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莊元臣的《叔苴子》中有個小故事,提到了一種有意思的鳥。
鴝鵒之鳥出于南方,南人羅而調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數聲而止,終日所唱,惟數聲也。蟬鳴于庭,鳥聞而笑之.蟬謂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嘗言也,曷若我自鳴其意哉!”鳥俯首而慚,終身不復效人言。
說的是鴝鵒(俗名“八哥”)能學人說話,但被一只蟬譏笑:能模仿人說話,但說的沒一句是表達心意的話,不能像蟬一樣發出表達自己心意的聲音!”于是,鴝鵒到死不再模仿人說話了。
這個故事簡單來說,也無非就是諷刺些許毫無主見,“鸚鵡學舌”的人罷了。但故事若是換到聊齋,那又另當別論了。
《鴝鵒》一篇說的是,有個養八哥的人,常常教八哥說話,八哥學得也很熟練,平常沒事還可以一起聊聊天。于是,這人出門游玩也總把八哥帶在身邊,相伴已經有好幾年了。
一天,這個人將要經過山西絳州的時候,盤纏用盡了。這人眼看飯都吃不上了,很是愁悶,但舉目無親,也沒有什么辦法。
沒想到,居然是八哥出了個主意,說:“為什么不把我賣掉?送我到富貴人家去,肯定能有個好價錢,就不用愁回去沒有路費啦?!?/p>
這人說:?“相伴多年,我怎么忍心呢?”
八哥說:“不妨!你拿到銀子先走,在城西二十里地的大樹下等我?!?/p>
這人想想也沒什么其他出路,而且八哥到了富貴人家也能吃好用好,于是便聽從了八哥的話。這人便帶著八哥到城里,劃開場子,和八哥相互逗趣問答,表演起了對口相聲,引來了一大群人圍觀。
有個太監見到,告訴了王爺。王爺便把這人召入王府,提出想買這只八哥。
既然有買主了,那接下來就是砍價議價了。這人便說:“小人與八哥相依為命,不愿意把它賣掉?!?/p>
王爺估計也是見慣了市儈之輩,知道這只是討價還價的姿態罷了,于是反而去問八哥說:“你愿意住下嗎?”沒想到,八哥還挺配合,立馬說:“愿意?!蓖鯛斂粗@有趣的八哥,居然這么通人性,很是喜歡。
更沒想到的是,八哥接著又說:“給十兩銀子,不要多給?!蓖鯛斠汇?,還有這么替自己考慮的好鳥,更加喜歡,大手一揮,立馬給了十兩銀子。這人也就接著往下演,故意裝出很懊悔的樣子走了。
王爺于是就開始跟八哥聊人生、聊理想了,八哥也是極為機靈,對答如流。
過了一會兒,八哥說要要吃點東西,于是就給它好吃好喝的伺候著。等八哥吃飽了,又伸伸懶腰說:“俺想沐個浴?!蓖鯛斄ⅠR便命府人盛上水,打開籠子讓它洗。洗完后,八哥飛到屋檐間,梳理著羽毛,還和王爺喋喋不休地說著話。
沒想到的是,沒過一會兒,羽毛干了,八哥便輕捷地飛起來,操著山西口音說:“俺去也!”(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傳說)
王爺一愣,眼看著八哥飛得無影無蹤了。王爺府上的侍從們急忙去找那賣八哥的人,只是這人也早就渺無蹤影了。
后來,聽說那養八哥的人沒事還帶著那只八哥在西安閑逛。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此八哥會的就不止是學人口舌了,另外更有智計謀劃,其機敏聰慧實在是令人莞爾。(想想走前還不忘吃上一頓好的,外加洗個熱水澡的八哥)
不過,不過更為難得的,怕是八哥本可在富貴人家享盡榮華,吃好用好,但最后仍是愿意跟著差點沒錢吃飯的故友舊主,這等看淡富貴,重情重義的鴝鵒,只怕也就只在聊齋里才有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