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糾結了一下午,最終才決定去霸占舞臺,最近一直在想自己究竟因為什么?不能像別的同學那樣從不猶豫,積極霸占舞臺。是我內心沒有認識到他對我的重要性?還是我擔心自己的失敗,丟不起這臉?還是自己太累了,到晚上已經精疲力竭,力不從心?可能都會有,但忙碌一定是借口。一直的猶豫徘徊是消耗的精力最大殺手,一定是自身固有的一些想法限制了自己。
一直以來的我都獨來獨往,不喜歡交流,看著人群都躲著走,慢慢的說話這件事對我都漸漸陌生了;少說話,封閉自己已經成為了我自己設定的舒適區。突破這個舒適區是需要足夠的能量。基于此,我想在以下三方面做出改變:
1、? 增加能量:回歸自己的初心,為什么來到堅持星球學習演講,重新認識演講學習對我的意義,想想他的長期回報,能給我帶來怎樣的改變;讓我在內心更加的重視這件事,有著明確的目標,讓自己更有動力的去做這件事;
2、? 減少阻力:花充足的時間準備,只要準備的充足,就會覺得沒有那么難,更敢于去做。其實很多時候遇到一件新的事,剛開始你會覺得特別難,但是只要開始并投入其中去做,并沒有你想想的這么難。前兩天的課程量非常的大,工作也比較忙,看到這些作業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完了,太難了,肯定做不了,都想著放棄了。但晚上在盧雪老師的鼓勵下,我開始了行動,漸漸的發現不是想想的那么難,我不僅完成了當天的作業而且也補上了前一天的作業。其實很多時候自己想到的困難和煩惱,都是構想的,百分之九十都不會發生,放下玻璃心,勇敢的去做;
3、? 重視精力管理:一個人的精力是很有限的,需要去管理,把好的精力花在重要的事情上;一味的在舒適區想著如何如何,而不行動,只能是越來越焦慮,焦慮是最消耗人精力的;治愈焦慮的最有效辦法就是行動,把大目標分解為小行動,循序漸進的去完成它,焦慮會躲起來,你會感覺精力越來越好。
說完戰略的問題,再說說戰術,總結幾點自己的收獲:
1、? 上臺前,準備一定要充分,無準備不上臺;
2、? 演講一味追求每字的準確,只會抓了表面的東西,失去了靈魂,最重要的是結合自己的特點和語言習慣在舞臺上積極、自然的呈現;
3、? 上臺前比上臺后更緊張,每次快到我了,就特別的緊張,腦袋已經空白,詞都已經不記得了。這個時候更重要的是通過深呼吸或者其他辦法去調整自己的緊張情緒,而不是繼續練習,那樣只會更打擊自己的信心
4、? 在舞臺上一定注意節奏,語速太快給人緊張的感覺,而且大腦跟不上更容易出錯;所以內心給自己一個提示:注意節奏,放慢語速;這樣你的心更容易沉靜下來,大腦更利于思考。
想一百遍,不如做一遍。昨晚在上臺前我都是忐忑不安,上臺后更多的是滿足,因為我又一次戰勝了膽怯的自己,突破了自己的舒適區,得到了夏夏營長的鼓勵。
《心流》的作者米哈里說過:一個人最佳時刻,往往發生在:一個人的身心為了達成艱難的目標或者完成有意義的事情,而自愿達到極限的時候。所以只有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適區,挑戰不確定性,尋求改變,才能獲得真正的滿足感。我希望自己能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