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不辯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能言善辯,能說會道的人,比如姜子牙渭水釣魚碰到了文王,聊天之后便被重用;又比如三國的孔明,一張嘴說倒了東吳的滿朝文武,舌戰群儒成功地讓孫權出兵抗曹。不過要說最強大的嘴,那肯定是非鬼谷子的學生蘇秦莫屬了。

蘇秦第一次游說過各國時,大家都認為他是個沒有才能的人,覺得他的泛泛而談毫無價值,沒有人重用他。蘇秦覺得很慚愧,無奈無功而返回到了老家。這時候老鄉們見他一事無成,都對他嘲諷,笑話他不自量力。

蘇秦在外面受盡了侮辱,回到了老家又受到了老鄉的恥笑,心中羞愧之下,選擇更加刻苦讀書,有時候讀到瞌睡時候,甚至還用錐子扎自己,用來提神。在如此“頭懸梁錐刺股”近乎自虐的努力下,蘇秦參透當時六國的政治局勢,甚至足不出戶就能知道天下的態勢。

由于蘇秦經過沉淀以后,確實對于天下大勢的掌握的及其精準,于是憑自己的一張嘴說服六國的君主,統帥六國的軍隊聯合抗秦。

之前每每聽到這樣的故事心潮澎湃,非常佩服那些能言善辯、能說會道,出口成章的人,非常羨慕他們的口才,認為那是一種才能,卻從沒有從另一個層面,認真考慮過善辯與善惡之間的關系。后來又結識了一些忍辱不辯、寡言不爭的修煉之人,就感覺到了他們的精神境界差異非常大。

直到有一天,在讀《道德經》“圣人之道,為而不爭”,頓時感到恍然大悟。是啊,巧言令色能言善辯、其實并不是真正的大才能,忍辱不辯才是人生修行的最高境界。善者不辯,大辯不辯。辯論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辯!

《道德經》里講: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意思是說:誠信的語言不一定美麗動聽,美麗動聽的語言不一定誠信真實。善良的人不會花言巧語的爭辯,巧言令色能言善辯的人不一定存心良善。

人生的修行重在踐行,而不在于能言善辯。一天到晚爭論不休,也未必就能辯論出來真理。一切真理大道,只有真正用心去實修踐行才能領悟。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論語》有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孔子還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意思是: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說話要三思而后說,不要口無遮攔,不然言多必失,禍從口出;辦事情卻要雷厲風行,不要優柔寡斷,否則機會必將貽誤殆盡。

簡言之:人應該少說多做!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腳踏實地,不能只說動聽漂亮的話而沒有實際行動。空談而沒有實際行動將一事無成。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

老子告訴我們,永遠不要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那是一種無謂的消耗,純屬浪費時間。細思之,善良而有能力的人,根本不需要去和別人爭辯什么,他們不會用言語急著去證明自己,他們無比自信且有能力,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內心自信豐盈的人,從來不會活在別人眼里,更不會活在別人嘴里,他們只會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活出真我!

即使面對誹謗或謠言,他也不會爭辯,不爭辯并不代表他心虛理虧,而是因為他內心無愧,身正不怕影子斜,人品端正無懼流言蜚語,總有一天時間會澄清一切。

忍辱不辯,寡言不爭的人,往往都是心地善良埋頭做事的實干家,他必然有一顆與世無爭的心。與此相反,那些天天與人巧言爭辯的人,并不一定是內心純正真正有能力的人,盡管他們在與別人爭辯時,巧舌如簧出口成章,處處表現出自己過人的才華,然而單純善良的人不會用花言巧語去迎合別人,他們初心純正良善客觀的反映事實。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也是《道德經》里講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的道理。

“忍辱不辯”是一種人生智慧,你只有能忍人之不能忍,才能成人之不能成;“寡言不爭”是一種人生境界。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永遠不要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沉默才是金!這輩子,你只要活成你喜歡的樣子,自由自在,健康快樂,生已盡情,愛已盡興,無愧于心,無愧今生!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因為現實原因,連續幾年春節都回婆家。最近幾年幾乎一模一樣,同樣的餃子,同樣的飯菜。見同樣的親戚。做同樣的...
    辛西雅閱讀 1,238評論 4 12
  • 難得的周末時光,歡喜的一天,來自晨曦間那溫暖的陽光。 午飯過后,閑暇時光,一個人獨自漫步在幽靜小路上,牽著我家那獨...
    埃菲爾鐵塔Felicia閱讀 169評論 0 0
  • 說起投資,好像都是關于金錢的。但其實我們每天都在對我們的時間做投資。我們今天過得好或者不好,今天也就這么過去了。投...
    zou咔咔閱讀 108評論 0 1
  • 十里碧浪天一色,無風無蝶香自來。 群芳齊榮有何俱,一粉一白照蓬萊。
    兩個黑子閱讀 22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