但由于各種障礙無法擺脫困境的迷茫。
不同階段,不同經歷,都會造成迷茫的狀態不同,以下我將對以上各類迷茫的原因進行分類。
第一類,缺乏對自己和對社會的認知。這一種,往往出現20來歲的年輕人,他們的迷茫都是整體的迷茫。當進入大學校園,擺脫義務教育的束縛,自由造成了階段性的迷茫;初入社會,沒法從學生的身份轉化為職場人、社會人,因此陷入自我懷疑的迷茫;早早進入社會,做著自己不想做的工作,想改變但限于學歷、資金枷鎖的迷茫……往往,他們不了解自己所處的現狀,自己擁有什么,想要什么;也不清楚社會的現實與公平,自己能做什么,能改變什么。因此,陷入迷茫的狀態,往往會自我否定,陷入自己的困局。
第二類,沒有自我的定位和規劃。這一種,常出現工作了兩三年的年輕人中。他們很普通,做著差不多的工作,過著差不多的生活,雖然知道自己的狀態,但隨遇而安,會為未來焦慮,但沒有自己的目標和規劃。雖然我們之中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會一開始就對自己的未來和目標有準確定位。但是,必要的定位和追求,以及對人生的規劃,以及在實踐中不斷調整自己的路是擺脫迷茫的利器。
第三類,理想和現實的沖突,也可以稱為矛盾問題。常見于身上背負家庭的重擔,職業陷入瓶頸區的70,80后。這類人產生迷茫的原因是處于自己的舒適區,想要突破必須打破現有穩局。這時,現實、理想的矛盾就會爆發,從而導致問題的大面積爆發。
迷茫成了各個年齡層的常態,那么應該如何破局呢?
此文是系列文,請聽下回分解,曉釋將與你一起拆分迷茫,破解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