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古斯塔夫.勒龐的《烏合之眾》,里面有提到如果一個個體進入到群體之后,個體意識就會消失,然后就只有集體意識。我在這本書中最大感觸就是這點。回想起來,果然是這樣,在群體中很難保持獨立意識,因為會被群起而攻之。誰會喜歡孤立無援呢?
Daniel Kahneman的《思考,快與慢》中提出大腦有兩個操作系統(tǒng),系統(tǒng)1和系統(tǒng)2.系統(tǒng)1依賴情感、記憶和經(jīng)驗迅速作出判斷,它見聞廣博,使我們能夠迅速對眼前的情況作出反應;系統(tǒng)2則是通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并作出決定,它比較慢,不容易出錯,但它很懶惰,經(jīng)常走捷徑,直接采納系統(tǒng)1的直覺型判斷結果。從這個角度分析,很容易理解為什么人傾向于從眾而不是保持獨立思維,因為保持獨立思維需要花更大力氣去維持。
思考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能力,甚至在William Deresiewicz的《優(yōu)秀的綿羊》中提出,在美國常春藤大學培育出來的精英們大多數(shù)是只擅長解決手頭問題,實則很少思考,也不會思考當下和未來,內(nèi)心寄居著恐懼,焦慮,失落,無助,空虛和孤獨。
思考,其實就是盡可能地大多數(shù)時間讓你騎手主宰大腦,而不是白馬,亦或是黑馬。試著回想一下,一天中有多少時間你是獨處的,多少時間是和同事,朋友和家人相處?是否都是系統(tǒng)1在執(zhí)行任務?回答清楚這些答案,再看看你是否很清楚當下在做什么?一天中有多少時間你是在做重要的事情?這些事情是否能幫助你接近目標?
其實在一天的某個時候,我有一種恍然醒悟過來的樣子,原來思緒被拖得很遠了,都不知道是怎么偏離軌道的。一般這種時候,我都會閉上眼睛,讓自己回神,然后按著計劃進行最重要事情的分塊任務。
在看了《優(yōu)秀的綿羊》之后,更加清楚自己了身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階級層次,更加緊迫想要創(chuàng)造更好的環(huán)境給孩子。思考如何學習成了首要需要突破的環(huán)節(jié)。 我還在思考中。
以學習英語為例,沒有門道,唯有興趣所致。
如果深究,人終將是一場悲劇,可是生活需要我們積極地面對,為自己和家人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條件。窮則獨善其身。這是我目前努力方向。
真是奇葩了 2017年12月19日 。 22:36