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一畢業就在農村工作,目睹了農村基礎教育一路走過來的風風雨雨曲曲折折,漂亮的樓房取代破敗的校舍,遠程教育、電腦室、實驗室、圖書室在普通中學安家落戶,每年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又給學校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從2007年開始,農村中小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書費,不僅如此,國家還每年給家庭貧困的學生一定數額的貧困補助,農村孩子再也不用上不去學而愁眉不展了,農村基礎教育的春天好像來了,可是就在如此優越的教育條件下,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卻讓我這個普通教育工作者憂心忡忡。
1 ?初中階段輟學率居高不下
某校七年級入校時共有200人,八年級期末人數減至180人,輟學率高達10%,而到九年級參加中招考試的學生僅有162人,輟學率高達19%,一位老師帶了七年級一個班,入班時54人,九年級時僅剩32人,這樣一算,輟學率高達40%,這個數字著實讓人觸目驚心,而普九檢查是嚴格要求初中階段的輟學率不能超過3%,于是在檢查期間許多學校想方設法不惜一切代價把輟學率嚴格控制在文字上無可挑剔的3%。
2 學習責任心的喪失
如今的孩子們嬉皮笑臉,油嘴滑舌,玩世不恭,很多學生把學習看的輕如鴻毛,學習責任心地喪失讓他們覺得學習是無所謂的事情。課堂上沒有書本的學生大有人在,裝模做樣拿拿樣子的學生已經算是覺悟高的了,有的干脆趴在課桌上呼呼大睡,一節課教師總要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地把他們叫醒,三令五申課堂紀律,學生茫然空洞無動于衷,教師火冒三丈也無濟于事。
3 尊師重教世風日下
尊師重教可以反映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程度,而讓人痛心的是這幾年教師越來越難當,越來越難做,厭學、不學的學生在一個班中占將近三分之二,面對這樣一個無事生非的群體,每次上課都是一次,體力、智力、忍耐力的大比拼。即使面對抽煙,打架,逃學,不交作業的學生只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萬萬不敢體罰學生的,稍有不慎,就會被冠以體罰的罪名被媒體和家長推到風口浪尖,更有甚者會為之付出沉重經濟的代價。
王老師是我們學校從教二十多年的老教師,他的班有一個學生胳膊受了點傷,可是沒有什么大事,一次他違反課堂紀律,王老師讓他站在了辦公室,誰知他在上課期間翻越圍墻,胳膊摔折了。學生家長認為在校期間因為王老師管理疏漏導致孩子骨折,定要王老師賠醫藥費,學校領導和王老師買了營養品親自登門道歉,可是學生家長不依不饒,最后此事的方式是王老師賠了自己的學生3000多元錢。
全體教師義憤填膺,感到無比屈辱,教師是弱勢群體,哪一個主管部門愿意給教師一個申訴不公平待遇的機會,又有哪一個主管部門愿意為無錢無權無地位的教師們主持公道呢?
我不禁要問,農村的基礎教育到底怎們了,我想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農村學校留不住、引不來優秀教師
如今農村教師的整體師資水平越來越另人堪憂,尤其是農村小學,以中老年教師為主,年輕有為、有才華的教師,在農村歷練幾年,鍍上一層在農村教育工作的外衣后,就想方設法逃離農村,奔向城里學校。
附近一所小學,暑假開學后一下子調走了五名教師,而且皆是學校的主力,這樣一來導致開學后,一個蘿卜一個坑都難以保障,一個年級的孩子們硬是等了兩星期,新分配的老師來了才勉強開課。
前幾天,一位農村中學的校長大吐苦水,一年之中,他們學校調離了九位教師,走了近三分之一,校長只好抓壯丁,不論好歹得每節課有教師站在講臺上吧!在此狀況下,何談提高教學成績!
教師不管不顧要走,上級領導不管三七二十一要調,城里學校聚集大量優秀人才,農村學校優秀教師稀缺,極為不均衡的教育,受傷最深的是可憐的農村孩子!
二 ?農村孩子城里就學
現在,農村很多家長不遺余力地把孩子送進城里,原因是多方面的,城里學校管理嚴格和師資雄厚是家長選擇的主因,其次,許多農村家長外出打工,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孩子,于是城里的寄宿學就成了他們的首選,另外,隨著農村經濟地快速發展,手里有錢的農民更愿意在教育上投資,可是孩子享受了比之農村較好的教育資源,卻從小就失去了父母的陪伴,加之城里的班額大,很多農村孩子在城里兜兜轉轉后,學得一塌糊涂,被迫無奈返回農村學校。
國家投巨資給農村學校興建了宿舍樓、餐廳、圖書館、實驗樓,樣樣俱全,可就讀的孩子越來越少,附近中學由原來的近七百人銳減至現在的三百來人,偌大的校園,教室大多空空如也,痛心!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一所學校可以在短時間內建起一座高樓,但卻無法在短時間內贏得百姓的信任,高樓易建,人心難聚啊!
三 ?難堪的教育現狀
我們想讓所有的孩子都享受教育的過程,讓他們在課堂上感受到語文的熏陶感染,數學的嚴密規律,體育運動的快樂,生物的瑰麗神奇。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孩子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才,我們最起碼應該讓絕大多數的學生懂得甄別美丑、善惡,成長為一個有責任心、正直、健康的人這才是教育的常態。
教師地調離、學生地流失,生源越來越差,面對此教育狀況,農村教師舉步唯艱,農村教育想說愛你口難開!
于是,很多教師,包括我在內,教學激情和教學成就感地喪失,彌漫在我們心頭。
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我希望農村的教育得到明顯地改善,不僅體現在看見的高樓大廈,還體現在看不見的人性關懷上,華麗的教育投資改變不了農村教育凋敝的現狀,而教育軟實力的差距才是農村教育不可言說之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